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页(1 / 1)
('
而是因为,他正是自己渴望得到的有经世济民之才,有锐意革新之志的少年神童。
待到屋内陈侍郎朗诵之声止歇,屋内满堂击节喝采之声此起彼伏之际。
同样听得酣畅淋漓,如饮甘霖的赵佶以拳击掌,朝着那侍立于身畔同样听得老脸涨红,神采飞扬的吴执中沉声言道。
“单凭此篇《少年中国赋》,朕点为状元,天下当无人可非议之。”
“官家圣明,臣亦觉得此篇文章,当可振我大宋青壮之热血意气。
更能令诸国知晓,大宋立国虽有百余载,却定然不会似秋后之柳。
仍旧不乏少年英材,俊杰倍出,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
高璋与亲爹高俅虽然到了黄昏才回到府中,可当他们看到了府内后院那冉冉升起的青烟。
还有那些熏得脸色发黑的家丁们往来奔走,就知道今日黄氏搞出来的阵仗远比之前还要大。
高俅欲言又止,半天这才憋出了这么一句话来。
“看来,你娘亲为了璋儿你今岁能够得中状元,也是尽心尽力了。”
“爹,孩子尽力而为,还好,这殿试明天就发榜了。”
高璋也是一脸忧心忡忡地点了点头,暗暗庆幸。
幸好放榜放的快,不然,高璋都担心,再这么烧下去。
万一一个不小心,指不定连整个老高家都给燎了去。
到时候,家都没了,得了状元总不能站在一堆废墟上跳大神庆祝吧?
在家主持封建迷信活动,拜祭列祖列宗整整一天的黄氏也是累得够呛。
听闻了亲儿子的自信从容的保证,再加上有夫君从旁佐证。
终于落下了心中巨石的黄氏也有点支撑不住,早早地去睡了,总算是让高璋逃过一劫。
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晨,睡得甚是舒服的高璋精神抖擞,推开房门一个激情饱满的深呼吸。
今日就是他高某人能不能成为与那些历史上留名的列位神童们肩并肩的好日子。
吸着清新的空气,高璋的目光陡然一滞,后院的方向,还是有青烟缭绕。
看来,娘亲黄氏,这是准备战斗到金榜题名被张贴出来才会死心。
本想过去安抚下娘亲黄氏,朝着后院走了一截之后,就有人迎面而来。
人未至,腊味已显,高璋一脸懵逼地一抬脑袋,就看到了亲爹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出现在跟前。
“爹,你这是怎么了?”
“璋儿你也起啦,你娘亲一大早就在那边祭祖,爹去帮忙,这会子要赶着去早朝,这才跑,嗯,这才离开。”
高俅甚是心有余悸地扭头看了一眼后方,似乎生怕那位爱好奇特的娘子抄起一捆香撵过来一般。
“嗯,爹得去换身衣袍,一会爹送你去宫门那边看榜。”
看着那快被熏成一块老腊肉的亲爹快步而去,原本想要去给娘亲请安的高璋亦不由得心头一梗。
自己若去,不得娘亲逮过去好好地跟列祖列宗聊一聊才怪。
问题是对于封建迷信祭祀活动没有太大兴趣的自己应该聊些啥?
难不成一边熏着青烟,一边跟祖宗们进行严谨的科学探讨。
祖坟青烟应该怎么冒,要不要安装冒烟管,口径多少,再有就是PM2.5浓度要达到多少,老高家才能出状元?
