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1 / 1)

加入书签

('

原来只是个县令,后来干的不错,被高颎巡视天下的时候相中,举荐为澧阳太守,一直干到现在。

像他这种的属于祖坟冒青烟,遇上的是高颎,

而高颎一直在为大隋举荐良材,开皇初年,隋初四贵之一的晋国公虞庆则就是高颎举荐的。

至于另外一个高璥,出身旧齐宗室,当初投降的快,给北周做过带路党,所以周灭隋之后,给了他一个上仪同三司的勋位,跟着杨谅打过高句丽,没死,回来之后就任巴陵郡太守。

玄感就不要说了,目前大隋的第一官二代,地方上没人敢不给面子。

四人当中,唯有杨玄感吃的津津有味,其他人则是满腹心思,等着杨铭的下文,因此没有胃口。

“好了好了,玄感别吃了,”

杨铭真的等不了了,不耐烦的对徐景道:“给他撤了。”

我特么找你来议事,不是让你来吃饭的。

杨玄感对于杨铭的不给面子,表现的倒也相当大度,毕竟他心里清楚,杨铭跟他们家,那是两家人一回事。

叔叔杨约早有来信,交待他不要跟杨铭犟,凡事都要顺着,而杨铭绝对不会让他吃亏。

这一点是肯定的,冲着杨茵绛,杨铭也不会把他怎么地。

“把汇总过的账目,先给玄感瞧瞧,”杨铭朝徐景道。

后者将薄薄的几页纸递给了杨玄感,杨玄感接过来大致翻阅后,直接拍桌怒骂:

“这帮狗日的,杀的好。”

这话一出,在座的几人,几乎同时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真是不上道啊,怪不到都叫你痴呆儿,杨铭也很无奈,你有杨茵绛十分之一的脑子,也不至于说出这句话来。

慕容三藏赶忙纠正道:“没有谁杀谁,用火不当,这是人祸。”

杨玄感后知后觉,一脸尴尬的赶忙弥补道:“我的意思是,这些人该杀,一把火烧死他们,实乃天意。”

接着,他在杨铭眼神授意下,将账目递给另外三人观阅。

这三个人看完之后,说的都是同样的话:“匪夷所思……简直匪夷所思……”

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都知道这些田是谁的,杨铭敢动文家,那是人家和汉王这对叔侄俩的事,他们这些下臣老老实实听话就好,这不是他们能插手的。

杨铭见他们都看完了,这才缓缓道:“都说说吧,这六千多倾的田,怎么处理?”

“授田,交由地方重新授田,”杨玄感率先开口。

不错,终于说了句人话,也就是杨玄感家大业大,才能这么豪气,杨铭对这个回答颇为满意。

慕容三藏却道:“此事涉及田亩数额过大,如果要授田,咱们也得详细议出一个方案来,授给谁?谁来授?授多少?这些都是要反复斟酌的。”

很好,你的答案更好,杨铭点赞道:“慕容太守,是做实事的,此乃老成之言。”

剩下的费、高二人对视一眼,皆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

堂上坐着的,虽然是荆州总管,可也是一个十三岁的孩童,怎么感觉像是一位亲王坐在上面?

观其神态语气,怎么看都像是老谋深算之人。

怪不得见不到元文都,这位小殿下分明自己就有主意。

这时候,杨铭的目光又看向费蔺:

“这些田契中,你的澧阳郡就有八百倾,怎么授田?你有何见解?”

费蔺赶忙起身道:“这些田虽然只集中在澧阳几个县,但是授田的时候,需以郡守衙门为主,均分至全郡范围,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只分几个县,另外的县只怕会闹意见。”

杨铭皱眉道:“澧阳郡下设六县,分别是澧阳、石门、孱陵、安乡、崇义、慈利,问题田亩在石门县,怎么分给慈利县?难道平民种块田,还得跨县?”

