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页(1 / 1)

加入书签

('

哪里不明白,这位状元公的确远远比所有人都更了解这位有些傲娇的官家小心思。

看完了这篇足足过千言的书信,官家又重新折好,塞回了信封之后,递给了杨戬。

杨戬无比熟练地走到了一旁,打开了那个小箱子,然后就将这封书信,摆放在了最上面。

这木箱子里边,全部都是来自于那位神童状元高璋写给官家的书信。

这些东西,代表着他们师徒情深的证明。

……

官家赵佶神情显得那样的轻松与惬意,是的,自打前几日收到了那两颗脑袋以及捷报之后。

不论朝堂,还是民间,都可谓是欢腾一片。

朝堂上的诸位臣工,自然是因为不需要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处理平叛。

而且这位神童状元告诉朝廷,由于镇压及时,使得江南诸州县都没有遭受什么大的动荡。

今年的秋收,应该仍旧是一个丰收的好年头。

另外就是在官府的主持与帮助之下,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们都已经回归。

还有就是那两万战俘,决定不再像过去一般,劳民伤财的搞流配,又或者是把他们弄成厢军供养起来。

而是直接让他们进行劳动改造,建设江南,这,也不需要花朝廷的钱。

总之一句话,朝廷只需要开心地露齿一笑,好好蹲边上看这位神童状元高璋表演就成。

而老百姓们欢天地喜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那飞涨的物价,被神童状元公平定叛乱的捷报给打了下来。

而且因为这位神童状元盛名远播,算得上是东京顶流。

于是乎,甚至还有说书人,已经开始自己胡编乱造,开始在茶馆酒肆开讲起了神童状元一人一骑平定江南的传奇。

至于蔡老六和童智胜在这些说书人口中的地位,类似于匪兵甲、乙这样的角色。

偶尔用到的时候才会提一嘴,用完直接就扔。

虽然大家都觉得一个人肯定不可能平定江南,但是,朝廷原本要调派的秦、晋两地十万兵马都已然回转的消息百姓们怎么也清楚。

至于那三千星夜驰援的禁军骑兵,也被这帮子喜欢哗众取宠的说书人春秋笔法给生生抹除。

反正听得一干百姓甚是欢腾,即使不是真的,大伙也乐得当成真的来听。

这些,自然都是那位倾城倾国的师师姑娘告诉的官家赵佶。

一想到民间,提及爱徒高璋之名,必定会迎来那些百姓们的赞誉之词,哪怕是朝中的臣工,也挑不出那孩子什么毛病。

就算是那些成日里喜欢鸡蛋里边挑骨头的御史,也都很默契地没有什么动作。

这样的成就感,让官家赵佶与有荣焉。

可比那蔡老卿家,又或者是童贯等一干自己的心腹肱股,在民间那臭不可闻的名声强得太多太多。

“杨戬……”一边在那里暗爽,一边伸手撸狗的官家赵佶乐了半天,这才开口。

“奴婢在,官家有何吩咐?”

……

“关于平定朱氏江南之乱的嘉奖,蔡爱卿那边,与诸位臣工议得如何了?”

杨戬赶紧上前将自己所知晓的大概内容朝着官家赵佶介绍了一番。

官家赵佶慢慢悠悠的听着,时不时颔首一二,只是听到了那关于方腊这位武略郎,因功升任那新设的杭州市舶司水师指挥使而被搁置的消息。

不禁双眉一挑,不悦地轻哼了一声。

“让他们照办,小高好不容易向朕举荐一位良材,怎么就不能大用了?”

