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页(1 / 1)

加入书签

('

就犹如一阵惊雷,又像是一道道的闪电,抽打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灵魂深处。

将他那颗业已经在内心深处,凭什么我藤原忠井要如此委屈求全的种子,抽打得一个激灵。

……

开始扭动着,伸展着,仿佛开始洗涤着藤原忠井的身心。

一旁的静觉,不知何时,业已经泪如雨下,捶胸顿足,在这凛冽的风雪夜中嘶吼不已。

而藤原忠井愣愣地看着那幅字,心中再一次闪过了那个念头。

我藤原教通一系皆为当世之豪杰,却倍受不公,凭什么要如此委屈自己?!

凭什么要一退再退,突然又忆及了那《魏武》中那位豪迈的魏武帝那句犹如晨钟暮鼓的誓言。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藤原忠井咬着嘴唇,打开了第二个锦囊,还是相同的话。

可是,这书法,明显与第一位不是同一个人。

叔侄二人仔细看去,就看到了第一张则是那位高宣抚的签押,这第二张的落款,居然乃是那位大宋宰相蔡京的爱子蔡杳的手迹。

叔侄二人看向彼此,然后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落在了第三个锦囊上。

这一次,则是静觉伸出了他那只满是烧伤疤痕的手臂,拆开了第三个锦囊。

此人的笔锋古拙,童趣味十足,但是那力透纸背的力道,让藤原忠井叔侄感受到了一股子凛冽的意气。

而当看到了那签押的名字之后,一旁的静觉,忍不住双手合十,仰起了脑袋。

“莫非是天命?”

“叔父你……”

“还是叫贫僧静觉吧,藤原教通一系的命运,如今已然尽系于你一身了。”

“贫僧虽然不在红尘之中,却也愿意为主公效死。”

“大师,这,这话何意?”

“主公你还看不出来吗?宋国有句话,叫事不过三。”

“而今,这位对你青睐有加的高宣抚,想必是怜悯我藤原教通一系悲惨的命运,希望你能够振作起来。”

“而那蔡、童二人乃是他的挚友,必定与他同进共退。”

“主公早就已经被驱逐出了平安京,远离政治,只能在这九州岛上蹉跎岁月。”

“而贫僧与静圆被拘于那平安京的寺院中苦修,原本以为,能够逃过劫难。没想到……”

“如今,主公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了,既然别人不希望主公活下去,主公为何不借其势,死中求活?”

“宋国势大,十倍百倍于倭,此三者皆是宋国年轻一辈之俊杰,皆对主公寄予厚望。”

“更何况,此三人之父辈,不论是蔡京、高俅,又或者是童贯,皆乃在宋国都是只手遮天的大人物……”

……

外面的凛冽风雪,咆哮不已,此刻,屋门已然紧闭。一干忠心耿耿的藤原家的家臣武士们,都警惕地围住了整个院子,禁绝任何人靠近这里。

藤原忠井沉默地垂首而坐,打量着那三张对于他而言,绝对是价值万金的墨宝。

这代表着大宋那三位只手遮天大人物的孩子,向自己展示出来的善意,还有充满着鼓励的期许。

而跟前已经将自己视为最后的藤原氏希望的叔父那些话,让藤原忠井的双手紧握成拳。

“依大师之见,我当如何?”

迎着那藤原忠井眼底那开始翻腾起来的斗志,静觉摸了摸自己脸上的那道刀疤。

“依贫僧之见,主公最好立刻赶回宋国苏州,求见那位高宣抚。”

“不过,我们需要准备足够丰厚的珍贵礼物,还要好好想想,我们有什么可以打动于他。

能够让那位才惊大宋,文武兼备的高宣抚,助主公一臂之力。”

