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页(1 / 1)
('
杨广已经察觉出不对劲了,虽然此女曾是皇室贵胄,但眼下也不过是个庶女,齐国已亡,她有什么地方值得老五惦记?
老五虽也好色,但终没有老三那么不堪,何况老五正妃比较强势,已经打死过老五在外面偷养的好几个女人,按理说他不该如此才对。
再说了,他怎么好意思让自己的儿子给他抢女人?那张老脸不要了?
而自己是真正见过冯小怜的,高女就算只继承乃母一半姿色,便已是难得的美人,以老三那种恨不得将全天下美女都掳回家里的性子,不可能不下嘴。
这两个蠢货到底在搞什么鬼?
思来想去,杨广也懒得再为这些小事费心。
他现在有大事要做,没功夫探究这类鸡皮蒜毛的事情,于是嘱咐杨铭几句之后,便回房歇息了,明日还有朝会呢。
杨铭这下子算是吃了定心丸,有老爹在背后顶着,谁来要人都不好使。
结果杨广刚走,管家褚季来了,说什么杨煜想要求见萧妃。
萧妃微笑着看向杨铭:“你猜他会说什么呢?”
杨铭笑道:“他不说求见阿爷,而是要见阿娘,自然是觉得阿娘心慈,多半是想请阿娘放他走。”
萧妃点了点头:“吾儿藏于屏风后,听听他怎么说。”
接着,管家褚季将杨煜带了进来,后者一进来便赶忙行礼道:
“二阿母,侄儿思来想去,此事应与铭弟无关,只是当时心急,才误会了铭弟。”
萧妃笑道:“理应如此,铭儿虽顽劣,但不至与兄弟相争。”
说着,萧妃突然间转换面孔,冷冷道:“你欺吾儿年小,诬陷与他,我本欲明日觐见二圣,求个公道,你既已悔改,速速离京。”
行,行,我这就走,杨煜真的被吓到了,这件事一旦被捅到二圣那里,别说他挨训了,父王也少不了会被训斥一番。
毕竟圣后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父王在外面沾花惹草。
而杨铭这小子本就是宠儿,而他又是圣后最不待见的庶子,谁占便宜,一目了然。
罢了罢了,挨骂总比挨打强,小错总比大错容易熬过去。
杨煜就此告退,领着自己的部曲灰溜溜的走了。
眼下大兴形势特殊,戌时便会宵禁,他离开王府的时候偏偏刚过戌时,结果刚出了崇仁坊,就被一队武侯卫给围住了。
而他身边又带着几十个部曲,更容易被误会。
好在他随身携带着鱼符,亮明身份之后,那些武侯卫倒也不敢为难他,而是亲自将他护送回来南城。
虽是一场小风波,但却让杨煜越发觉得憋气。
第二天,杨煜便带人从明德门离开,当他骑在马上,转身回望大兴城时,猛的啐了一口:
“这个地方老子再也不来了。”
……
杨广在朝会结束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回府,而是派鱼赞带回来消息,大隋又一位大人物过世了。
斛(hu)律孝卿,也就是杨暕老丈人,民部尚书韦冲的前任。
这个人比较特殊,他本是旧齐的尚书令,于北周攻齐时投靠了宇文氏,杨坚建隋之后,先后任太府寺卿,山南道行台仆射,后来在民部尚书的位置干到两个月前。
众所周知,大隋是以关中贵族集团为基本盘,陈、齐两地很少有人能在大隋做大官。
其中最出名的,是李德林,入隋后官至内史令,开皇十二年过世,裴矩就是接了此人的班。
这个人是旧齐地区公认的第一大儒,被齐人称之为“天下伟器”。
杨坚召他入朝,一来是因此人博学通典,阴阳纬候,无不涉猎,另外,多少也有点照顾齐人面子的意思。
李德林之下,就是斛律孝卿了。
斛律孝卿这个人,在史书中也不过寥寥几笔,不算特别出名,但他这辈子却干过一件大事。
这件事说来也不复杂,很简单,就是跑跑腿就干成了。
但影响却极为深远。
他将一件齐后主高纬交给他,让他转交给任城王高湝的东西,从北齐带回了北周,献给了周武帝宇文邕,杨坚篡周之后,也顺利的接管了这件东西。
这件东西在杨铭所在的后世,经常被人拿来说事,说什么一百幅《兰亭序》也比不上它的价值。
没错,它就是纵观华夏历史,是个皇帝就将其看的比命还重的:传国玉玺。
第112章 书香世家
斛律孝卿献传国玉玺,只是这一件功劳,便足以让北周宇文氏保其一生荣华。
杨坚当然也会感谢对方,毕竟传国玉玺代表着华夏正统,乃国之重器,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被称为白板皇帝,会被世人认为非正统。
当年杨坚与众臣商议伐陈时,曾询问大家:胜率几何?
