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1 / 1)
('
这件宝物,已经不能叫无价之宝了,而是至高无上的圣物,其价值,与传国玉玺不相上下。
据说一百年前,南方有位叫法献的僧人,游历西域,在于阗(tián)国得到这颗佛牙舍利。
于阗(tián)国也就是后世的疆新和田市附近,现今属于西域小国,国力孱弱,根本无力保护这等神物。
法献将舍利带回来之后,存放于上定林寺,但是后来被南陈的开国君主陈霸先拿走,供奉在皇宫。
当年灭陈之后,老爹带着人刮地三尺,也没在旧陈皇宫找到那颗舍利,后来审问陈叔宝的时候,才知道舍利又被上定林寺的僧主法明带走。
于是十几年来,杨广不断派人多方打探法明的消息,却毫无所获。
杨暕就任杨州总管之后,杨广便把这件差事交给了他。
本来是不抱希望的,不曾想,真就被二儿子给找到了。
杨暕将整个过程描述出来,口沫横飞,一脸的得意。
寻回佛牙舍利,这可是大功一件,祖父杨坚必然非常高兴。
大家也都很开心,因为佛牙舍利是太子的儿子带回来的,更从侧面证明,太子是佛祖认可的储君。
佛家讲究缘法一说,杨广与佛无缘,佛舍利也到不了他手里。
老二还真是走了狗屎运啊,就凭这件功劳,他就是从杨素府上拐走几个美妾,杨坚都当没看见。
回到青山房,裴淑英仍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确实,这是天大的喜事,值得高兴。
接下来,杨坚在得知消息之后,亲自返回大兴,协同百官,举行了盛大的迎回佛牙舍利的大典,并且传告天下佛寺,京师百姓皆赏肉食三两。
佛牙舍利,被存放在了大兴善寺,上百名大德高僧将会举行为期四十九天的法会。
裴矩上书,说佛牙舍利乃圣后登天之后,从佛祖那里请回来的,所以应该存放于禅定寺,杨坚准了。
等到大禅定寺建成之后,佛牙舍利就会再挪个地方。
这次返京,距离杨铭大婚之期不远,所以杨坚打算等到孙子成婚后,再返回仁寿宫居住。
杨暕迎回佛牙舍利,也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赏赐,只是被封了一个“接引使者”。
他也会等到杨铭成婚之后,返回江都。
婚期已至。
牛羊骡马牲畜,绫罗绸缎粟米,金银玉器,珠宝翡翠,车队一眼望不到头。
杨素终于在大兴城百姓的面前,展示了他真正的实力。
越公府库,富可敌国,弘农杨氏,门阀之首。
杨茵绛的嫁妆,晋王府,竟然装不下。
不是晋王府的府库小,而是晋王府的府库,本来就差不多满了。
杨广也是大感意外,都是自己人,意思意思就行了,你这么破费,至尊知道了,小心查你的老底。
其中一半的嫁妆,被暂时送到了隆庆坊裴淑英的宅邸当中。
杨茵绛没有陪嫁房子,陪了十一张地契,京师十一块黄金地段。
这样的手笔,杨玄感是拿不出来的,还得是杨素。
出嫁孙女,办个跟特么出嫁公主一样,上开府梁毗(pi)直接跑杨坚面前告状去了,说是杨素作威作福,出任仆射十余年来,大肆搜刮钱财,孙女的嫁妆,车队绵延十余里,全城围观,叹为观止,已经是僭越了。
杨坚对此会怎么说呢?
