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1 / 1)
('
“你呀,枉跟随在朕身边多年,连何谓中国都不知晓。”
赵佶撇了一眼杨戬,不过自己心情正好,跟心腹近宦解释一下也未尝不可。
“中国者,取天地之中王朝之意也,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博学多才的官家赵佶洋洋得意地冲杨戬显摆了一番之后,抚了抚短须,甚是欣慰地道。
“小高落中国于答卷之上,这就足以证明,此子亦知何谓中国也……”
赵佶清楚,汉唐之际,中国、华夏之谓,皆指当时立足定鼎于中原大地的强大王朝。
然大宋立国至今,百年积弊,数代帝王,无不意欲锐意进取,以复汉唐之旧观,寄望大宋能够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央帝国。
奈何命运坎坷波折,至今,仍旧未能平定西夏以复河套,至于幽燕之地,更是被辽国牢牢掌控。
若是其余贡士以此为题作赋,怕是题目十有八九,肯定是少年大宋赋。
而小高这个孩子虽然有些孩子气,非要以《少年中国赋》为题目。
在官家赵佶看来,这分明就是小高的心之所向。
不然为何他在省试之时,两篇策问都充满着强烈的锐意进取,变法革新的精神。
而他这篇《少年中国赋》中,同样有着奋发向上的刚强斗志。
既是自勉,同样也是在激励大宋文士之血气。
“此子当真没有让朕失望,朕,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了。”
看着官家那副神采飞扬的模样,杨戬摸了摸鼻子,默默地侍立于一旁。
他终于明白,为何高璋那位少年神童会如此得多才多艺的官家的喜爱。
就连恩宠都在自己这位心腹近宦之上,正是因为这小子行事作为,看似不经意的,偏偏都挠到官家心头痒处。
赵佶关于高璋落笔于纸上的是中国而非大宋的猜想,这点倒真与高璋不谋而合。
在高璋看来,大宋积弱已久,大宋不论是面对辽国,还是面对西夏这等小国,都是战之不能胜,胜不能定其国。当真是弱鸡一枚。
所以,实在不乐意用少年大宋赋这样的名称,更愿意用中国,以期能够挠到昏君师尊的嗨点。
毕竟昏君赵佶在年富力强,脑子清醒的时候,还是记得自己要继承父兄的责任。
努力让大宋强大起来,收复幽燕十九州,荡平西夏。以便让大宋能复汉唐旧观。
到那时候,当可自傲地称自己一声中国,周边亦可以四夷谓之。
……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蔡老六呆呆地看着跟前的题目,脑子里边完全是一大坨浆糊。
少年与国家,老子该怎么搞?像我这样才华横溢的蔡家麒麟子,为什么觉得无从下手?
不应该一看到题目就思如泉涌,笔下千言吗?
看看不远处的高师兄,正在那里神采飞扬地奋笔疾书。
而自己前后左右的那些贡士们,不是眉头紧锁,就是唉声叹气,但好歹大家都已经开始动了笔。
蔡老六又努力地仔细回忆亲爹冲自己反复灌输过的诗赋,那是亲爹留给自己的最后手段。
可问题是,此刻内心焦燥的蔡老六越是着急,就越想不起来。
怎么办,看着那尚一片空白的宣纸,蔡老六磨着牙根,一抬眼皮。
就看到了一名宦官又举着那写着考题的牌子朝着这边晃悠过来。
“你站住,不许动,站我跟前。”
蔡老六顿时两眼一亮,不管其他,至少不能让跟前的卷子洁白如新。
破除掉那个口中不积德的亲爹蔡京,吐槽自己有可能交白卷的魔咒。
先把题目抄在纸上,自己再慢慢找灵感不迟。
小宦官一脸懵逼地举着牌子,站在这位蔡相之子跟前,看到对方在那里奋笔疾书。
总觉得哪里不对,忍不住小声地提醒了一句。
“这位贡士,这是题目,而非答案。”
听得此言,孤高桀骜,卓尔不群的蔡老六一抬下颔,拿鼻孔对着这位小宦官冷声言道。
“怎么,蔡某人还需要你教我做事?”