“这个好办,”费蔺道:“可将石门县的问题田亩划归慈利县衙的公廨田,然后以慈利县的公廨田转为民田,分授地方。”

这倒是个好办法,杨铭颇为认同,

对方有句话说的很对,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将石门县的问题田亩,只在石门县授田,势必会造成当地百姓的田亩增多。

这样一来,别的县田少的百姓,是不是也要闹着重新授田呢?如果这样的话,官府会被民意所裹挟,这可不是好事。

虽然绝大部分官员压根不把民意当回事,但是杨铭看重。

高颎果然还是识人的,这个费蔺短时间内能想到这一点,确实值得肯定。

剩下那个姓高的,杨铭问他怎么办,他说殿下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这老小子很狡猾啊……

杨铭是荆州总管,心里面装的是荆州二十二郡,不可能在这四个郡的事情上亲历亲为。

于是他让四个人,按照费蔺所提的总方针,因地制宜各自完善之后,便在他们所辖地区重新授田。

并且严重警告他们,不准中饱私囊,更不准私自转化为公廨田,授田之后,杨铭是会派人调查的。

总管府没那么多人盯着他们挨个授田,所以这种事情还得是他们这些地方官来做。

不过杨铭也清楚,他们不中饱私囊是不可能的,杨铭将来就算派人去查,也查不出他们的问题,人家都会想办法规避你的调查。

这其中,恐怕也就杨玄感不会私吞田亩了,因为人家看不上。

他来地方,就是来历练了,说白了就是走个过程,杨素能让自己的嫡长子总在地方当个刺史?

显然不可能。

到了杨素这种级别,他嫡子的事情,就算他不吭声,杨坚夫妇也是会帮他打算的。

杨铭现在如果举荐杨玄感赴京担任某职,上面一定会痛快答应。

这就是背景。

鉴于对方是杨茵绛的亲爹,杨铭当着另外三人的面,干脆让杨玄感留下来吃顿晚饭。

这样会让其他三人觉得,杨铭再不给杨玄感面子,终究还是拿杨玄感当自己人,这叫亲疏有别。

而他们仨,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办不好差事,可没人替他们兜着。

第133章 江陵沈氏

六十多万亩的田,开始授田给百姓了。

元文都派出五十多人分赴各地,在暗中观察授田情况。

这其中,就属江夏郡的杨玄感不会做人,他授田的时候,只字不提杨铭,反观其他三人,都在大力宣传,此番授田乃是总管府的命令。

以至于荆州各地百姓,都在颂扬杨铭的功德,有些分到田的百姓,甚至已经在家里把杨铭给供奉上了。

我还没死呢……杨铭听到这些消息后,也是哭笑不得。

整治文家的第一步,算是完成了。

杨铭这么做,是想要在荆州地区收获民心,为将来打下基础。

只要荆州一带认他这个人,那么在将来的大乱斗中,这里就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收获民心是第一步,安插自己人,是第二步。

眼下江陵郡的郡尉、江陵县的县尉,都已经空出来了,这两个位置,慕容三藏是可以自己任命的。

但是杨铭不放这个权。

要不是现在身边没有适合做太守的人,他都想把慕容三藏换了,当然,换一个太守也不容易,而且流程非常复杂。

慕容这个人,可以成为老二杨暕的亲信,却不容易成为他的,因为老二跟京兆韦联姻,而慕容三藏的后台是韦氏。

这天,杨铭叫来元文都,询问对方有什么合适人选。

他对元文都这个人,谈不上有多信任,不过元家目前已经没有了旧太子妃元珍这个后台,而老爹也已经顺利继位皇太子,那么元家将来的重心,势必会朝着这个方向倾斜。

也就是说,目前为止,这个人值得托付一些事情,至于以后如何,还需观察。

“殿下的意思,是您要安排这两个位置的人选?”元文都问道。

杨铭点了点头:“嗯,你有什么可推荐的人选没有?”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