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页(1 / 1)
('
吴执中朝着官家一礼之后,径直单刀直拉地就开始直陈距离那位辽国天子的寿诞已是不远。
按照大宋与辽国之间的往来礼仪,大宋也该遣使以贺辽国天子寿辰。
“……我大宋当以何人为贺辽生辰使,还请官家明示。”
原本童贯在一旁冷眼旁观,毕竟礼部与鸿胪寺之事务,跟他这位手握兵权的权宦搭不上半点的干系。
可是现如今,听闻居然是要使辽,已经有两三年没有挥师出征,再立新功的童贯不禁两眼一亮。
官家正在抚着短须,揉着仍旧有些发木的脑子,在内心中盘算斟酌人选之时。
就看到了那站在一旁的童贯居然来到跟前拜倒于地。
“奴婢恳请官家,恩准奴婢来负责出使辽国之事务。”
“这是为何?”官家赵佶下意识地反问道。
“官家,我大宋用兵河湟之地,频频建功,而西夏势弱,求助那辽国……”
结果辽国一开始还大言不惭要替那西夏当家作主,帮他们搞定大宋,拿回被侵占的土地与人口。
可是最终,辽国却食言而肥,非但没有拿出这样的手段来与大宋交恶,反而是与大宋签定了一系列的贸易条约。
“所以,奴婢以为,兴许是辽国内部有事,使得他们无法向我大宋全力施压。”
“而辽国侵占幽燕十六州多年,我大宋历代天子,执志光复,所以奴婢恳请官家,恩准奴婢深入辽国腹地,一探辽国之虚实……”
吴执中听得脸色一沉,大宋如今朝堂之上,三司之诸务尚未厘清,而参谋院之筹亦还未尽全功。
西夏之患,尚未解决,这厮却又想要去一探辽国虚实,怎么的,嫌现如今弊端重重,改革尚未完成的大宋死得不够快是吧?
可眼角余光一扫,官家居然有所意动,这让吴执中眼前一黑。
好在他终究也是足智多谋的老辣之辈,第一时间就站起了身来。
“官家,臣以为,自我大宋与辽国外往,皆为外朝之官吏为使。”
“从未有过以内官为使之先例,此先例一开,后果难测,还官家谨慎。”
那位王寺卿同样也隐蔽地鄙夷了方才跳出来意图想要争取出使之功的童贯,朝着官家一礼道。
“臣附议,还请官家慎之。”
第六百二十章 小高是一个极佳的使辽人选
官家看了一眼吴执中,又看了一眼那眼巴巴看着自己的童贯。
心中哪里不明白,童贯这厮分明是想要蹭一蹭出使的功劳。
功劳……出使辽国……官家赵佶眼神直勾勾地看着童贯,突然脑子里边闪过了小高站在跟前玉树临风,从容不迫的翩翩风姿。
倘若便是那辽国天子,也必定会被自己爱徒的气度与魅力所打动吧?
若是出使这一趟,那不就等于是再立新功,如今他是三品翰林学士。
立下了功勋之后,那么让他成为执政,岂不就是轻而易举之事?
此刻,不论是吴执中、王寺卿,还是那童贯,都甚是紧张地看着这位明显在走神的官家。
只是当看到了官家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喜色,吴执中与那王寺卿的脸色顿时开始变得难看。
而那童贯已然面露期待,看来,官家已经心动了。
可下一刻,官家突然冒出来的话,直接就让童贯表情僵硬在脸上。
“此事,待朕好好思量思量一番再言。”
“官家圣明。”吴执中与那王寺卿则心中暗喜,赶紧纳头就拜,好好好,昏君偶尔也会有脑袋不昏的时候。
赵佶看到了吴执中与王寺卿的神色变化,自然也注意到了那童贯的表情。
“童贯,你莫要忘记了,朕将那筹建参谋院之要务尽委于你。”
“如今其余诸事,都可以先放一放,尽快将那参谋院筹建成型,也好发挥其功效,方不负朕对你的一片期望。”
听到了官家这番言语,童贯虽然有些失望,却也明白,自己这位参谋院使。
怕是在参谋院事务完全厘清搞定之前,怕难有再建新功的机会。
不过,一想到参谋院使,可是堂堂正二品,自己能舍得下吗?
