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页(1 / 1)
('
高俅非但不恼,反而越发地眉飞色舞,大手拍了拍亲儿子高璋那单薄的肩膀乐道。
“好一个一文不取,璋儿,你这手段,怕是为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根本就做不来啊。”
“虽然说失去了些财帛,却能够换来官家之欢心,这必生意,哪怕是再多奉送一倍财帛,也是值得。”
“而且照你之前所言,那焦碳,如今东京唯有咱们家会炼制,呵呵……”
那间工坊,倘若想要保证质量,必然要采购自家产的焦碳,这可是独门生意。
另外,还有璋儿一直在保密研制的玻璃制品,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但是高俅相信自家亲儿子的办事能力。
……
短短不过数日的功夫,一家以开封为名的开封金属工坊隆重登场。
一位之前在东京一家有名的铁器工坊当掌柜的优秀职业经理人成为了这间工坊的掌柜。
而在这位掌柜的操持之下,先是在社会上招揽了一些工匠,进入到了这家还处于草创的工坊。
……
朝会之上,大宋太尉高俅默默地等待着时机,等到议事告一段落之时,他这才迈步而出,朝着官家恭敬一礼。
“官家,前几日三衙接收到了一批军械,这两日,三衙将士纷纷抱怨这一批军械,不但质量低劣,实不堪用……”
之前看到高俅站出来的列位臣工,听到了高俅这番话,都很有默契地保持着沉默。
毕竟这样的事情,也就是老调重谈罢了,哪一回三衙将士接收到了军械之后,不是叫苦连天,就是满腹牢骚。
之后,最多也就是官家无能狂怒一番,然后一干臣工请罪。
官家再继续无能狂怒之后,就着有司严查,到时候,扔上一两个看不顺眼的替罪羊去顶缸就是了。
等到官家气劲过去,风头一过,该怎么搞,还是继续那么搞。
当听闻将士试弓,新发到手的硬弓,居然一拉之下,弓臂断劣,而以手刀斩甲,甲未裂,手刀直接就蹦了一大块。
如此种种,听得本就有心要除弊革新的官家赵佶眼皮直跳,心中怒意升腾。
这踏马可真是够了,这要是与敌国开战,大宋虎贲开弓弓折,挥刀刀断,还打个毛线,莫非是准备让将士们吐口水杀敌不成?
随着官家赵佶有些不太矜持的发怒,一干臣子纷纷下场请罪。
当然这些臣子,正是相关于军械制造的部门领导,兵部很愤怒,表示他们跟高太尉是一伙的。
户部也很愤怒,表示他们花了大价钱,结果买来的居然是这么一堆破玩意。
工部很愤怒,说那些工坊各自为政,都喜欢乱来,而且军器监又喜欢跟自己唱对台戏,双方一起合并监督军械质量,总是会起争端……
看到这些臣子们一边请罪一边为自己部门洗白的无耻行为,官家赵佶甚是蛋疼。
“够了,都给朕住口,自仁宗以来,我大宋武备废弛,已成积弊,父皇在世之时,决心要正风肃纪、除弊革新。”
“特效法唐朝,设立军器监,岂不料非但没有解决武备废弛之事,反倒因为机构重叠,责任不明。
让武备改革之事,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听到了官家这番气的嗓音都有些变调的训斥,一干臣子保持着沉默,可谁也没有料想,官家陡然话风一转。
第一百七十九章 此事倒真不如让这个还是个孩子的高状元来做
“今科状元,起居舍人、军器监丞小高卿家,以两篇精彩绝伦的策问夺省元魁首。”
“这里边,便有一篇《武备策》,朕甚是欣赏其才,亦觉得他这篇言之有物的《武备策》中所提的策略。
也不失为解决我朝军备废弛之弊端之良法。不知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原本还想要依照旧例继续蒙混过关的一干臣子不禁一呆。
全都齐刷刷地把目光落在了这位经常有不切实际的新想法和新点子的昏君身上。
看到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地看着自己,居然连个吱声的都没有,官家赵佶心生不悦,目光落在了那蔡京身上。
“诸位卿家,怎么都不说话?既然如此,蔡爱卿,你来说说……”
“老臣以为那篇《武备策》的确乃是少有的精彩文章,而其中所涉及的武备改革之良法,的确让老臣刮目相看……”
“既然卿也觉得乃是良法,那不知爱卿觉得,朝廷该不该照此良法施为?”
