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页(1 / 1)
('
……“……天锡义勇,神运机智,戡定祸乱,削平天下,海内蒙恩,德至渥也。”“这一期《东京商报》所言极是,官家的确可谓圣天子也,太祖皇帝得天下,破上党,取李筠,征维扬,诛李重进……定我大宋社稷。”“太宗皇帝破北汉,武功虽不足,但是内修文治改革科举,大修书籍,令我大宋文治鼎盛……”“……官家继承父兄之遗志,锐意变法革新,精修武备十余载,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拘一格。”“破格录十一之龄的高珪璋为有史载以来的神童状元,又选贤用能,方有我大宋扫平西夏,解西北百年之忧患。”“如今燕云十六州光复在望,我大宋终于也有了复汉唐盛世之大气象……”安坐在樊楼东楼雅间中的师师姑娘,听着下方的那些明显喝得面红耳赤,犹自兴奋地在这里高谈阔论的达官显贵。优雅地抬起了玉臂,给坐在一旁,犹如泥雕木胎一般坐着一动不动的大宋天子赵佶递上茶水。虽然官家赵佶今日滴酒未进,可是他那张白净的脸庞,已经赤红得犹如喝醉了一般。这些美溢之词,是他这一辈子听到过的最美妙的声音。那种感觉,甚至都快要赶上他第一次登上登仙舟,凌空百丈,远眺大宋大好河山时的心情。不,甚至是犹有过之,太祖立国,太宗皇帝除了扫平一个北汉之外,再无武功。之后百余年来,大宋虽然文治鼎盛,富甲天下,但是却成为了天下诸国眼中的受气包,钱多人傻的那种。而今,终于在自己与爱徒高璋的操弄之下,有了汉唐盛世之气象。汉之武帝,唐之文皇,也不知道等到自己百年之后,这天下,会给自己一个怎样的美谥?自己会被后世称之为宋武帝?不不不,仅仅一个开疆拓土或者平定祸乱的巨大功业,又怎么足以形容自己的那盖世的才华学识,文采风流?兴许,只有一个圣字?不不不,那位辽国圣宗皇帝文治弱于朕,武功亦弱于朕,焉有与朕并列于青史之理?等朕好好想想,还有哪个字,唔……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不过那位唐高宗不过是多借父萌,方有此绩,而自己虽也承父兄之业,却远胜父兄之功绩。必可像那唐太宗一般,开创专属于自己的“**之治。”唔……如此一来,似乎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的景字,更适合自己……一副管事打扮的杨戬此刻脚步匆匆地赶到了楼上,凑到了正在考虑自己生前身后名的官家赵佶耳边。“……官家,辽国使节马植,已抵东京。”赵佶端起了茶水,犹如饮酒般一口抽干,甚是扬眉吐气地得意一笑。“终于来了,他若是再不来,朕都想要派人去接喽。”第七百九十章 出兵锦州东京汴梁城外的码头,这里早就已经与过去不一样,现在的码头,完全就是由水泥所构建而成,十分的坚固。一艘艘的船只,此刻都停泊在了码头内,而一支禁军,将码头的其中一角完全包围起来。远处的商贩们,仍旧能够看到,被禁军保护起来的那个方向,正有许多的工人,将那一个个的木箱子给运到了码头上。而在码头上支起的那种木铁吊车,就会将这一个个沉重的木箱子吊起来,然后装载到船只之上。虽然大伙都不知道那些到底是什么样的军械,居然还需要用木箱子装载。不过大伙都很清楚,十有八九,是大宋的虎贲,要奉天子诏令,要去光复燕云十六州了。这些日子以来,辽国使节入东京献上国书,并且向大宋表示,愿意以燕云十六州之地,来换取大宋出兵襄助的消息。早就已经在整个大宋都传播了开来,整个大宋,可谓是举国欢腾。这么些年以来,无数仁人智士,无不以光复燕云十六州为念。