“况且小高远在江南,身边也是需要一些信得过,又有能力的属下才是。

那方腊乃是他一手简拔起来的,这样的人,想来定会对小高全心全心效命。

再加上江南刚定,为防万一,朕觉得让那刘法卿家率禁军铁骑先回东京的同时。

让他拔一千骑予那刘锜,就先留在江南坐镇,听从小高调遣。

另外,小高他之前是巡抚使,之后改为宣抚制置使,此职继续担着。

不然没个身份,调动禁军铁骑着实不便,回头那些御史拿着这个为由头来弹劾他,朕都不好出面。

再有那成立市舶司之事务,这事还得继续由他去办,朕才能放心……”

“还有那谭稹就在江南,那边新设的市舶司,到时候就让他总领司务……”

杨戬垂下脑袋,凝神静听着官家的口谕。

将官家的口谕一一记在心中,回头这才好去跟那些外臣打交道。

看看,这都是什么,但凡是关于状元公的事务,官家都会开口示下。

有了官家的授意,甭管是他蔡京,还是童贯、高俅,都只会老老实实遵旨而行。

第四百六十五章 开始兴旺发展的海商船队

谁敢在这些事情上阳奉阴违,那就等于是自己找不痛快。

将这些诸多事务那安排完之后,官家赵佶呷了一口茶汤这才问道。

“对了,朕怎么没有听你说起,关于小高的嘉奖呢?”

看到官家赵佶投来的目光,杨戬恭敬地答道。

“蔡相以为,状元公乃是平定朱氏江南之乱的首功之臣,又是官家亲睐看中之人,所以,提请官家圣裁。”

听到了这话,官家赵佶微微一滞,旋即露出了一个玩味的笑容,忍不住吐了句槽。

“这个老滑头,罢了,那就由朕先好好思量一二……”

“平定叛逆这等大功,不能不厚赏,朕记得小高之前已经是龙图阁待制,从四品。”

“官家,还有枢密承旨。”杨戬看到官家开始皱起了眉头,赶紧提醒了声道。

“枢密承旨……这孩子,文武兼备,枢密院,对于他而言,倒真是个好地方,枢密都承旨,应该不会有人异议……”

“回头等那江南彻底安宁,市舶司之事妥当……”

杨戬就那么默默地站在官家赵佶的身边,听着对方在跟前自言自语,只能隐蔽地乱翻着白眼。

不得不说,蔡京那老小子当真是老奸巨滑得很,知道官家你看中那状元公。

也生怕与一众官员议出来的嘉奖惹得官家不悦,干脆就让你自己来头疼。

只要你觉得合适,再往下交给蔡京,以那老小子的本事,自然会让事情顺利通过。

不过话说回来,那童智胜还有那蔡老六,都成为了中行员外郎,也就是正七品。

当初这二位不过是正八品的著作佐郎,现如今直接来到了正七品,也算得上是恰如其份。

至于那杨戬的干儿子杨雄杨都知,也得授正六品的昭宣使之职,仍治皇城司事务。

要知道,这个干儿子,在皇城司那里,可是兢兢业业地干了数载,一直未得官家看中。

跟随了高璋之后,如今也可以被称上一声杨中官了。

回头等干儿子回到了东京汴梁,再好好跟他说道说道,毕竟状元公还那么的年轻,前途无量啊……

……

一只船队,缓缓地驶进了杭州,一位翩翩美少年,就站在船头之上,打量着这繁华而又喧闹的杭州。

只是这日头明显有点毒辣,让这位名满天下,今日微服而至杭州的翩翩美少年高璋不禁下意识地眯起了眼。

下一刻,一把布伞在他的头上打开,高璋一歪脑袋,就看到了那位足足高出自己一个脑袋的方百花小姐姐,朝着自己露出了一个甜美的笑容。

身高至少得有一米七五,问题是这位小姐姐才十五岁,还能再长一长,指不定等到她渡过生长期之后,长到一米八都有可能。

不过她的兄长方腊本就是一位在江南一带极难得见到的一米八几的壮汉。

看来这基因好不好,还是很有道理。

而高璋忍不住看了一眼自己,这段时间,高璋也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的个头在往上窜,怎么也该快有一米五了。

只不过,在这位楚楚动人,身材窈窕的大长腿小姐姐跟前,仍旧显得矮了些。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