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5页(1 / 1)
('
话音落下,一旁的怀恩也返了回来,将一份公文送到了御案上,这是刚刚从吏部调过来的,近一个月以来,京中官员告假的情况。朱祁钰扫了一眼,心中不由叹了口气,果不其然,近一个月,金濂告假了五次,虽然说,每次都之隔一两日就回到了衙门办公,但是,这么频繁的告假,也可看出,他的身体状况,恐怕的确不容乐观。轻轻的靠在椅背上,朱祁钰缓缓的敲着面前的御案,心中的思绪不停。京官的告假制度并不算是复杂,一般情况下来说,只要不超过三日,那么只需要知会吏部一声便可,三日以上的话,需要拟表,向吏部说明具体情况,进行备案。金濂每次告假的时间都不长,而且,以他的身份,吏部的官员也不会不长眼的去多问什么,所以,这么一段时间下来,朱祁钰也没有察觉到金濂的变化。不过,如此说来的话,那么,最后这块拼图,便算是拼上了,在明白金濂的身体状况之后,原本仍在困扰朱祁钰的两个疑问,也就彻底清楚了起来。首先是罗绮,他本身和金濂就是旧交,之前能够进入到使团,也是受了金濂的举荐,可以说,如今的朝中,金濂便算是罗绮的后台。但是,看金濂现在的身体状况,如果再继续操劳下去,那么,过不了多久怕是就撑不住要倒下了,可要是他上表请求致仕或者说请长假归家修养,那么,刑部尚书一职,势必要交由他人。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终归对于罗绮来说,都是一个坏消息,所以,他自然需要另觅一个新的靠山,这种时候,陈懋找上门去,罗绮未必就不会动心。毕竟,朝中文武虽然泾渭分明,但是,勋贵在朝中的地位实力,也不容小觑。当然,也不能就此断定,罗绮已经投靠了南宫,也有可能,他只是想和勋贵交好,所以才答应要举荐张睿,具体到底是哪种情况,还需要继续探查,但是,这也无非就是他们之间交往的深浅罢了。陈懋为南宫办事,就算是他现在不跟罗绮挑明,可之后罗绮为他办的事情多了,也总会挑明的。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就是陈循!他之前各种看似奇怪的举动,在得到了最后的这块拼图之后,就全部变得清楚起来。到了现在,朱祁钰不得不推翻他之前对陈循的所有猜测,这位工部尚书大人,过去清流鼎盛期的领袖,他压根就不是在考虑要给自己找一个继承人,甚至于,都不是找一个盟友。他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想要让自己更进一步……刑部!六部当中,如果不考虑各部的主官作风的情况下,仅仅看职能的话,那么吏部最前,其次是户部和兵部,再次是刑部和礼部,最后才是工部。但是,如今的状况,又有不同,朱祁钰在登基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刑部的职能,赋予了刑部原本只有锦衣卫才有的,审讯朝廷命官的权力,与此同时,接连的大案都在刑部的手中,再加上大理寺频繁的人员变动,使得刑部进一步侵夺了一部分原本属于大理寺的职能。现在的刑部,除了负责天下刑案之外,更进一步扩展到可以审讯朝廷命官,在涉及到朝廷大员的重大案件所需要的三司会审当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职权上的膨胀,使得刑部单纯从职能上来说,已经仅次于吏部,可以和户部并肩,甚至于,说是这三部呈现鼎立之势也不为过。吏部掌铨选,负责官员的升降调动,关系着官员们的前途,户部掌钱粮,负责各个衙门的钱银核算,关系着官员们的腰包,而刑部崛起之后,职能扩张到可以插手审讯官员是否有违法举动,这就关系到他们的名声乃至是性命,单纯从这一点上来讲,要论朝中的地位,兵部都未必能够赶上如今的刑部。过往时候,兵部之所以耀眼,更多时候,是作为前兵部尚书的于谦这个人的出色,而并非是兵部的职能影响力够大。那么这种情况之下,一旦金濂的身体出了问题,刑部尚书之位空出,自然就会引起诸多人的觊觎。如果说陈循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刑部尚书的话,那么,很多事情就都能解释的通了。刑部尚书一职出缺,那么增补的来源一共有几条。首先是从其他七卿当中调任,但是如今的七卿当中,吏部,户部不用考虑,肯定不会放弃已有的位置,去争一个刑部,礼部的胡濙与世无争,都察院的陈镒如今卧病在床,也不可能参与争夺,剩下的王翱刚刚调任兵部没有多久,如今才刚刚算是理顺了部务,若要争夺希望也不大。所以,七卿当中,陈循是唯一合适的人选。但是,这只是第一条途径,除了直接从七卿调任之外,更大的可能,是由其他官员升任。如果说升任的话,那么范围就要大的多了,首先第一序列就是内阁大臣,加尚书衔,但是不理尚书事,由虚职转为实职,难度最小,不过,如今的内阁当中,罗绮,萧晅,孙原贞入阁时日尚短,没有足够的实力。张敏倒是有机会,但是,他被拔擢是首辅的时间也不长,而且,不管是能力,资历还是人脉,陈循都要比张敏强得多,就算是要争,他也不怕。所以,对陈循来说,对他威胁最大的,就是如今在朝中地位势头,都已经能够跻身重臣之列的内阁次辅……俞士悦!第1208章 好谋算乾清宫中,朱祁钰不由幽幽的叹了口气。事到如今,就连他也不得不说,这满朝众臣当中,若论心计权谋,陈循可数的上是第一等的。从最开始抛弃内阁,提前避难转到工部,再到此后的历次朝争当中,他基本上都能做到明哲保身。而这一次的事情,显然他是精心做了筹谋的。打从一开始,所有人就都觉得,罗绮举荐张睿去漳州府,目的是为了打压王越,借此机会,试探天子到底是否还仍然宠信于谦。包括朱祁钰,他也一直都是这么觉得的,但是,直到刚刚他才反应过来,事情很有可能并非如此。回到所有事情的最开始,朱祁钰包括朝中的诸大臣,之所以会觉得,罗绮举荐张睿,是在试探圣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和这件事情同时,出现了许多弹劾于谦的亲信方杲等人结党营私的奏疏。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自然而然的,就被归结为是同一个幕后主使,但是,就连朱祁钰也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两件事情的背后,未必就是同一个人在动手。这么一来,很多事情就能够解释了。要知道,当初弹劾方杲等人的那一批声势可并不小,如果说这一切都是罗绮策划的话,那么,他的实力显然不足,而如果幕后之人是陈循的话,那么,他必定要和罗绮提前有所联络,而舒良查到的结果,却是二人没有什么私下的往来。但如果将这两件事情分开来看,就合理了许多。罗绮举荐张睿,是出于陈懋的关系,那么,让张睿去漳州府的这个举动,很有可能就并不是在针对于谦,而是单纯的想要拿到漳州知府的位置,为南宫在海贸当中的利益铺路。而最终之所以会形成,朝中有人在攻讦于谦的假象,则是陈循在背后因势利导。不错,假象!如果罗绮和陈循之间,真的没有什么私下的往来串通,那么很有可能,这整件事情,就是陈循在借罗绮举荐张睿这件事做局,而目的,就是将俞士悦卷进来!身在中枢,别人不清楚,但是,陈循是很清楚皇帝对于谦的态度的,即便是稍有冷淡,也不至于到了厌弃的程度,所以,不管声势造的多大,想要真正的扳倒于谦,并不可能。不过,他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假象而已,如今于谦被遣派出京,方杲等人便遭弹劾,与此同时,内阁当中也有人借漳州知府一事试探圣心,完全可以形成一种山雨欲来的氛围。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