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页(1 / 1)
('
老实说,杨铭虽然觉得赵义臣罪不至死,但听到对方死讯后却也并不惊讶。
因为杨坚很多时候杀人,是不讲理的。
只不过他有点狐疑的是,杨昭这个人一向心软大度,放在平时被人不小心撞到,并不会很在意,今天这是怎么了?
而且杨坚这边做的也是够利索,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就把人砍了。
不过赵义臣就这么死了,反而是便宜他了。因为历史上这小子跟着杨谅造反,最后是被杨广灭了族的。
这下好了,死了你一个,保全一家人,这完全就是死得其所啊。
东宫,
太子杨勇得知赵义臣被砍的消息后,脸色阴沉恐怖,站在下方的长宁王杨俨也是耷拉着脑袋不敢吭声。
杨勇不是没有去杨坚那里求情,他去了。
而且杨坚也答应尽量从宽发落。
这尼玛就是从宽发落?直接就把人给砍了?杨勇现在的心情,只能有窝囊两个字来形容了。
赵义臣是他的宠臣,是他东宫的属官,何况又不是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怎么就死的这么稀里糊涂的。
“蠢货!让你看个人你都看不住,你还能干什么?”杨勇一肚子气没地撒,正好杨俨在,那他只能受着了。
杨俨也觉得自己冤啊,晋王妃直接来拿的人,我有几个胆子敢拦?
再说了这事情牵扯到了杨昭,祖父祖母最是惯着这小子,他能拖着屈突通就已经冒了很大风险了,
被自己亲爹骂,最好的方式就是闭嘴,杨俨深谙此理,骂吧骂吧,我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就出来了。
先是刘居士,接着又是赵义臣,杨勇就算再没有危机感,现在也觉得不对劲了。
尤其是高颎已经偷偷提醒过他,要注意杨广。
好啊老二,你还真想坐我这个位置啊?就不怕烫了你的腚?
……
开皇历,六月十五。
今日朝会,杨勇是参加的,做为辅政的储君,他就坐在杨坚左侧下首处,接受官员朝拜。
除了每天固定参加朝会的那二十来个大佬之外,今天还有几个是被杨坚传召来的。
史万岁、张定和、李端、于仲文。
杨素是昨天朝会后私底下觐见的二圣,也非常顺利的完成了他的任务。
将士在前方效命,击退突厥,杨坚不可能不论功行赏,只不过那天实在被史万岁气的不轻,以至于犒赏三军的事情一直拖到了现在。
而昨天杨素觐见的那番话,反倒让杨坚轻松不少,原本他还发愁怎么解决这件事情,没想到杨素就给送来了解决的办法。
当然,以杨坚的智商,自然明白杨素所言的前方战事细节,水分不小,要不然也不会和史万岁描述的出入那么大。
但真真假假有时候就是那么回事,只要能把事情解决了,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了。
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杨坚知道,该装糊涂的时候就得装糊涂,赏罚得当和赏罚分明那是两码事。
既然你们背地里都商量好了,朕还能说什么呢?
于是,张定和与李端,分别被授予上仪同三司和仪同三司,各赐绢三千匹,食邑三百户。
至于于仲文,在杨广和杨素的大力称赞下,加上对方的熊州刺史位置让女婿给占了,于是杨坚为了弥补,直接被封为大将军,属于勋位的第四等,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之下。
而且还给了实缺,左卫府司马。
左卫府大将军是元旻,元旻之下还有将军两人,接着有长史﹑司马﹑参军等,官位不算小。
最后就是史万岁了。
杨素在朝会上当着那么多人面指出:史万岁曾咆哮朝堂,不宜嘉奖,杨坚准了,顺带还罚了史万岁一年俸禄,以示警戒。
史万岁倒也没说什么,毕竟他的初衷是给底下将士请功,目的已经达到。
至于他自己,已经是上柱国加左领军府大将军,再想往上升一升可不容易。
不就是一年的俸禄吗?那才几个钱?