面对着目光灼灼的官家,还有那齐刷刷朝着自己看过来的满朝臣工。
老奸巨滑,宦海沉浮多年的蔡京此刻只能硬起头皮点了点头。
“官家,臣也觉得若是能除武备废弛之弊端,当可使我大宋武贲士气大涨,用良器御敌除贼之时,亦感皇恩之浩荡……”
高俅则痛快得多,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不过他那些话,直接就被一干臣子当着放屁。
毕竟搞出这篇《武备策》的就是他的爱子,他不捡好听的话说,难道还能埋汰不成?
高俅话音刚落,官家赵佶满意地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了,至于主持武备改良法的人选,朕看那今科状元高璋就很合适。”
此言一出,垂拱殿内一片哗然,但问题是,官家根本就没有给人们反应的机会。
“《武备策》既然出自小高卿家之手,由他来主持,自然是再合适不过。”
“官家,小高状元才十一岁啊……”
“十一岁又怎么了,甘罗十二为相,可是留下了千古佳话。”
“何况高璋又不是为当朝执宰,仅仅只是负责军备改革而已……”
“臣以为,高舍人职低位卑,实难担当这等大任。”
“无妨,朕决定,授高璋为军器监少监,蔡杳、童智胜为军器监丞,负责主持此事。”
……
官家赵佶,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布了任命之后,拍拍屁股潇洒而去。
留下了满殿的臣工呆若木鸡,几乎所有人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给吓了一大跳。
高璋、蔡杳、童智胜,这可是踏马当今朝廷的权宦奸臣子弟最强组合。
官家居然让那三个小家伙来主持这事,会不会太儿戏了点?
“官家这发的是什么疯,倒这是想要置那高珪璋于风口浪尖之上吗?”
吴执中不禁脸色一变,心中暗叫一声糟糕。
一旁的陈侍郎也差不多是同样的想法,毕竟高璋可是他们二人点为省元。
更是亲眼看着他成为了大宋科举神童的,自然不愿意从自己主持的科举神童,被这位大宋天子瞎鸡儿乱搞,坏了前程。
至于那位蔡老六还有那童智胜是什么德性,他们二人又岂能不清楚。
可问题是看那蔡京表情沉肃,并未反对,而那高俅高太尉居然也是一脸老神在在的表情。
直接就让他们脑子乱作一团,看样子,蔡、高二人对于昏君的乱来,似乎并没有阻止的想法,反倒像是乐见其成。
吴执中磨了磨牙,乘着散朝会,快步来到了高俅身边。
原本他是不乐意跟这位玩球太尉走那么近,可是为了高璋这位国家未来的肱股之臣,他也只能强忍不耐,与那高俅低声交流起来。
“高太尉,某有一言,你家大郎如今太过年轻,又未有治政之经验。”
“你为何不站出来婉拒或者推辞,要知道,变法之艰难,便是昔日之王文公殚精竭力一生,犹自功败垂成……”
高俅满脸错愕地看向这位向来铁骨铮铮,不乐意跟自己交道的礼部尚书吴执中一副恨铁不成钢地在这里替自家爱子高璋前程担忧。
这让高俅相当的不适应,可是对方也终究是好心,高俅苦笑着点了点头。
“吴礼部爱护犬子,实令高某感谢不尽,然官家做事,如此议定,必然有其道理。”
“本官虽为父亲,可同样也是官家的臣子,眼下官家正在火头上,本官也实难出口婉拒之……”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