叔侄二人,连烛火都不点,就那么围拢在那碳炉前,就有那明灭不定的碳火,小声地窃窃私语。

虽然他藤原忠井被藤原氏现如今的掌权者排挤打压,可终究他的身边手底下,还是有一大帮忠心耿耿的家臣。

虽然他被迫远离了倭国的政治中心平安京,但至少将自己祖父,以及父辈的许多资源给保护了下来。

一晃眼,在这长崎呆了不过五日光景,将那船队上的货物尽数卸下之后。

藤原忠井将事情安排了一番之后,再一次启程朝着大宋境内的苏州而去。

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而复返的藤原忠井

管事富强就在高璋的跟前,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帐册。

里边密密麻麻的全然都是阿拉伯数字,自打成立了那开封金属工坊之后,所有的记帐都是按照高璋的要求来。

虽然用的是最基本的借贷记帐法,主要是复杂的高璋知道个屁,但好歹借贷记帐法也已经足够了。

一旁,则是那段二郎,红光满面,走路都有些哆嗦,小心翼翼地弯着腰,生怕听不清楚这位矮自己一个头的状元公高璋的吩咐。

他们此刻就在苏州城州府官衙后边的院子,这里已然成为了开封金属工坊、苏州织造厂,段氏商社的金库所在。

毕竟这里可以算得上是苏州城内,仅次于州府官衙的安全之所。

“……对了,再过三日,等到所有帐目核对清楚,你亲自押解那批财物回去。

再有记得把这封书信,交给你父亲,他看了信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好的状元公,小人定会按照您的吩咐去做。”

高璋点了点头,看着那些几间已经被锁上了的库房。

回头得改一改,不要木质建筑,而应该全部改成砖石结构。

不然,总担心自己的财帛会长翅膀飞了一般。

高璋没想到,仅仅只是这么一次杭州万国商品博览会所带来的收益,就达到了一个极其夸张而又可怕的数字。

重点是,这些来自于异国的蛮夷番商们,多是以物易物的方式来交易。

但也有不少财大气粗的蕃商,直接就拿黄金与白银来作为贸易品。

虽然有些用的是金、银币,有些用的是金块、银锭,可好歹都是真金、白银这样的硬通货。

这让高璋越发地觉得,国际贸易必须搞,而且还得继续搞。

不仅仅是来钱快,重要的是有了钱,自己想要做什么都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

哪怕是拍师尊的马屁,总不能光靠一张嘴,连点实物和干货都没有吧?

不过话说回来,高璋现如今,已经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银行这玩意,是不是也该提上了日程。

大宗的贸易,没有相应的大宗货币,就只能靠着大家累死累活的车拉手推的财帛来进行贸易。

第一个,浪费太多的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第二个就是,容易造成更多的犯罪问题。

就在高璋一边往回溜达,一边深思的当口,就看到了一名长随快步而来。

“公子,那位倭国的海商藤原忠井又来了,而且还有一位倭国僧人陪着他一起来的。”

“藤原忠井,他不是才离开没多久吗?”

身边的富安忍不住好奇地小声嘀咕道。

“想来,应该是那藤原忠井终于开悟,想明白自己未来的路了吧?”

高璋呵呵一乐,心中却已然兴奋起来。

好好好,就怕你不来,你既然来了,那老子要不把你给晃点,啊呸……要不让你灵魂升华,让你从鬼变成人,那我高璋两个字倒起来写。

……

高璋回到了官衙,就看到了那藤原忠井正与一位光头僧人坐在那里窃窃私语,听到了脚步声之后,二人不约而同地转过了头来。

高璋自然也看到了那位的中年僧人脸上有着一道狰狞刀疤。

二人齐刷刷地朝着高璋直接一个五体投地大礼。

“二位快快请起,藤原公子这位大师是……”

“高宣抚,这位乃是在下的叔父,被逼出家之后,法号静觉。”

静觉朝着高璋再一次恭敬地行礼道。

“贫僧参见高宣抚,主公能够得高宣抚之看中,实乃我藤原氏天大的幸运。”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