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页(1 / 1)
('
轻轻抬头看向上首的太上皇,果不其然,对方的眉头微皱,目光也有些深沉。于是,朱仪的心中念头急速转动,再次将刚刚的对话过了一遍,很快,便发现了端倪。太上皇似乎,一直在‘纠结’投毒案的幕后黑手是谁,但问题就在于,这件案子无论表面上的说法是什么,至少在太上皇这里,他早就已经认定,是天子在幕后主使。既然如此,他还问什么呢?想要得到朱仪的认可?不对,脑中迅速闪过无数念头,朱仪很快就有了答案。太上皇想要的,不是真相,而是……效忠!“臣万死,请太上皇恕罪,依臣看来,此案发时,南宫当中这么多的侍奉之人,却无一人察觉,可见,幕后之人可以同时控制南宫中的众多宫人,案发之后,刑部和锦衣卫联合审理,却又如此匆匆结案,说明幕后之人,亦可权压外朝。”“如今朝野上下,能够有此权威之人,除了皇上,别无他人。”这番话说完之后,朱仪重重的磕了个头,一副忠肝赤胆的样子。果不其然,下一刻,朱祁镇再度开口时,虽然带着几分严厉,但是语气中淡淡的不满已经消失,道。“朱仪,你这番话,可是大逆之言!”于是,朱仪这才直起身子,道。“臣万不敢诽谤君上,但是事实如此,非臣言或不言可以改变,请太上皇明鉴。”话音落下,朱仪便见上首的太上皇重重的叹了口气,脸色流露出几分略显刻意的悲伤,道。“不曾想,朕和皇帝竟走到今日这一步,也罢,既然皇帝如此,那朕虽然顾念兄弟亲情,可也不能坐以待毙。”“朱仪,你觉得呢?”这话一出,朱仪顿时心中一阵了然,更加笃定了自己刚才的判断。投毒一案,不管外间怎么说,太上皇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所以,他问这件事,并不是真的想要朱仪帮他推测。他要的,就是朱仪亲口说出来,这件案子的幕后指使是天子,如此一来的话,太上皇才能继续说自己想说的话,比如……“太上皇英明,臣愿为太上皇效死!”朱仪的脸上闪过一抹犹疑,但是很快,他就坚定的开口。见此状况,朱祁镇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道。“朕就知道,满朝上下,只有成国公府上下,是最忠于朕的,起来吧……”“太上皇谬赞,臣愧不敢当。”朱仪这才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垂着双手,谦虚真诚的开口道。于是,朱祁镇越发的满意,口气总算是变得有些温和起来,道。“你且放心,朕和皇帝毕竟是亲兄弟,虽然皇帝不仁,但朕身为长兄,自然不能同样为之,朕让你做的事,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之时,朕和你都能有自保之力而已。”“请太上皇吩咐,臣一定竭尽全力。”朱仪的声音铿锵有力。随后,朱祁镇的脸色微微一正,开口道。“好,你可知道,宋文毅马上就要回京了?”“知道……”朱仪点了点头,答道。“据说,是圣母要他回京的,好像是打算,派到南宫来侍奉太上皇,不过……”“不过什么?”似乎是察觉到了朱仪的疑惑,朱祁镇的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笑容,反问道。于是,朱仪这才犹豫着开口,道。“太上皇明鉴,宋文毅如今虽然是宫中有名的大珰,掌管着各地的皇庄,但是,内宦毕竟是内宦,圣母点名让他到南宫侍奉,那么,皇上必会借此时机,拿掉宋文毅的一切差事。”“没有了皇庄,那宋文毅……”调宋文毅回京,算是后宫之事,但是,涉及到南宫,朝中上下多多少少会知道些消息。不少人都觉得,孙太后之所以要了宋文毅去南宫,就是看上了他手里的皇庄。毕竟,这可是一大块肥肉。虽然如今的皇庄只是初见雏形,但是,这几年下来,不仅收拢了不少流民,让这些原本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的百姓,重新处于地方衙门的管辖之下。