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0页(1 / 1)

加入书签

('

其实,说起这次的病,也确实是来的突然,这一世以来,朱祁钰其实一直很注意身体的保养,但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得一次病,才越发显得来势汹汹。

而这次的这个局,说是为了设计南宫倒是不错,但是,另一方面原因,也的确是朱祁钰罕见的有些犯懒,他可不想拖着病体还处理那些政务,所以,索性便借此时机布了一个局,也算是让自己休沐几天。

寒冬腊月,御花园中的梅花却也开的极好,朱祁钰在最大的梅花树下停留驻足,随后,开口发问道。

“近些日子,朝中如何?”

在他的身后,怀恩和舒良两个大珰都赫然在列,闻听此言,怀恩上前道。

“回皇爷,一切安好,朝中有六部和内阁的老大人们操持着,大多数政务都没什么问题,只是……”

话至此处,怀恩略微有些迟疑,但是,随后他还是开口,道。

“只是,太子殿下年幼,如今一早便要代皇爷上朝听政,早朝散后,又要赶赴经筵,因此,时常在早朝上恍惚失神,因为此事,近段日子以来,已经有不少言官上奏,请皇爷下诏斥责太子殿下,不可如此轻慢朝仪。”

“轻慢朝仪?”

朱祁钰闻言,不由摇了摇头。

这帮言官还真是闲的没事干,要知道,如今朱见深也才八九岁而已,早上睡不醒是常态,早朝的时间又早,再加上,东宫本身的课业又重,如今额外加了听政的差事,对于朱见深来说,其实是更累了。

而且,他只是听政,说白了,就是坐在旁边当个吉祥物,事实上所有的政务,都不需要他来处理,如此一来,自然就更没精神,出现这种状况实属正常。

朝中的这些言官们,揪着这一点不放,在朱祁钰看来,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不过,话又说回来,言官们干的就是这个活儿,也不能说他们有错。

太子既然上朝听政,自然该有听政的仪态,哪怕其实这些政事都和他没什么关系,但当众打瞌睡,总是不太好。

不过,要说下诏斥责,倒是不必,因为如此一来,除了给本来就压力很大的朱见深再加一层压力,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处。

从本心而言,朱祁钰并不是太愿意将他和朱祁镇之间的斗争波及到这个孩子,只不过,有些时候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而如今的状况的话……

“南宫呢?”

轻轻叹了口气,朱祁钰旋即便又开口问道。

这一次,回答的是舒良,他微微上前,回答道。

“太上皇那边,近段时间都安分的很,自从太子殿下开始听政之后,太上皇便再没有离开过南宫,不过,据国公爷那边传回来的消息,这些日子以来,太上皇分别召见了一次张輗和宁阳侯,具体说了什么不清楚,但是想来,应该是吩咐他们加紧对京营和禁军的渗透。”

“英国公府那边,按您的吩咐,奴婢一直盯着,这段时日以来,张輗联合着兵仗局的王定同,暗中弄走了一些被禁军淘汰的刀剑等物,加起来大约有两百多柄,加上以往的,如今应有五六百柄之多了,不过,盔甲,火器等物,宫中看管的严,他们倒是也未敢擅动。”

听了舒良的禀报,朱祁钰冷哼了一声,不过,倒是并不意外。

刀剑兵器这种东西,虽然也不好弄到,但是,出现在英国公府这样的武将府邸当中,也算说得过去。

但是,像是盔甲,火器这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制造,而且,除非上战场打仗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如果要是出现在大臣的府邸当中的话,几乎可以当做是谋反的证据了。

张輗要是敢这么做,才真的是会把整个英国公府给直接葬送掉。

不过……

对南宫的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朱祁钰忍不住摇了摇头,看来,朱祁镇也已经察觉到了,他这次装病的目的,所以,选择了以静制动。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他再这么在宫里待下去,倒是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朱见深那边,他不管是斥责还是纵然,都是治标不治本,只要他自己亲自上朝,才能让朱见深解脱出来,不再受到弹劾。

只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些事情要解决……

心中盘算了一阵,朱祁钰便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处凉亭当中休息,临时的炉火被升起,手炉,暖茶,点心俱全,将身子烤的暖烘烘的。

坐了一会,朱祁钰看了一眼旁边的怀恩,道。

“人还没到吗?”