事情就这么圆满结束,当众臣以为就要散朝的时候,杨勇突然说话了。
只见他望向杨坚,道:
“父皇,既然边疆已无战事,南方重地岂能无人镇守,二弟应早日返回江都。”
他刚说罢,高颎也赶忙站出来附和道:
“西南蛮夷时有作乱,晋王当早日返回主持大局。”
作乱是真的,大隋西南地区就没有一天不乱的,西南泛指广西云南地区,至于东南有谯国夫人镇着,近些年算是太平不少。
杨广想走吗?他当然不想走,别看他这么多年都在江都,实际上已经通过各种手段拉拢了朝中不少贵人,值此羽翼渐丰之时,加上太子妃元珍已故,他怎么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这时候,杨素站出来了:
“豫章王的婚事是二圣订下的,如今婚期将至,晋王身为人父,难道连儿子的婚事也不能留下主持了吗?”
“再者,河东王自幼养在圣后膝下,如今与晋王父子团圆不足月余,难道又要骨肉分离了吗?左仆射似乎一点都不顾及人伦常情啊?”
高颎立时反驳道:“江南乃藩镇重地,自灭陈以来便时有祸乱,唯晋王一人可镇,高某当然不会不顾及晋王父子情深,然国事为重,从古至今就没有藩王长留京师的先例,至于豫章王的婚事,长兄如父,太子可代为主持。”
这俩人一旦对上线,其他人就不会插嘴了。
尤其苏威、裴矩、杨雄、杨爽、牛弘这些个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更不会掺和进去。
至于贺若弼,他还是当成热闹来看。
杨坚也烦躁啊,他确实没有想过这么快就让杨广返回江都,但高颎说的话也有道理,从古自今就没有藩王留在京师的先例。
刚解决了前线争功的事情,结果这俩又对上了……
“罢了,晋王之事,以后再议,”杨坚这一发话,下面才算是安静了。
短时间无法下决定的事情,就往后拖,直到想到解决办法,杨坚执政以来虽然独断专行,但很多时候也是要三思而后行的。
皇帝嘛,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影响深远,自然要深思熟虑。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右侧宦官的声音传来:
“圣后临朝!”
接着,太子包括诸臣在内,纷纷起身,迎接皇后独孤伽罗。
第87章 杨广留京
其实独孤伽罗一直就在隔壁偏殿听政,这里的每一句话她都听到了。
大隋开国之初,独孤后也是参加朝会的,但那时候经常会出现自己与丈夫意见相左的时候,所以她才退居幕后,于偏殿听政。
再后来,就是时而来,时而不来了。
独孤伽罗一进来,大殿内静悄悄的。
高颎慌了,
贺若弼却乐了,因为他猜到高颎要挨训了。
果然,独孤伽罗的眼神自打进来,就只落在高颎一个人身上,而且面色阴沉。
她这是心痛了,
自己明明已经对高颎有过暗示,但对方却选择了违逆自己的另外一条路。
是啊,他已经是尚书左仆射,百官之首,翅膀硬了,我的话可以不听了。
独孤伽罗缓缓来到大殿前方,面带微笑道:
“大概是前年,骤闻左仆射夫人过世,本宫便与至尊言道:高仆射晚年丧妻,陛下怎能不为他娶妻?于是至尊便召你入宫,打算再给你配一良妻,以服侍晚年。”
“但左仆射当时却说:臣年事已高,政务之外唯有吃斋念佛,为亡妻祷告,结果呢,不出两月,左仆射的小妾却为你生了一个儿子。”
高颎深深的低下头,整个背都弯了下去,一句话都不敢说。
他心里清楚,独孤伽罗旧事重提,这是要和他划清界限了。
独孤伽罗继续道:“当时至尊听说之后,非常高兴,认为左仆射老年得子是喜事,但是本宫却不高兴了,因为本宫竟然从来不知道,你高颎竟然有妾室?”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