而且,有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初见成效,在这种大规模的统一耕种下,不出意外的,收成比之前高了不少。也正是如此,使得朝廷在连年天灾的状况下,却还能保持基本的收支平衡,并没有发生严重的财政危机。这种制度之下,百姓依旧是租田种地,只不过,他们租种的田地变成了皇庄的田地而已,有区别的,是收成的划分。除了按时缴纳税赋之外,剩下的一部分交到藩王手中,另一部分则是归入内库当中,看似简单,但是其中的油水却绝对不少。作为负责皇庄的大太监,宋文毅这些年一定捞了不少银子,所以,很多人,包括朱仪在内,都在猜测,太上皇是不是盯上了这块肥肉。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此简单的道理,皇帝也必然明白,所以,就算是拿到了宋文毅,恐怕也未必就能拿到皇庄。不,准确的说,是肯定拿不到!不过……“谁说朕是想要宋文毅手里的皇庄的?”面对朱仪的疑问,朱祁镇笑着反问道。“不是皇庄?”朱仪微微一愣,旋即皱起了眉头,道。“可如果,宋文毅手里没了皇庄的话,那……”那他这个人还有什么用呢?他又不是刘永诚这样精通武事的太监,可以贴身保护太上皇,就算是宋文毅这些年捞了不少银子,家底儿足够厚实,可那毕竟是他自己的银子,太上皇总不至于沦落到跟一个奴婢抢钱花吧。而且,说句不客气的,就算是要用银子,他们这些传承多年的勋贵世家,哪个不比刚刚崛起的宋文毅要强得多。既不图钱,又不图势,太上皇要这么一个人过来,做什么呢?看着朱仪沉思的模样,朱祁镇又是一声轻笑,神秘的开口道。“你别忘了,宋文毅可是一手主持了各地皇庄营建的大太监,这样的一个人,难道说拿掉了他的差事,就什么价值都没有了吗?”第1228章 静观其变“吴昱?”乾清宫中,朱祁钰听到舒良吐出这个名字,颇有几分摸不着头脑,前世今生,朝野上下,宫中内外,有名有姓的人他至少都有几分印象,但是,这个名字,却着实让他有些陌生。舒良站在下首,见天子疑惑的表情,立刻明白了过来,道。“回皇爷的话,这个吴昱是先皇时入宫的内宦,当时,投在金英公公底下的一个少监门下,为人颇有敛财手段,所以,到正统年间受了重用,曾被调到更鼓房做掌房,和宋文毅有些交情。”“后来,金公公被贬南京,他手下的宦官们也都受到排挤,吴昱因此被牵连,发到了皇陵做守陵太监,直到后来宋公公回京,因要操办皇庄一事,提拔了一些人手,其中便有吴昱。”“吴昱被他提拔之后,带到了襄藩,主持当地的皇庄营建,据说做的不错,前段时间,宋公公上奏叙功,您赏赐的名单当中,也有这个人。”“这么说,他现在还在长沙府?”听舒良这么一说,朱祁钰想了想,的确好像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宫中的内宦实在太多了,他自然也不可能一一熟记,除了一些前世他就知道的比较特殊的人之外,一般情况下,只有少监级别以上的,才有资格在他这挂个名号。皇庄是个大工程,虽然说,是由宋文毅来主持的,但是,各地的皇庄繁多,肯定要有具体接手的人,这个吴昱,想来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让朱祁钰有些疑惑的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宦官,有什么可值得,引起南宫的注意的?要知道,按照朱仪的说法来看,朱祁镇调宋文毅回京,目的并不是皇庄,甚至都不是宋文毅本人,而是这个吴昱。可问题就在于,这么一个远在长沙府的小小矿税太监,又能帮得上什么呢?“正是,除了吴昱之外,南宫那边,还嘱咐了几个人选,让国公爷去跟宋公公接洽。”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