可是经历了百余年的光景,却一直都只是一个梦想。而且还没等大宋拿回燕云十六州,结果踏马的西北之地变成了西贼的地盘,成日祸乱大宋西北边陲,令大宋焦头烂额。以至于天下人都已经默默地接受了燕云十六州已经不属于大宋这个事实。可现在,西夏被荡平,大宋甚至还从那连胜辽国的金国口中夺食。以保护藩属国之名,夺取了隔海相望的辽东半岛。而今辽国更是卑躬屈膝,主动向大宋奉上燕云十六州,简直令人爽到天灵盖发麻。就在那些商贩们站在远处,朝着这边指指点点,这边,军备部的官员,此刻正在仔细地对着帐册。这已经是今年的第四批疾电枪了,要知道从去岁疾电枪定型之后,开封金属工坊已经完备了流水线生产工序,开始扩张产量。疾电枪的生产速度顿时变得快捷起来,现如今几乎两个月,就能够生产出八百枝。加上这一批疾电枪,供应到前线的疾电枪就达到了五千枝。即便如此,军备部与开封金属工坊犹觉不足,如今新一期的生产线也已经调试得差不多。预计可以让现如今的疾电枪产量再翻上一倍还多。过去,许多花里胡哨,中看不中用的武器,都在削减着产量。把工匠和资源都集中向疾电枪的生产上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疾电枪的产量还将会继续加速。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大宋的枪骑兵在辽东半岛逞威所带来的反馈。最开始掩护高永昌时枪骑兵与金国追兵的惊艳一战,以及辰州守城重创金国精锐这两战之后。大量的辽东汉民、奚民、渤海人,甚至还有一部份的契丹人,都纷纷朝着安乐详和的辽东而来,为的就是在这片安宁之地避开战乱。而刘法当然不可能将这么多的劳动力拒之于门外,短短不到半年的光景,就有超过三万户十五六万之众来到了这辽东之地安家落户。而这些辽东百姓朝着这边逃难,自然也引起了金国以及辽人的不满。虽然完颜阿骨打在临死之前,警告了那新接任的金国皇帝完颜斡带,让他与大宋握手言和。在没有灭掉辽国之前,不得南下进攻辽东半岛。完颜斡带虽然听从了完颜阿骨打的警告,没有兴大军南下,但是却暗中命鸭绿江女直诸部南进。只不过,鸭绿江女直诸部,非但没能在辽东半岛占到半点的便宜。还被数量越来越多的宋国枪骑兵给打得损兵折将,而刘法自然也不可能光防御不反击,亲自领军反击。将鸭绿江女直诸部逐往鸭绿江上游,全取了位于鸭绿江下游的开州、定州、宣州、保州诸州县。刘法麾下的枪骑兵与炮兵,可谓是立下了赫赫之功,令辽东奚人、女直诸部闻风丧胆。就连原本奉完颜斡带之命,屯兵于辽阳府负责监控辽东半岛宋军动向,伺机出击的金国大将完颜宗雄,也只能悻悻地扼腕而叹,不敢南侵。面对刘法的请求,高璋自然也不会拒绝,便将枪骑兵尽数调往辽东半岛,并且还多次扩编。使得刘法能够以少数精锐控制住辽东半岛,可以说机动性和杀伤力在这个时代都可以算得上无解的枪骑兵功莫大焉。……高璋安坐在屋内看着那封刚刚收到的太子赵桓的来信,身后边,传来了赵福金轻轻哼唱的童谣声。面容柔和而温暖的她已然被母性的光辉所笼罩,此刻她正轻轻地推着摇篮,看着那摇篮里边躺着的爱子。而已经身怀六甲,即将临盆的方百花就坐在她的身边,时不时扭头望向那正在读信的夫君。就在半个月之前,朝廷再次下旨为夫君加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北京留守。要知道,夫君之前本就已经是夏国公,太子少师、枢密副使,军备部尚书,河北路经略安抚使,之后又兼了管内劝农使,以及管内观察处置使等一系列的头衔。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