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页(1 / 1)
('
身后边那些同样已经通过了殿试的进士们,全都满脸羡慕地打量着高璋那并不高大的身影。
特别是在进士队伍的最后方,蔡老六满脸羡慕嫉妒恨地盯着高璋的背影。
下意识地咧嘴摸了摸屁股,那火辣辣的滋味,让他觉得份外的刻骨铭心。
走完了台阶,高璋就感觉到了有人拦在自己跟前。
一抬头,就看到一身宦官袍服的杨戬站在自己跟前。
杨戬笑眯眯地上前恭身一礼,小声地吩咐道。
“小高公子请你谨记你与你师尊的约定,万万不要露出破绽。”
“莫非,我师尊,就是坐在御案后边的那位?”
高璋也懒得在这个老面孔跟前装傻白甜,径直相问。
杨戬打量着高璋那张表面不动声色的小脸,也不得不佩服这位才十一岁的孩子。
心情沉稳到怕是连成年人都不如,郑重颔首这才当先引路,直入垂拱殿。
官家赵佶,此刻已然从御案后边站起了身来,看到了杨戬在前方迈步进入了垂拱殿后。
就看到了爱徒小高那并不高大的身影紧随其后,步入了殿中。
不多时,高璋就走到了近前之后,便好奇地抬起了眼。
小高看自己站在御案后时,表情和眼神所表露出来的那种震惊与喜悦,让赵佶都忍不住扬起了唇角。
小高赶紧俯首行礼。“臣高璋,参见圣上……”
……
一干文武臣工,就看到了官家赵佶快步绕过了御案,径直来到了高璋的跟前。
“快快起来,来,好好让朕看一看我大宋的神童状元……”
官家赵佶打量着高璋,看着他那张眉清目秀,犹显稚嫩的脸庞,不禁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来。
“为师就知道,你一定可以做到。”
这一句话,声音低到只有面对面的高璋与官家赵佶自己才能够听到。
“不过现在,还不是我们师徒相认之机。”
感受到了昏君师尊拍打自己肩膀的力度,高璋再一次拜倒于地。
看到官家赵佶在那与高璋这位少年状元亲切地低声细语交谈。
不论是亲爹高俅,还是奸相蔡京,哪怕是那位礼部沿书吴执中,都看得份外的懵逼。
好在这个时候,官家赵佶似乎也意识到了朝堂之中的气氛有些不对。
爽郎一笑,再一次拍了拍高璋的肩膀,朝着文武百臣朗声言道。
“朕与小高卿家一见如故,能以十一之龄,得中状元者,从有科举以来,唯小高卿家一人尔。”
“对了小高卿家,不知你可有表字?”
“……”
第一百零四章 状元公小弟弟,小郎君,小官人……
官家此言一出,原本还有一些窃窃私语之声的朝堂之内,瞬间一片死寂。
那一双双的情绪复杂的目光,全部都扎到了高璋那粉嫩的小脸蛋上。
饶是他高璋脸皮够厚,此刻也感觉有点压力山大。
官家这么相问,分明就是起了要为那高璋起表字的心思。
这对于大宋王朝而言,官家向臣子赐表字这样的行为,似乎还没有哪位先帝干过。
这小子,可真踏马运道绝佳啊,这才刚刚当上了状元,官家就要给他赐下表字。
但是听到了这话,吴执中不禁眉头微皱,总觉得官家这样的做法,显得过于亲厚。
但是此刻,高璋这位年轻的大宋状元,已然推金山倒玉柱地拜倒在殿中,恭请大宋官家为其赐下表字。
“你名为璋,又是我大宋开国以来,唯一一位未及舞勺之龄,便状元及第的奇才。”
“故尔,朕赐你表字为珪璋。”
“规章?臣……”高璋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位大宋官家,这是什么骚操作。
高规章?老子还高制度。
似乎注意到了高璋眼中的错愕,赵佶呵呵一笑,和颜悦色地解释起来。
高璋这才明白昏君说所的是玉制礼器的珪璋,而这个词,又可以用来比喻高尚的人品,或者是杰出的人材。
高璋自然不可能不给昏君师尊面子,当即纳头就拜,感谢官家给自己赐下的表字。
从今日起,他就是高璋高珪璋,虽然这么叫起来有些怪怪的,但总比高制度强上百倍。
接下来,就是赐袍、笏、靴、帽等,成为了天子门生。
高璋足足在这朝堂之中,呆了差不多一柱香的功夫,直到那位礼部吴尚书忍不住站出来提醒。
跟高璋聊得眉飞色舞的大宋官家这才反应过来。
“嗯,吴卿家言之有理,今日我大宋得小高爱卿如此良才美玉,焉能不彰其名焉?”
