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1 / 1)
('
车厢内,杨铭与杨茵绛聊起了整个过程,说完后,不禁苦笑道:
“这可真是上下其手,十一万贯,最后落到水军头上的,恐怕都不足一万贯。”
杨茵绛也跟着笑道:“而这还只是水军一项噢……其它地方,又有多少钱被贪了呢?只听闻秦王爱财,没想到汉王也如是。”
秦王汉王皆如是,那么晋王蜀王呢?只怕没一个是干净的。
这件事,没法追究,只能认了,最多明年的拨款下来,杨铭令总管府将钱如数拨给水军。
襄州刺史杜吒、骠骑府将军蔡莒,杨铭也不打算追究了,风气如此,不是办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
本来他还想着让周仲牟带着自己的五牙混进水军吃饷,现在来看,还得自己花钱。
回到江陵之后,杨铭让杜如晦去找元文都报到,具体事宜,由元文都安排,包括上报吏部,为杜如晦备案及领取官服。
至于吃住,就在总管府。
总管府的前衙,空房多着呢,只愁没人住,不愁住不下。
回到自己寝院,徐景将一封信递给杨铭:
“大兴来的,您前脚刚去襄阳,信后脚就到了。”
杨铭点了点头,在一旁坐下,徐景懂事的将油灯递了过来,放在一边。
拆开信一看,杨铭愣住了。
竟然是裴淑英的来信,读完之后,杨铭长长松了一口气,这些日的疲惫一扫而空,让他胃口大开。
“快上晚膳,我饿极了。”
“好嘞……”徐景笑呵呵的出去张罗去了。
裴淑英的信上,提及两件事情。
她的弟弟裴宣机与汝南郡主杨婵,两情相悦,关系进展神速,很可能会在十月完婚。
这是好事,杨铭非常开心,姐姐杨婵与裴宣机今年都是十四岁,虽然早了点,但也属于正常范围。
祖母独孤伽罗,就是十四岁嫁给祖父杨坚的,历史上的长孙皇后,十三岁就嫁给了李世民。
所以像他们这种,不算早婚。
另外,裴淑英在信中还提到,自打杨铭离开大兴之后,她曾十余次前往越公府寻找杨茵绛,但是都被管家以各种借口搪塞过去。
所以裴淑英怀疑,杨茵绛是跟着杨铭去了荆州,根本就不在大兴,要不然,杨茵绛不可能不见她。
她在信中末尾,希望杨铭能尽快给她回复,说什么杨铭如果欺骗她的话,她这辈子都不会再见杨铭一面。
这话说的,好矫情啊……杨铭哭笑不得,你一辈子不见我,对我能造成什么伤害吗?
再说了,你弟弟娶了我姐姐,咱们以后就是亲家,怎么可能见不到?
于是杨铭叫来杨茵绛,将信拿给她看。
杨茵绛读完之后,无奈托腮:“裴淑英的性子直来直去,行事风风火火,你要不给她回信,她敢来荆州找你。”
杨铭低头吃菜,问道:“那我该怎么回复她呢?”
“这个你不用操心了,信我来回,”说完,杨茵绛将信件妥善收起。
毫无疑问,除了独孤凤儿之外,自己的又一大竞争对手出现了。
但是杨茵绛却并没有把裴淑英放在心上,因为她非常自信,自己可以完全拿捏对方,因为裴淑英太实在,没有心眼。
杨茵绛拖着腮帮,隔着灯火望着对面的杨铭,
她最喜欢的,就是两人独处的时光,即使没有只言片语,但她仍是享受其中。
……
大兴,裴府。
裴淑英已经打定主意,无论杨铭回不回信,她都要去一趟荆州。
她比杨茵绛小一岁,今年十六,在大隋,两人都属于大龄待嫁女。
本来裴矩是希望女儿能在儿子成婚之前,找个合适的郎君嫁出去。
可惜事与愿违,关中豪族都把他家的门槛踏破了,但女儿一个也看不上,而裴矩这辈子,就拿自己闺女没办法。
何况他在旁敲侧击之下,竟然发现自己的女儿心里已经有属意之人,而这个人便是有圣后赐下婚约的河东王杨铭。
看来吾儿眼光也不差吗?当初是抽了哪根筋,看上李德武那小子的?
