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页(1 / 1)
('
这才发现,这顶圆盔,居然是整体的,而非是大宋常见的扎甲式头盔。
另外就是,几乎没有任何的装饰,这个时候,耳朵边传来了蔡老六那洋洋得意的讲解声。
“官家,此物乃是臣与高少监等人共同研制而成,其制作简单,但是防御惊人。”
“据臣这些日子的仔细研究发现,它既可以在战斗之时,作为头盔。
平时作为帽子遮阳,甚至于缺锅的时候,还能够用以烧水煮食……”
童贯呆呆地看着手中的这顶圆盔,下意识双手一转,还真特娘的很像一口带沿的锅,小是小了点,但是煮一人之食,似乎也够用的样子。
但问题是,谁会想着拿头盔来煮食?童贯脸色发黑地抬起了头来,打量了眼蔡老六的身材,好吧,他的确可以这么想。
不远处,没有随时携带戒尺上朝的蔡京为了自己的老脸,极力控制住自己暴脾气。挤了出一个慈祥的笑容道。
“六郎,告诉官家,这造价几何,需时几日?”
“……”被亲爹打断谈兴的蔡老六很是不悦地斜了一眼亲爹。
拜托,别人说话能不能别插嘴?
罢罢罢,当着外人的面,就懒得说你,省得坏了我们蔡家门风。
“这个头盔的价格,臣也替朝廷打下来了,只需要五百钱便可……”
“好好好,小蔡卿家果然不愧是我朝年轻才俊,嗯,高卿你们回头好好商议。”
扔下这么一句话,官家赵佶转身朝着垂拱殿内行去,留下那还有一堆话还没说出口的蔡老六。
“愣着做甚,还不快进去,给老夫老实点,不然回府等着挨收拾。”
听到了身边传来了亲爹那杀气腾腾的威胁,蔡老六菊花一紧,只能老老实实地从心入殿。
……
“小高爱卿小小年纪,却勇于任事,短短不过数月,便已然达成朕所托之重任,令我朝军行改革变法,开了一个好头……”
立身在御案后方的大宋官家颇为激动地表达了对于工作认真负责,还能交出亮眼成绩的高璋喜爱之情。
故此,决定任为著作郎、直史馆,加任左拾遗。
望小高爱卿能够再接再厉,为朝廷继续努力发扬年轻才俊之表率作用。
让天下读书人都看到,不论年龄大小,只要你有能力,朝廷就会重视并加以重用。
在场的一干臣工,当听到了官家口中所说出来的“任为著作郎、直史馆,加任左拾遗。”这番话之后。
不少的臣工表情满满的全是愕然之色。
但是,一想到当初官家将高璋御笔点为状元之后曾经说过的那番话,再加上官家对这位才十一岁的状元那不加掩饰的喜爱。
倒让一些官员忍不住小声地议论了起来。
“官家对这小高状元的授官,为何我总觉得……”
“这并不奇怪,当年太宗皇帝也是这么给吕文穆(吕蒙正的谥为文穆)加官的。”
“看来,我朝自太宗时期的吕文穆之后,又要多上一位升官速度创下历史的神童状元了。”
“吕文穆中状元之时,可是已经三十三岁,足足比咱们这位神童状元,大了整整二十二岁。”
“而吕文穆六年为执政,十一年为相,那岂不是说……”
这些窃窃私语,自然落到了蔡京的耳中。蔡京默默地垂低眼帘,伸手抚须不言。
而童贯听到了这样的议论之后,却笑眯眯地朝着那太尉高俅颔首。
“汝子之成就,必在吕文穆之上。”
听到了这话褒奖之言,哪怕是喜上眉梢的高俅赶紧谦虚不已,犬子太过年轻冒失啥的。
听到了高俅那些自谦之词,童贯却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打量高俅的眼神越发地显得古怪,想必他都不清楚,自己亲儿子在官家跟前,到底是个什么地位。
……
而那蔡老六与童智胜,同样也获得了大宋天子的嘉许。
蔡老六与童智胜都授正八品的著作佐郎,官家希望他们二人能够继续好好地在工作之余,认真读书。