舍不下这正二口参谋院使的童贯只能老老实实朝着官家一礼表示自己一定会竭尽全力,早日筹办好参谋院。
……
看到吴执中这个老厚脸皮屁股挨在蒲团上就没有起身的意思,那边已失先机的童贯也就懒得再留,告辞而去。
而这边王寺卿原本也还想要磨叽,可是看到吴尚书频频递来的眼色,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告辞而去。
看到那王寺卿已然离开了视线范围之后,官家这才朝着吴执中幽幽一叹。
“吴老爱卿,你可知晓,朕这几日,当真是仿佛又看到了昔日小高在朕跟前第一次挥毫泼墨,写出瘦金体的场面。”
这话听得吴执中眼皮一跳,不禁好奇地追问道。
“官家何出此言,莫非那小状元公又弄出了什么奇事异闻不成?”
“杨戬,你且拿那天朕与小高并案而作的五言绝句,给吴老爱卿看看。”
杨戬恭敬地应了一声,快步而去,不多时,就拿来了一个檀木盒子,打开之后,从里边取出了两张宣纸,摆放到了吴执中的案头上。
“这,这,这……”吴执中呆愣愣地看着那两张不论是书法风格,还是字迹都难辨高下的五言绝句。
重要的点是,这两份五言绝句,一份上签的是官家的花押,另外一份则是签的神童状元小高的名字。
“这是官家与状元公同观此画作,同时落笔而得的佳作……”
听得杨戬之言,吴执中看了一眼那幅犹自悬挂于亭中的画作,又看了一眼跟前两幅书法作品,难以置疑地连连摇头不已。
“这,这根本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世间居然还能有如此奇异之事?”
“是啊……若非是朕乃是亲历此事,怕也会如你一般,觉得世间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神奇之际遇。”
已经在内心反复回味了无数次的官家赵佶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当适合的倾诉对象。
将他那天画完了这幅画作之后,心有所感,便准备搞一首诗句来搭配这幅佳作。
恰巧小高与自己爱女过来寻自己,赵佶就让那小官与自己一起为这幅佳作配诗句的神异场面全描绘了一遍。
特别是当听到了那官写描述自己刚刚写完上阙,就正好亲耳听到爱女念出上阙,回头这才惊觉,爱女念的是小高刚刚写出来的诗句。
吴执中听到了这里,第一个反应就是昏君在吹牛逼。
第二个反应就是,他这么吹能有什么鸟用?
现在,把第一个和第二个反应都撇开之后,再联系起当初高璋一夜便能熟练地掌握瘦金体之奇事。
最终,愣了许久的吴执中,给出了一个,最靠谱也是最切合实际的结论。
“当真乃天授之神异也……”
……
君臣二人,亦是蹲在一起唏嘘不已,当听了官家赵佶讲述起了那小高创作这首五言绝句的心路历程。
看到跟前官家赵佶那副慈祥得令人头皮发麻的模样,吴执中当真很想问一问高璋这个小厚脸皮。
这么厚颜无耻到令人尴尬的马屁,真的就是你心中所思所想不成?
不过,吴执中也仅仅只是想一想罢了,毕竟他也巴不得这位才智惊天下,愿意为大宋革故立新,五百年才出现一回的不世奇才。
与这位官家的关系越亲密越好,最好是蜜里调油,情同父子,令官家溺信于小高璋是最好的。
也唯有如此,才能够令官家,愿意走上正道,而不是被那帮子奸佞幸进之臣给拐到邪道上去。
就在那吴执中正胡思乱想之际,就听到了官家开口言道。
“方才老爱卿你与朕言及出使辽国之事,朕在这里思量了半天,倒觉得,小高是一个极佳的人选。”
“若是能够出使辽国全功而返,到了那个时候,朕也才好让他成为执政。”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