“特命金吾卫十人,为今科状元清道,让我东京百姓,看一看科举以来数百载,唯一一位神童状元。”
听到金吾卫十人之时,一干臣工,皆不由得眼皮一跳。
要知道,状元骑马游街始于真宗皇帝,当时的状元蔡齐文采菲然,姿颜英传。
故真宗遂诏金吾给七驺,传呼以宠之。
意思就是诏令金吾卫七人,专门给这位状元郎清道,让天下万民,知晓大宋官家对于这位状元郎的欣赏与爱护。
而现如今,跟前这位骚操作百出的昏君又开始作妖,直接就改了过去的金吾卫数量。
一位御史站了出来,朝着官家赵佶一礼。
“官家,臣以为不太妥当,毕竟真宗以来,皆给七驺……”
居然有臣工站出来挑事,心情极佳的赵佶心中一梗,按捺住内心的不悦解释道。
“朕方才说的还不够明白吗?小高爱卿,乃有科举之制以来,唯一一位,未及舞勺之龄的神童状元。”
“朕欲优待之,自然是要让天下才俊知晓,朝廷求贤若渴之心。”
“此事,就这么定了。”
随着官家赵佶那斩钉截铁的定论,一干臣工,不禁面面相觑。
很快,眼神都集中到了那才十一岁的高璋身上,打量着这位模样俊俏,姿表秀异的少年郎君。
官家对他如此优荣,想必这位小高状元,未来前程不可限量。
重要的是,他才十一岁啊,当真是犹如他那篇《少年中国赋》所说的一般,犹如朝露一般的年纪。
十一岁怕是连隔壁俏寡妇都不知道好奇瞄上一眼,忙着追鸡撵狗的年纪。
“日后圣眷不减,必登庙堂之颠。”
“依某之见,这是必然,只是早晚之事尔。”
“才十一岁啊,当真亘古未闻也……”
高俅这位亲爹,一直都努力地在控制自己,可是当他看到了亲儿子在那些宦官的帮忙之下,换上了特别为他这位少年状元赶制的全套官服。
向着那官家恭敬施礼谢恩之后,朝着自己这位亲爹展颜一笑的瞬间。
高俅的眼泪直接就控制不住,滚滚落出。
一干同僚,看到高俅这么激动,也甚是唏嘘,不过更多则是羡慕。
老子要是有个儿子能中状元,还得官家如此恩宠,莫说流泪,哭瞎老子的眼睛也值。
……
状元游街当然是真游街,而且还是得到了作为人臣极为难得地在御道上跋扈溜达的特殊优待。
高璋坐在了一匹温顺的御马马背之上,跟前十名披盔带甲,神完气足的金吾卫在前。
随着那宫门缓缓洞开的瞬间,高璋仿佛感觉到了巨大到犹如惊涛一般的喧嚣声,扑面而来。
经过了那漆黑的门洞,终于策马来到了宫城门外的那一瞬。
那原本显得十分喧嚣的声浪微滞,旋及,就是那远远比之前的喧嚣声更大的欢呼,直接声震十里,响彻大宋皇宫内外……
“那是状元公,天哪,居然真的还是个孩子。”
“这么小的年纪,就被点为状元,这绝对是文曲星下凡了。”
“好俊俏啊,你们看,好可爱啊……”
“是啊是啊,状元公,姐姐在这……”
“你们看,状元公在看我。”
“呸!就你那姿色,状元公怎么可能瞧得上,明明看的是姑娘我。”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