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页(1 / 1)
('
《江南商报》也仅仅只是落后杭州数日,又或者是十余日的光景,便在那诸市舶司所在的城市隆重登场。
直接就吸引了那些在诸市舶司搞贸易的那些蛮夷海商们的注意力。
就连那些两浙路以及福建路的大宋商贾们,也都纷纷两眼一亮,起了心思。
毕竟大宋的商贾又不是单打独斗,互通有无这是常态,亦已经通过各自的渠道,知晓了那杭州市舶司那里可是准备了不少的好宝贝。
重点,这里需要划一个重点,不少的好东西都是从那苏州织造厂搞过来的。
既然如此,大伙还不如直接先蹿去那苏州,看看有没有机会提前拦截。
然后当个二道贩子,转手贩卖给那些蛮夷海商,也不是不行。
总而言之,随着那杭州码头上的商品展览馆一天热闹超过一天。
那通往杭州的陆路与海路,也越发地显得喧闹起来。
至于苏州那里,的确有这些商品,可惜,他们都是杭州万国商品博览会指定供货商。
所以,在杭州万国商品博览会开幕之前,谁也甭想从那苏州织造厂,以及旗下的那些工厂里边买到一匹布,买到一件成衣……
……
自然也不是没有人想要走歪门邪道,不管是想要贿赂,还是想要走其他的路子。
结果才发现,那苏州织造厂等一干工厂的靠山,正是那位平定江南朱氏之乱的神童状元高璋。
这让一干来自于两浙路以及福建路的豪商巨贾们,只能暂且息了这份心思。
这位十一岁成为状元郎的神童状元可是刚刚才平定了江南朱氏之乱。
在整个江南,可以说甚得人望,至于苏州一事,已经有不少的百姓都给这位才十二岁的神童状元立下了生祠,香火供奉。
在苏州,在两浙路都有着极高的声望,更何况,昔日那位朱氏父子,自己等人都招惹不起。
这位状元公可是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那朱氏父子的势力连根拔除。
所以,一干豪商巨贾,即便心中有怨,最终还是老实了下来,安安心心地等待着那杭州万国商品博览会。
对于苏州城内发生这样的事情,高璋自然了如指掌,只不过,这样的事情,还用不上他来出面。
他正忙着更加重要的大事情,那就是扩建苏州福山镇的江南造船厂。
这里原本就有造船厂,而且还正是那朱家的产业,只不过现如今,已然成为了开封金属工坊下面的产业。
毕竟高璋就是负责处理战后资产的宣先制置使,又是苏州知州。
可以说,那朱家的产业,高璋自己都会先好好地捋一捋,觉得合适的,就会左手交右手。
第四百七十一章 左手转右手的江南造船厂
反正这样的操作在大宋向来常见得很,更何况这也是花了财帛买下来的。
只不过,这间造船厂的规模不算太大,只有几个干船坞,所建造的多是一千料的船只。
只有两个干船坞可以制造两千料的船,这让高璋心中甚是不爽。
毕竟这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东西,可是自己的工厂制造出来的船只,却还只能属于是中档货色。
于是乎高璋就把目光落在了那明州的官办造船厂身上。
高璋也是仔细打听了这才知晓,这明州官办造船厂,绝对是这个时代造船技艺上的巅峰。
师尊赵佶的亲爹神宗在朝之时,就是这明州的造船厂,制造出了被神宗皇帝赐号为“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灵飞顺济神舟”的两艘神舟。
又号称万斛神舟,意思是,这两艘神舟,可以装载万斛货物。
按照大宋一斛三十公斤,两斛为一料的换算方式,也就是说,这两艘神舟是五千料级别大船,排水量至少也得三百吨。
听到的时候,高璋觉得可能是吹牛逼,直到他在江南地区呆过了一段时间。
见到了那大宋沿海的那些海船之后,这才明白,这并非是在胡吹乱扯。
五千料的船,当真少见,但是终究还是有,至于一千料到三千料这个排水量的船,绝对属于是海上最常见也最常用的船只。
所以,为了提高江南造船厂的数量与质量,让大宋的造船厂进入到良性竞争的氛围。
作为大宋两浙路宣抚制置使,高璋特别从那明州的官办造船厂拉走了近五分之一的工匠。
虽然仅仅只是五分之一,可数量就达到了三千之数。
而且这三千工匠里边,就差不多一千人,都有着制造五千料巨舰的经验。
把他们搞到这里来,高璋的目的,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不论是搞海上贸易,还是想要搞大航海,还是想要发现新大陆,这一切,都需要船,性质优良的海船。
像那种五千料的海船,可都是已经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的风浪的考验。
已经确定它们是可以用来远洋航行进行海上贸易的船只。
现如今,这江南造船厂开挖的五个新船坞,三个是三千料的,两个是五千料的。
至于那些已经来到了江南造船厂的工匠们,第一时间就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另外,所有的工匠,薪水足足比他们在那明州的官办船厂提高了一倍。
并且还给这些工匠们提出了要求,设计一种适合长期远航至少两到三个月,无需补给的远洋大船。
具体他们什么时候能够搞出来,那就是这些工匠的事了。
高璋只负责挥舞着钱袋子,对他们以资鼓励。
……
随着《江南商报》上关于那杭州万国商品博览会的宣传,再加上那商报上精彩的连载故事。
使是《江南商报》在两浙路一带的发行量足足达到了十万份。
而光是苏州一地,每一期的销售量都能够到两万份上下。
这让高璋相当的满意,之前在东京汴梁的时候,他也曾经考虑过搞报纸。
可是当时正忙着跟辽国的外贸,自然也就忙着印刷书籍,没有了机会去折腾。
反倒是来到了这苏州之后,知晓了苏州可以算得上是大宋的东南地区大都会。
极其发达的造纸业,纺织业以及造船业,可以说是大宋手工业最为繁荣的重点地区。
而造纸业的繁荣和发达,导致了纸张的价格直线下跌。
这也是为什么大宋会小报盛行的原因,再加上江南地区的手工业之繁荣,以及沿海地区的频繁的国际贸易活动,带动了两浙路的商贸十分的兴旺。
所以在这里搞《江南商报》,只能说是适逢其会。
就在高璋忙着忧国忧民之时,身边的蔡老六不耐烦的嗓音顿时响了起来。
“喂,师兄,你愣着做甚,该你出牌了。”
高璋回过了神来,打量了一眼刚刚蔡老六扔出来的牌,下意识地扔进去两张。
这位蔡府麒麟子不禁脸色一变,而那童智胜更是一脸生无可恋地翻了个白眼。
“我说珪璋老弟你怎么运气这么好,又是你赢了。”
“不不不,打牌靠的可不仅仅只是运气,还得靠……”
高璋正想要说需要靠脑子,但是看到这对无所事事的卧龙凤雏眼神中那清彻见底的愚蠢。
想想还是把后半句话给咽了回去,毕竟老埋汰他们也不太好,总得让他们保留一丝自己其实也很聪明的希望。
一旁,一直乖巧而又安静地站在不远处,看清了高璋表情与眼神变化的方百花,险些就控制不住自己笑出声来。
好在这个时候,富案屁颠颠地赶了过来,告诉高璋,刘锜有急事,特来拜访。
……
高璋跟这两位好兄弟打了声招呼之后,径直快步而去,很快,就在前厅见到了刘锜这位暂领苏州团练副使的好兄弟。
“状元公,猜猜末将给你带来了什么人?”
“贼人?”
“不不不,不是贼人,不过也差不多吧,末将今日在码头,遇上了一伙倭人,他们在那里跟几位商人正在交易。”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