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8页(1 / 1)
('
见此状况,上首的天子终于开口,道。“既然诸卿都没有什么意见,那么,户部此奏,朕便照准了。”虽然已经料到会是这般结果,但是,如今真的一锤定音,也还是让一帮文臣感到有些挫败。不过,天子的话还没完,看着底下的一帮勋贵,天子似是有些犹豫,眉头皱了皱,旋即道。“海贸乃是朝廷大政,倒是也没有,让各家勋贵出钱兴建港口的道理,不过,诸卿的一片忠心,朕也不愿拂逆,各家勋贵联名筹集的一百四十万两,拿出一半用于海贸工程的营建。”“剩下的另一半,交由皇店调配,用于同海外诸国朝贡贸易之用,一应得利,皇庄与各家勋贵并得!”“至于工程营建的具体事宜,随后户部会同工部另议,退朝!”于是,这么一场争吵激烈的朝会,总算是暂时落下了帷幕,当然,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户部海贸的提议通过了,但是,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具体的实施步骤,才是最大的关键,所以,还不能放松。不过,对于这一点,朱祁钰早已经有所准备了,事实上,对于他来说,最难过的就是朝议这一关,只要这一关过了,那么至少明面上,就不会再有人来掣肘海贸一事。至于那些暗地里的手段,那就要看人了,王越和余子俊就是他派过去探路的,这两个人,一个是于谦带出来的,一个是沈翼带出来的,在海贸这件事情上的坚定立场不必质疑。唯一让人担心的是,他们的资历有些浅,可能会镇不住地方,不过,这个问题也不大,至少这两个人,能力还是有的,不然的话,也得不到沈翼和于谦那么高的评价,距离海贸真正开始,至少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应该足够让他们熟悉地方的政务了。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如今福建官场上的老油条,已经基本都被拿下了,剩下要补充进去的,都是新鲜血液,这一点,朱祁钰此前已经和王文说过了。趁着京察的机会,将一些年轻的,有能力的人才,都安排到福建去,算是给他们一个做出成绩的机会,同时,年轻人有拼劲儿,自然也更能适应这些变化。事实上,这也正是朱祁钰要在开海之前,彻查福建官场的真正原因。在朱祁镇的眼中,能够看到的只有除掉了这些人,会导致开海变得无比困难,失去了一大批可以团结的力量。但是,对于朱祁钰来说,他考虑的要更加深远。诚然,留着他们,对于开海来说,会是一个助力,可是,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是最大的阻力。沿海一带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则,倭寇和走私商人做最底层,和地方的士绅勾结,依靠走私和劫掠牟利,搜刮民脂民膏,同时,借助士绅的力量,和当地官员搭上线,买通这些人,让他们对倭寇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规则运行多年,早已经成了各方势力默许乃至暗中助力的行为,如果说,这种情况之下直接开海,那么,依靠朝廷的政策,这些倭寇和走私商人摇身一变,就会变成正大光明的商人,最多就是减少劫掠,但是,各方分润的局面,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且,外来的商贾想要进入到这套规则当中,也会变得无比艰难。到了最后,结果就是,朝廷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连朱祁钰这个皇帝,都顶着祖制的压力,打开了海贸,结果得到的好处,却被这些人一层层的盘剥,最后所剩无几。这种状况,显然不是朱祁钰想要的,也不是他能够接受的。所以,如果要开海,那么首先就要打破这套已经几近固化的规则,无论是倭寇,走私商人,还是士绅,地方官员,要一次性连根拔起,收拾的干干净净。所谓破而后立,有隆庆开关的经验,朱祁钰很清楚,开海能够为大明带来多少好处,因此,对于很多大臣,乃至是朱祁镇所担忧的开海难度的问题,在朱祁钰这里,从来都不是问题。阻力大,无非意味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而已,大多数人会在各种大政上摇摆不定的最大原因,其实是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选择到底正确与否。可这一点对朱祁钰来说不成立,正因于此,无论代价再大,朱祁钰都会推动开海,还是那句话,在大明朝,还真没有皇帝下了决心,却无论如何也办不成的事情的,区别只在于,所付出的代价值不值得而已。因此,派大军剿灭倭寇,将地方仕绅和涉及倭寇的官员连根拔起,虽然会引起福建官场乃至整个福建很长一段时间的不稳定,可对于朱祁钰来说,仍然是值得的。开海的提议,在朝堂上有再大的阻力,对于朱祁钰来说,也不过是费些心思克服而已,结果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他真正关注的,其实一开始,就是开海之后该怎么办。前世的隆庆开关,虽然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但是在朱祁钰看来,还是有些保守了,原因就在于,有很多原本应该归于国家的利益,都被当地的仕绅,商贾乃至是官员通过各种方式攫取了,所以这一次,他要开海,自然要想办法,将这些隐患提前给规避掉,毕竟,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复制隆庆开海这么简单而已……第1190章 朝中有人南宫,重华殿。“什么?”听到朱仪将刚刚朝会上发生的状况说完之后,朱祁镇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之极,右手捏着旁边的软榻,显然情绪十分激动。要知道,之前他让朱仪去联络各家勋贵,在开海一事上出力,目的就是,在促成此事之后,能够大大的分一杯羹,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能够参与到开海当中来,将自己的商队,混入到各家勋贵的商队当中,迷惑皇帝,借此摆脱皇帝的监视。可结果前面的一切都铺垫好了,到了最后,却被皇帝给截胡了!勋贵筹集的银两,皇帝收了,但又没全收,而是分出一半来,交给皇店运营,如此一来,便算是截断了勋贵想要伸进海贸的手,而且顺便,还拆掉了勋贵们的联盟。对于如今的大多数勋贵来说,事实上他们插手海贸,为的就是利益而已,朱仪也正是用的这个理由,才说服的他们。所以,相对于自己组织商队出海,自负盈亏,把这笔钱交给皇店来打理,自己什么都不用动,每年坐着分钱,显然是更好的选择,他们自然不会反对,反而会对皇帝感恩戴德,不会有丝毫的不满。可问题就在于,没有了这帮人的掩护,朱祁镇如果单独让成国公府和英国公府出海,那么,立刻就会被人给识破,躲避监视,想都别想。退一步说,就算是他不怕监视,单凭两大公府的力量,想要插手海贸,也是十分困难的事。别忘了,这次开放海贸,并不是全面开放,名义上来说,朝廷的禁海政策仍在执行。只不过,以皇店为代表的一批官方贸易,被有限度的允许开放,就算是最终仍然会落到民间,可这些民间商人,也必须要披上一层皇店的皮。这就意味着,所有参与海贸的商人,都要经过皇店这一道关口,拿不到皇店的授权私自下海,依旧属于走私。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一招,真的是又准有狠!朱祁镇越想越气,看着乾清宫的方向,差点就要破口大骂。眼瞧着太上皇的情绪如此不稳定,底下的朱仪心中暗笑,面上却连忙劝道。“陛下不必动怒,海贸一事,非一日可成,所以,未必没有转机!”闻听此言,朱祁镇勉强压下怒意,目光落在朱仪的身上,问道。“什么转机?”于是,朱仪略一沉吟,道。“陛下,再过几个月,宋公公就要回京了,从他那里,或许可以有机会。”“宋文毅?”朱祁镇皱了皱眉,倒是想起了这么一号人。此前,成敬被调出京师,宋文毅被调回,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要接替成敬待在司礼监的,那个时候,他还曾经试图拉拢过宋文毅,只可惜,他给的东西宋文毅收了,但是,后续却没有什么下文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