而在工作中,继续认真负责地承担好辅佐高璋继续军备改革变法的重任。
高璋看着这两对卧龙凤雏拜倒向官家谢恩,表情显得那样的欣慰,目光里充满了欣赏还有长者的慈祥。
他们虽然有些不着调,甚至做事情丢三拉四。
一个成天自命不凡目无余子的拿鼻孔看人,一个成天就想捞衣挽袖拳拳到肉以力理人。
但谁让他们都有个好爹,而且嘛,脑子简单也才好用,能够对自己言听计从。
就在三人谢恩之后,转身离开了垂拱殿,刚刚步出了殿门下了没几级台阶。
蔡老六就心中暗恨地瞄了身边那洋洋得意的童智胜一眼,阴阳怪气地道。
“今日恭喜智胜兄了,想不到智胜兄这样的赐同进士出身,居然也能够跟蔡某同入秘阁……”
“咋,不服?”听到了这话,童智胜扭过了那张满是横肉的脸庞露出了铡刀般的牙口。
看到了这副嘴脸,蔡老六最终只能闷哼一声,可心中还是梗得慌的他忍不住把目标转移到了高璋的身上。
“师兄,你之前应该把那板弓交给我才是,好歹我也是你师弟。”
“你却拿那个圆盔给我,害得蔡某差点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
“……”
第二百四十章 关我等忠耿之臣何事?
“师弟你,唉,罢了……”
高璋无可奈何地顿住了脚步,从那童智胜的手中拿过那柄足有一米八的板弓,摆到了蔡老六的身边一比划。
“喂喂喂,你啥意思?”
蔡老六看到了高璋伸手在自己的头顶和那板弓上来回比划。瞬间圆脸黑成了炭头。
站在旁边的童智胜直接嘿嘿嘿地乐出了声来。“你师兄笑你矮你看不出来?”
高璋可没搭理逗风点火的缺心眼,顶着一张认真脸道。
“不不不,我是你师兄,怎么可能笑你,看到我的表情没有?”
“我是想要告诉你,那板弓都超过你老高一截,这样的反差萌太大,很容易逗人笑。
万一正聊着军国大事,有笑点低的朝廷臣工笑场怎么办?”
说到了这,高璋顺势看了一眼童智胜,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不过童智胜对于自己笑点低非但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兴许是听不明白好赖话,仍旧一脸从容。
蔡老六却恨得牙根发痒,当然火头不是对着说破真相的高璋,而是那胆敢耻笑自己的童智胜这个粗鄙武夫。
就在他们这三个年轻人在台阶下方叽叽歪歪的当口,一名宦官快步下了台阶,来到了高璋跟前恭敬一礼。
高璋只能让这二位先到宫外等候,自己则快步回到了垂拱殿外等候。
一会等自己出来,再大吃大喝,以庆祝大家集体升官发财。
那名小宦官只是告知了高璋,这是官家的吩咐,至于其他却一问三不知,这让高璋也不禁有些懵逼。
如果是找自己有事,那也应该是让自己到那书房处去等候才对。
……
高璋正站在殿外胡思乱想之际,下意识地支愣起了耳朵偷听,这才知晓。
现如今,里边正在讨论着关于辽国遣使前来,大宋该当如何接待之事。
此刻大殿之内,正在吵着一团,只不过,开腔的那些武臣,又岂是那些能言善辩的文臣的对手。
听得高璋甚是蛋疼,之前昏君师尊也已经跟自己透过底。
那之前一直在坐山观虎斗的辽国,现如今看到大宋得占上风,频频获胜,所以决定蹿出来作妖蛾子。
他们的意图相当的明确,要求宋夏停战,并要求这几年来,大宋征伐获得的夏国土地要尽数归还西夏。
作为沙场厮杀,用将士们的鲜血和生命夺回的大宋故土,谁乐意还?特别是那些亲历战阵的武臣。
但问题在于,大宋的文官们总觉得,战争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