“……”小宦官整个人都方了。这踏马是什么脑子,咱家就是提醒你这个蠢萌的胖小子。
结果你特娘的居然还跟咱家摆谱?呵呵……你以为你是谁?宫中能管得了咱家的大太监吗?
气极败坏的小宦官翘起兰花指,指了这个死小胖子半天,直接举着牌子转身就走。
“???”蔡老六刚写完一段话抬头,题目牌子和那小宦官都不见了。
“哎哎哎,你回来,我还没抄完,喂……”
蔡老六气极败坏的吆喝声,直接就把周围的贡士给整懵逼了。
这货是不是疯了,他想干嘛?抄什么,答案吗?
正好巡视过来的吴尚书也直接炸了毛,并指如剑,直指这位奸相之子蔡老六厉喝道。
“是谁在大声喧哗!立刻闭嘴,敢再殿试时坏了规矩者,立刻逐出宫去,罢其贡士身份。”
蔡老六不乐意地脖子一梗,正想叽歪,可看到无数双眼珠子齐刷刷地落在自己身上。
就连那心狠手辣的高璋也用一种古怪甚至是期待的表情打量自己。
就好像是在催促自己,赶紧跟主考官掐上一架。
呵呵……老子可不傻,你们休想。
福至心灵的蔡老六憋屈地闷哼了一声,怂回了案几后边,看着那只抄了一半题目的纸张,好气啊……
走到了蔡老六跟前的吴尚书目露凶光地打量着这个蠢萌的蔡家麒麟子。
要不是他爹是蔡京,老夫现在就把他提溜起来,扔出宫去。
目光一扫,吴尚书眼中的凶光瞬间凝滞,他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这踏马写的是什么鬼?
宣纸之上,不过短短数十字,就有三个地方,有了涂改的墨污。
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居然不是蔡老六的作品,而是题目……
第九十一章 免得那位奸相说我等打压年轻才俊
这孩子是不是脑子让蔡京那位奸相给打傻了,让你答题,你抄题目做甚,殿试是不需要抄录题目的好不好?
“蔡贡士,你写的是什么?”
“回考官,学生觉得先把试题题目抄下来,才好斟酌。”
看到蔡老六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吴尚书嘴角一歪,面对这样的特差生,你能说啥?
无奈地摇了摇头,朝着他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
“……行吧,那你继续。”
蔡老六点了点头,忍不住又朝着吴尚书道。
“考官,学生还没抄完题目,那小宦官就扛着题目牌子跑了。
还请考官将题目告诉学生,学生抄录完后面的内容,方好斟酌大作。”
“大,大作……”殿试主考吴尚书磨了磨牙根,努力控制住了自己的暴脾气。
生怕自己气炸了肺,这个蠢货连题目都看不明白,居然还大作……
看到这位蠢萌的蔡家麒麟子那充满期盼的目光,还有那张写得让人有点不忍目睹的答卷。
吴尚书白眼一翻,没好气地道。
“……你!也罢,本官说,你写。”
算了算了,老夫老几十岁的人,在考场上收拾一个蠢货,实在是太过掉价。
……
原本的《少年中国说》足足有三千八百余字,高璋差不多能够通记全篇。
但问题是,《少年中国说》里边有许多的内容,不符合这个时代背景。
所以,高璋尽量截取梁大大这篇旷世名篇之中的精彩段落,经过自已的增减,落于纸面之上。
最终,几乎是一气呵成的高璋搁下了手中的毛笔,打量着这份大约一千二三百字的《少年中国赋》。
仔细地打量着遣词造句,看看还有那些疏漏之处,又或者是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词句。
绝大部份的贡士,都还在兢兢业业地奋笔疾书,构思篇章。
一脑门臭汗的蔡老六咬牙切齿,努力在那里构思大作,意图一雪省试之耻。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