富安看着公子高璋站在原地呆了足足数息,不禁有些奇怪。
“公子,来都来了,咱们快过去吧,咦,那是夫人。”
高璋一抬脑袋,看到了娘亲从那间冒出浓烟的屋子有些踉跄地走了出来,站在了屋外频频深呼吸,看样子在里边被熏得不轻。
黄氏恰巧看到了璋儿呆萌地站在不远处,不禁面露喜色,抬手招呼道。
“璋儿,快些过来,赶紧给列祖列宗好好拜拜,多上几柱香。”
冒着重度空气污染的风险,在娘亲的殷切期盼之下,高璋也只能硬起头皮钻进了几乎无法睁开眼睛的宗祠里边……
熏了约柱香功夫,远处传来了亲爹深情的呼唤声,高璋这才得以摆脱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
灰头土脸的蹿出门老远,心有余悸地打量着那间把自己熏得脑子发懵的屋子。
这一刻高璋甚是庆幸,家里边就只有自己这么一个孩子。
这要是再多来几个读书种子,高璋觉得宗祠里积的烟灰,隔三岔五刮一刮,都能够拿来做上一锭挥毫泼墨,书写文章的墨锭。
说不定还会因为高家的严重空气污染,导致家中人士上呼吸道疾病暴增。
第九十七章 仿佛看到了自己与小高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
宫中夜已深浓,但是此刻,大宋官家赵佶,仍旧在秉烛奋笔疾书。
一旁的杨戬已然是十分地困盹,可是却丝毫不敢抱怨,只能强打精神,继续砚墨。
此刻,这位大宋官家并不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而是在抄录那高璋的那篇《少年中国赋》。
而官家却抄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一面抄还一面读,那副模样,就像是他看到了绝世好文一般。
直到外面传来了三更的打更声,赵佶这才缓缓地吐了一口浊气,满意地将笔搁到了笔架上。
“来人,将这两篇文章,都给朕挂起来,让朕好好瞧瞧。”
不大会的功夫,高璋亲笔所书的《少年中国赋》与官家赵佶所书写的《少年中国赋》都被宦官给挑了起来。
赵佶抚着自己的短须,满是喜悦地打量着自己与爱徒高璋的作用。
作为一位十分优秀的书法家兼艺术大家,赵佶能够从高璋的笔迹之中,感受到这位爱徒的意志和情绪。
能够感受到高璋在创作这篇文章时,那种澎湃的蓬勃朝气,以及锐意进取的斗志。
“当真不愧是我大宋少年之表率,若是我大宋少年,人人皆有小高此等志向。”
“大宋何愁弊端不除,何愁天下不定?”
“官家所言极是,奴婢也觉得,官家慧眼,才能够让小高公子小小年纪就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听到了杨戬的马屁,赵佶呵呵一乐,甚是满足地点了点头。
“小高遇朕,如千里马得遇伯乐。
可惜,如今为免生是非,朕与小高暂时不能在人前师徒相认,实为憾事尔。”
“官家这也是对小高公子的一片爱护之心,奴婢觉得,小高公子定会理解。”
“那是自然,朕与小高,心有灵犀,方才有这段渊源。”
看到官家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杨戬连马屁都有些拍不连贯。
“官家,已经过了三更,您还是早些歇息吧……”
“嗯,杨戬,你着人把朕与小高的这两幅字仔细裱好,回头就悬挂在这里,让朕可以时刻见到。”
“两幅都要?”杨戬一脸错愕地看了眼赵佶,又瞅了眼那两幅文章。
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种挂字画的方式,同样的瘦金体,同样的《少年中国赋》,居然挂在同一间屋子里,这是闹什么鬼?
“对,两幅都要。”赵佶笃定地点了点头。
看着这两幅字,赵佶仿佛看到了自己与小高携手并肩,共创大宋变法新时代美好未来的前景。
做完了这一切,心满意足的赵佶,这才安然地沉睡了过去,这一夜,睡得份外的踏实与香甜。
……
宫外不远处的一干酒肆、茶馆,总而言之但凡是能够坐下的地方都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有人涌来。
有那些参与殿试的贡士以及其家属亲眷,也有一干落榜之后,并未意志消沉想要凑个热闹的读书人。
当然还有不少家中有字待闺中,故尔磨刀霍霍准备再一次重演榜下捉婿的团伙。
也少不了天性就爱凑热闹的东京百姓们,甚至还有不少的赌档,也都借着这三年一次的科举盛会。
为了今岁科举,开出了盘口。虽然大宋王朝,全民皆好这一口。
但是科举这种很正经很斯文的国家重要政治大事,终于没有哪个赌档敢明目张胆地把盘口立下榜下去吆喝。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