高颎就站出来说,必须百分百,因为拥有传国玉玺,便是皇权天授、正统合法,南陈便是伪朝,我大隋无敌之师必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荡平南方。
杨坚大喜,随即以天授皇帝的身份下诏,列举陈叔宝罪行二十条,集全国之力,攻打南陈。
当初住在宫里的时候,杨铭就一直想找机会亲眼瞧一瞧那枚天下重宝,可惜,他都不知道在哪放着。
这枚玉玺不同于其它,等闲是不会用的,更像是一种象征,杨坚平日里的奏疏或圣旨盖印,有其它玉玺,而传国玉玺似乎只有在皇权交接的时候才会出现。
杨坚令内史侍郎薛道衡撰吊文以示哀悼,并请大兴善寺高僧主持法会,为其诵念往生咒。
薛道衡也是北齐旧臣,与大儒李德林齐名,也是个超级有学问的人,被杨坚视为心腹,目前应该是齐臣在大隋做的最大的官了,他是齐臣,但不是齐人,老家在河东。
包括杨广在内,今天有很多大人物都去了斛律孝卿府上,华夏历来都讲究人情世故,尤其红白之事,就算平时不熟,有事的时候还是会去的。
杨铭无所事事,便又去了晋阳楼。
这样的日子确实枯燥无味,两点一线,没意思透了,好在偶尔会有河东来的书信,算是聊以慰藉,打发一些时光。
萧摩诃还在剿匪,这让杨铭颇为意外,河东有这么乱吗?怎么好像剿不完一样?
而且萧摩诃竟然将一些匪盗收编,编入了王府部曲,人数已经扩展到了六百,六百人听起来不多,但他们站在你面前时,也是黑压压一片。
房玄龄的信中说,王府的修建一切顺利,正所谓先建墙再造院,王府的院墙也修好了,圈地二十八亩。
至于李靖,他会在一个月后请假,因为他要回老家成亲。
大隋就是这样,不论你在何处任职,你自身的红白事都在老家,婚事在老家办,死了也是埋老家。
比如斛律孝卿,丧事办完之后,他的儿子斛律礼文便会扶棺返回老家太安(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古人讲究落叶归根,别看大兴距离云南这么远,斛律孝卿必须回去,不然埋在其它地方,他就是孤魂野鬼,对子孙不利。
杨铭的老家在弘农郡,但他死了,一般是埋在自己的封地。
至于张慕,眼下做了安邑卫氏的门客,
卫氏起源于魏晋时期,这是一个书法世家,对中华书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一位被后世书法家高山仰止,誉之为中华书圣的超卓人物:王羲之。
后世所使用的的RMB上面有六个字: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的字体便是由卫氏所创的新隶书。
杨铭实在想不通,张慕你一个粗鄙武夫,是怎么混进了人家书香世家的?这不是华清池掉进去个癞蛤蟆吗?
河东地区人杰地灵,乃衣冠望族叠出之地,其中以闻喜裴氏、解县柳氏、汾阴薛氏声望最高,其次还有龙门王氏、平阳贾氏、安邑卫氏等等。
杨铭在这个地方就藩,说实话不太好混,谁的面子都要照顾到,不然这帮人真敢阴你。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