微微一笑,啥也不说。
你吃了多少,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你会吐出来多少。
杨素这次无疑下了血本,而且还都是吐给了自己的亲孙子,所以在杨坚看来,杨素做的非常棒。
这是值得鼓励的行为。
梁毗看不到这一点,还想着状告杨素给自己博个忠直之臣的名声,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这小子以后要注点意了,杨素会收拾他的。
当天晚上,杨茵绛成了杨铭的新娘子,郡王正妃,正三品的外命妇。
不要小看正三品,尚书左右仆射,才是从二品。
不过能做到左右仆射,身上都有国公的爵位,而国公,是从一品。
郡王、国公、开国郡县公、上柱国、为从一品。
亲王、三师、三公,为正一品。
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三师为太保、太傅、太师。
杨广曾经做过太尉,被撸了。
杨素目下还是司徒,是正一品。
司空这个位置上的,是广平王杨雄,当年杨坚剥夺了他的兵权,给了个司空安慰一下。
太保曾经是长孙览,开皇十年去世,闺女是蜀王杨秀的正妃,他死后,太保空闲至今。
太师曾经是李穆,陇西李氏出身,死于开皇六年,左武卫将军李浑,就是他的小儿子,位置空悬。
太傅曾经是窦炽,死于开皇四年,杨坚那两个外甥窦庆窦抗,得管他叫族叔公,太傅一职现今也是空着的。
杨铭将来如果成为亲王,那么杨茵绛就是亲王正妃,属正一品。
不管你是几品,你今晚都得给我洗脚。
“玄感回来了?”杨铭舒服的泡着脚,笑问道。
杨茵绛一直以来都知道,杨铭不太能看上自己的父亲,不过她并不在意,因为看不上她父亲的人,多了去了。
“回来了,已经去了礼部任职,”杨茵绛脱掉沉重的礼服,只穿着单衣,撸起袖子耐心的为杨铭洗脚。
“这段时间和裴淑英相处的怎么样?”杨茵绛问道。
杨铭想了想,答道:“还不错,要不要叫她过来?”
杨茵绛顿时蹙眉:“我晓得她今晚会很失落,但是今晚不行,今晚是我来伺候你。”
杨铭舒服的呻吟一声,仰面躺下:“那你伺候吧。”
杨茵绛抿了抿嘴,绛洗脚盆挪开。
如果说是裴淑英是新手,那么杨茵绛就是熟练工。
归其原因,还是裴淑英脸皮薄,出嫁前没有好好学,同样都是人生头一次,人家杨茵绛的手艺已经是得了真传了。
所以今晚的杨铭,意满常非。
第163章 玄感班底
杨暕要返回江都了,实际上他早就迫不及待了。
在大兴,能压着他的人太多了,不自在,但是在江都,他一个人可以说了算。
他干的那些没屁颜的事,老大杨昭也是知道的,临行前,三兄弟聚在一起饮酒,杨昭也曾劝说过杨暕要懂得收敛,杨暕一个劲的点头。
但杨铭清楚,老二性格已经定性,改不了的。
杨昭也知道老二是在敷衍自己,但他也拿对方没办法,他这个兄长当的很仁义,却没有在两个弟弟面前立威,
但这并不影响他嫡长子的地位无可撼动。
历史上,也就他们三个是亲兄弟,后来的那个杨杲,是庶子,是母妃的媵侍萧氏生的。
媵侍就是陪嫁女,陪嫁女一般都是从家族庶女当中挑选,不过这个萧氏后来被封了嫔,所以他儿子的地位,还凑合,比杨广的其他庶子强太多。
翌日,杨暕启程动身,就此离开大兴。
实际上,杨铭也该走了,这次回来,他已经呆了大半年之久,没有理由再拖着不回荆州。
不过他也知道,明年还得回来,因为明年是仁寿四年,杨坚会于这一年过世。
汉王杨谅也会在明年造反,那个时候,四大总管的位置就会被取缔,而杨铭接下来会去哪里,他自己也不知道。
越公府,杨铭带着杨茵绛拜见过杨素之后,去了别院见杨玄感。
礼部侍郎,正三品,相当于副bu级的高官。
所以眼下的玄感,春风得意马蹄疾,请女婿杨铭进来之后,还热情的为他介绍起自己的几个好友。
一个是大将军李子雄,一个叫杨恭道,广平王杨雄的六子,一个叫韩世谔,韩擒虎的嗣子,一个是李密,李玄邃,还有几个人,皆为京兆大族出身,皆有官位。
这套班底,基本上和史书上玄感造反时候的班底差不多。
其中这个杨恭道比较有意思,他作为家里的老六参与了玄感的造反,但是他的大哥杨恭仁却参与了平定玄感叛乱。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