裴矩在女儿的寝院外驻足良久,望着远处屋内闪烁的灯火,苦笑摇头。
他是不可能让女儿给人做侧室的,就算是杨铭也不行。
洛阳独孤氏?如果不是靠着圣后,独孤家可谓是一无是处,封疆大吏没有,中枢任职的也没有,这样的家族等到圣后百年之后,是很难长久下去的。
因为独孤家以前,跟晋王府也没什么来往,现在晋王成了太子,还是没什么来往。
这就好办了,
事在人为,我就这么一个嫡女,自然要为她此生谋个好归宿。
河东王这小子,绝非池中之物。
大隋建国以来,之所以在与突厥的对抗中始终不落下风,关键在于两个人。
一个是长孙晟,一个是裴矩。
裴矩智谋之高,在当今朝堂,不做第二人想。
第137章 预算开支
杨铭答应要赏杜如晦一个侍妾,可不是说说嘴。
而且他能肯定,这小子早就不是处了,十六岁了,出身在这样的家庭,没有尝过女人的味道是不可能的。
内苑侍女,都是杨茵绛负责管理,于是杨铭让她从其中挑选出一名姿色比较出众,名叫如花的侍女,赏给了杜如晦。
侍女,只能提供她能提供的服务,在精神上是没办法与饱读圣贤书的杜如晦有任何交流的。
而杨铭这番赏赐,也不是要监视对方,杜如晦已经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了,没什么好监视的。
在杨茵绛看来,下人是不能读书的,你就算让她们读,她们骨子里都没有那个兴趣。
就像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愿看到老百姓都读书一样,懂的太多,就不好管了。
接下来,杨铭就要准备给姐姐杨婵的贺礼。
眼下距离十月份已经不足一月,再不准备就迟了,而他也不可能因为杨婵成婚就被征召回京。
不过杨铭认为,两人的婚事应该不会在十月份,毕竟他还没有收到老爹老娘的通知。
能送什么呢?杨铭其实很想准备一些比较与众不同的礼物,但思来想去,实在是找不到这样的东西。
而他送的贺礼,还不能太多,因为他是弟弟,不是哥哥。
真正要备厚礼的是老大杨昭和老二杨暕。
他还没有成年,所以意思意思就行了。
杨铭带着杨茵绛来到库房,让她帮着挑选,女人嘛,最懂女人。
金银玉器自然不在话下,杨茵绛指向哪个,就会有下人将哪件小心包裹起来,没多久,便搬空了库房的一个角落。
接着,杨茵绛又挑选上好锦六千匹,绫四千匹,骏马两百匹,稻米五千石。
大隋送礼就是这样,基本在“衣食住行”里面挑选,除此之外,真没什么好送的。
半个月后,杨铭收到了母妃萧氏的来信,姐姐杨婵下嫁河东裴宣机,日子定在十一月二十六。
杨铭赶忙吩咐贺礼车队北上,务必赶在婚期之前,将东西送到。
杨婵出嫁,杨铭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不过大哥杨昭的来信中还有一件事,让杨铭非常不爽。
原本被发配边疆充作戍卒的宇文二狗回来了,而且成为了老爹的千牛备身。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宇文述是老爹的心腹,而老爹现在是太子,三狗未来可期。
令人意外的是,建成这小子也给杨铭写信了,信中还颇为炫耀,说是世民不听话,被他胖揍了一顿,虽然此后他又被李渊胖揍了一顿,但是世民现在颇为怕他,而且一直在讨好他。
小孩子就是这样,越是害怕的人,反而越会想办法去讨好。
杨铭给建成回信三个字“做的好”,以资鼓励。
这天,杜如晦来找杨铭,手里拿着一沓卷宗,
“巴陵郡的田亩有点不对啊。”
杨铭让他坐下后,笑道:“慢慢说。”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