怀恩闻言,拱了拱手,道。

“皇爷莫急,奴婢再去问问……”

说罢,怀恩转身退下,不过,他还没走两步,便有两个内侍急匆匆的迎面而来,对着怀恩说了两句话,随后,怀恩转了回来,道。

“皇爷,于少保奉旨,正在外头侯见。”

于是,朱祁钰这才打起了精神,挺直腰背,吩咐道。

“召进来吧!”

第1238章 于谦的去处

“臣于谦,恭请圣安!”

御花园的小亭当中,于谦穿着一身绯色官服,肩头依稀带着点点雪花,拜倒在地,道。

“平身……”

朱祁钰摆了摆手,命人搬了一个凳子,又送了一盏手炉,递到于谦的面前,道。

“坐吧。”

“隆冬雪季,召先生进宫入见,想是一路风雪,先生先烤烤火暖暖身子。”

于谦恭敬的谢恩之后,坐了下来,这才抬起头,打量了一下自己对面的天子,眼瞧着天子脸色红润,精神良好,这才露出一丝笑意,道。

“这御花园景色虽好,但是毕竟寒气深重,陛下身子刚好些,还是要注意一些。”

君臣二人,默契的都没有提到,近段时间以来太子监国的事情,寒暄了几句之后,朱祁钰便说起了正事。

“先生送来的详奏,朕看过了,这次的差事先生办的很好,孛都等人所居的草场距离适中,一旦他有图谋不轨之心,我边境官军,也可有防御整备的时间,除此之外,边贸已然正常恢复,这对朝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于谦这次出京,主要的目的,其实就是安置孛都的部族,同时,和其他几个仍在和孛都交战的部族居中调停。

虽然说,大明在土木一战后有衰落的趋势,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整备,也算是恢复了元气,再加上有互市的筹码在,稍微有些规模的部族,也颇有顾及,因此,这件事情还算是顺利。

当然,草原各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大明可以居中调停,但是也有限度,更何况,无论是从朱祁钰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于谦的立场来看,草原有限度的混乱,要比一片祥和更好。

所以,最终达成的盟约内容很简单,其一,各部同大明之间的互市正常进行,其他部族不得劫掠扰乱,否则,各部可共同出兵击之,其二,也是孛都竭力想要争取的,各部交战,并不劫掠牧民。

事实上,后者的难度要比前者大很多,孛都一直希望,在出现这种状况时,大明可以出手干预。

但是,于谦显然明白他的用心,草原之上,牧民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资源,有足够的牧民在,那么假以时日,一定能培养出足够数量和战力的骑兵。

所以,虽然答应居中调停,但是,于谦拒绝了大明在必要时候出手干预的请求,仅仅只是帮助孛都和其他几个部族之间,达成了明面上的盟约,说白了,这条盟约实际上就是看在大明的面子上,做做表面功夫而已,实际上私底下各部之间的交战,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而这一点对于大明来说,其实反而是有好处的,毕竟,孛都虽然归附,但是,他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忠诚,在确定他的忠心之前,大明不可能放任他肆无忌惮的恢复自己的实力。

允许他内迁到临近边境的草场,且开放互市,但并不真正解决他和其他各部之间的矛盾,任其继续交战,对于大明来说,是眼下最好的策略。

不过也正因如此,要协调的部族众多,而于谦除了安排孛都归附一事外,还要考察边境重镇的状况,再加上为了安全起见,他不能长期离开大同或者宣府城,所以,光是联络各部族的使者,等待他们赶来,就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以至于绵延了一年多,才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完毕。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