第1444页(1 / 1)
('
不出意外的话,今日早朝,刑部便要禀奏此事了,而且十有八九,这位陈尚书,也应该被牵连在了里头。这一点,单看如今金水桥畔的大臣排布就可以知道,往常时候,这位陈尚书身边,可总是围着不少人,但是,这些日子下来,基本上已经变得冷冷清清的,到了今日,更是一个人都没有了……清晨的钟声照常响起,天色灰蒙蒙的,雪花还在往下落,随着宫门被推开,白雪覆盖的宫城,呈现在所有人的眼中,大臣们在礼官的引导下排好队伍,依次从侧门而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一阵整齐的行礼声,早朝正式拉开了序幕,按照惯例,各部分别开始禀奏政务,吏部递上了已经第三次修订的京察章程,不出意外的话,这已经是最终版的。照理来说,这章程早就应该定了,毕竟,按照天子之前的旨意,这次京察,会从年初延续到年末,现如今,距离朝廷年节前封印,已经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章程定下之后,吏部还要提前准备一应的事宜,所以,时间是很紧张的。但是,没有办法,这一年下来,案子实在太多,尤其是都察院现在还在查的刘益的案子,牵扯到了很多京中官员,这些人如果都贬黜了,那么,必然要趁京察的机会增补上来,以免影响到朝廷正常的运转。如此一来,原本京察考核中的很多条目,就不得不重新调整,这些调整,既要合理,又要考虑对之后京察的影响,还要能够兼顾实际的状况,着实是让吏部十分为难,基本上每一次的版本,都已经是数易其稿才呈递上去,可即便如此,还是被驳回了好几次……不过所幸的是,这一次总算天子没有再多说别的,看完之后提笔在章程上批了一句,便算是通过了。当然,老大人们都心知肚明,这绝对不是因为吏部已经做到尽善尽美,而是已经没有时间了,所以马马虎虎能够过关,也就罢了。但是无论如何,吏部这一关是过了,紧接着下来的,就是越过了年节后,京察的具体实施阶段,不过,那就是朝中的一众大臣们自己该操心的事情了。吏部之后,便是户部,例行的哭穷之后,户部又禀奏了一番今冬突然到来的酷寒,京城的雪,今天是第一场,但是其他地方却不是,山东从半个月之前就开始下了,中间停了三日,然后就又下起来了,河南晚一些,但是从数日之前也开始飘起大雪,一直没停。有了年初凤阳八卫的教训,户部这次提前做了准备,现在就已经开始请奏,要准备赈灾的物资了。这一举动,倒是在朝中引起了诸多的非议,不少人都觉得,户部有些小题大做,山东也就算了,但是其他的地方,按理来说,还远远没有到形成雪灾的程度,这种时候就开始准备赈灾,未免太早了些。当然,他们之所以反对,更重要的原因是,户部一旦真的开始准备赈灾,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年节下的各项赏赐年礼,肯定是不发了,其次就是各个衙门的预算,又要面临克扣的局面。除此之外,户部前两日隐隐约约传出了消息,说是打算过了年以后,重新推行胡椒苏木折俸的办法,这次要更狠一些,直接是折俸五成,虽然说,这次早朝还没有提出来,但是,老大人们岂会答应这种办法,因此,户部刚一上奏,就有不少御史站出来,参劾户部。不过,面对这种状况,天子却只是皱了皱眉,旋即便看向了户部尚书沈翼,道。“户部所奏,言之有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宁可小题大做,也不可等到真正灾情到来措手不及。”“朕之前下令,命各州府提前购置薪炭,如今状况如何?”这次雪灾,早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而且,朱祁钰很清楚,这次雪灾的规模,远胜于以往,范围波及到河南,山东,直隶,浙江等好几个地方,接连数月,不少州府大雪积数尺之厚,人马不通,百姓牲畜冻死者,至少数以万计。可以说,这是他登基以来,即将经历的一次最大的灾情,所以,他早就吩咐户部提前做了准备,甚至于可以说,商船,皇庄等等一系列的手段,也都是为了这次雪灾做的准备。至于前头的那些灾情,和这次比起来,只能算是小打小闹。闻听此言,沈翼拱手道。“陛下放心,自六月起,户部已经移文各处州府,开始储备薪炭,如今按照各府回报的信息来看,山东,河南,浙江等处州府,储备薪炭足可以支撑百姓过冬之用,具体的数字,各处巡查御史已反复核证,有徇私舞弊者,俱已被革职问罪。”“除此之外,今年各处收缴的秋粮,按照陛下旨意,各州府至少留存一半以上,以备灾情,此前受灾严重之地及曾有过雪灾的地区,秋粮留存六到七成以上,剩余部分,如今已陆续开始起运入京。”“九月起,户部另行移文各州府,命其提前征调徭役,在十一月前,将官道重新修缮,山东各处开始下雪之后,户部立刻移文,命各州府调动徭役时刻清扫积雪,两日一报,务必保证官道畅通,目前来看,各州府报信使者均按时到达,地方民情平稳,暂无大型灾情出现。”赈灾之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就拿这次雪灾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百姓有足够过冬的薪炭和粮食,只要这两者能够给足,那么,挨过灾年,并不算是什么难事。沈翼言及至此,一旁的科道当中,忽然有人站了出来,道。“陛下,臣户科都给事中林聪,具本弹劾矿税太监刘安,董坤,管山等十二人,假借陛下旨意,肆意欺凌百姓,肆意将百姓家中牲畜强行征调到皇庄当中,致使多人家破人亡,求告无门,奏本在此,请陛下御览。”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当口,林聪会突然冒了出来,将矛头指向了皇庄。内侍将奏疏呈递上来,林聪也继续开口,将奏疏的内容当着所有人的面,详细的说了一遍。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朱祁钰看完之后,眉头皱了起来。这份奏疏上面所说的,应该说都是实情,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矿税太监的确有侵扰百姓,强买强卖的行为。可这个举动,事实上,却是得到了朱祁钰默许的。至于原因,当然还是因为雪灾,按照朱祁钰前世的经验来看,这场雪灾连绵数月,虽然不是连续下雪,但是,每次都是数日不停,整个冬季无比寒冷。这种情况之下,就连普通百姓过冬都难,更何况是家畜,最后基本只能落得被冻死,然后贱卖出去的结果。所以趁着现在,皇庄开始大肆收购这些家畜,不仅仅是耕牛,还包括其他的家畜,都收购进来,有些供给到王府,有些养在皇庄中,至少,以皇庄的实力,能够让这些家畜大部分都平安过冬。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林聪这么做,其实是有些违背朱祁钰的本意的,但是,眼前的这份奏疏,看着看着,朱祁钰的眉头就不由拧的越来越紧……第1168章 张弛之道独立的监察机构是必要的,这一点,朱祁钰一直很清楚。原因就在于,人是复杂的,忠心的人也有私心,能力再强的人也会犯错,为了保证政务的长期平稳,监察是不可缺少的。便如现在,摆在他眼前的这份奏疏,林聪所奏的这些内容,有一部分,是朱祁钰知道的,也有一部分,是他不知道的。加快皇庄的建设,在雪灾到来之前,收购家畜减少百姓的损失,这是他默许的不错。但是,权力的下放需要慎之又慎,他之所以没有下明旨,甚至连口谕都没有,只是通过几个大宦官暗示了一下,原因就在于,一旦权力真的下放,必然会产生滥用的问题。从林聪的这份奏疏当中,已经可以得见端倪,矿税太监们的确在推进皇庄的进度,也确实在大笔收购家畜,耕牛,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出现的手段。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