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页(1 / 1)

加入书签

('

“没听说过,他是谁?”杨约一脸好奇道。

你特么倒是挺能装的,还口口声声自己人,我信你个鬼啊。

杨铭呵呵道:“没什么,随口一问而已。”

接着,杨铭转移话题道:“京师最近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有!”

杨约先是痛快的应了一声,随后沉吟半晌,才压低声音道:“至尊病重,看样子不用多久,太子就得到仁寿宫去侍疾。”

呼……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杨铭赶忙道:“仁寿宫的禁卫,在谁的手里?”

“殿下果然是洞若观火,一句话便猜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杨约忍不住赞叹一声,随后道:

“左右羽林卫还是蔡王杨智积和窦抗总领,不过柳述这段时间一直待在仁寿宫,时常代传圣旨,若是……”杨约支支吾吾的,没有继续说下去。

不过意思杨铭懂,柳述万一假传圣旨,是可以将老爹扣在仁寿宫的,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宰了,这样一来,废太子勇就可以复辟了。

当然,想要做成这件事的前提是,杨坚快要不行了。

按照历史记载的话,祖父杨坚还有大半年的寿命。

“左右羽林卫,有没有咱们靠得住的人?”杨铭问道。

杨约点头道:“有的,兄长已经提前都打了招呼,一旦有事,务必要第一时间通知太子和他。”

“事关重大,我们需小心应对,”杨铭再一次和杨约,站在了统一战线。

杨约点头道:“所以我这次专程来找你,就是想让你跟裴矩说说,让他帮着太子谋划,如今兄长不能入朝,我又被外放出来,太子身边连个能拿主意的人都没有,宇文述和郭衍是东宫属官,手伸不了那么长,还得是倚仗裴公啊。”

用的着人家的时候,就是裴公,用不着了,就是裴狗,你是真狗啊,

杨铭点头道:“这点我会安排的。”

无论是谁,对裴矩的能力还是绝对放心的,只要他肯真心帮忙,老爹出事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而裴矩现在跟太子是姻亲关系,于公于私都不会坐视不管,

商量完了正事,接下来就是闲扯淡的事情了。

实际上,也不算扯淡,老大杨昭看上了韦家一个女子,韦孝宽四儿子韦寿的闺女。

谁给介绍的呢?当然是韦圆成那小子。

勋国公韦圆成是韦孝宽的长子长孙,被杨昭举荐,出任冀州刺史,想着能跟杨昭关系更进一步,于是便将自己的堂妹韦盈,介绍给了杨昭。

听杨约说,韦盈的容貌,在大兴是独一档的存在,比自己的侄孙女茵绛,强了不少。

可惜眼下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杨昭和韦盈的事情还不能公开。

这对于杨茵绛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在她看来,老大杨昭越快生子越好,这样一来,她也可以早点做准备。

接下来,杨约还会在江陵住上几天,和杨铭探讨一些具体事宜,过后,才会去伊州赴任。

杨铭心里清楚,等到祖父杨坚过世之后,杨约就会被重新召回京城,完成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杀死废太子杨勇。

历史上,杨勇就是死在了杨约手里。

第170章 仁寿宫侍疾

京师,东宫,

太子杨广在收到内侍省的消息后,已经着手张罗,准备带着太子妃萧氏一同前往仁寿宫侍疾。

这是规矩,皇帝病重,做为储君的他,必须陪侍在身边,一来是彰显父子情深,二来也是为了避免储君之位再出什么幺蛾子。

所以杨广明知此去仁寿宫危机重重,但他必须得去。

不过在去之前,他要安顿好很多事情。

千秋殿,杨广与一众心腹,商讨事宜。

裴矩、宇文述、郭衍,张衡,崔弘升,杨玄感。

“内侍省来报,与我一同前往侍疾的,还有越公、柳述、杨爽、元岩等人,”

杨广请众人坐下后,遣退侍者,沉声问道:“诸位怎么看?”

郭衍率先道:“足虑者,柳述一人而已,下臣说句不当的话,此贼只怕有逆反之心。”

这一点,大家其实都比较认同,近来至尊的好多旨意,已经不是通过内史省来传达,而是由柳述传达,导致裴矩被架空,很多旨意直到宣读当日他才知晓内容。

东宫这边更是尴尬,明明主持朝务的是太子,但是到了最后拍板的,却总是仁寿宫那边突然传来的一道圣旨,以至于杨广捉襟见肘,左右为难。

杨玄感今天能参加这场会议,实际上是沾了他爹的光,杨素如果方便进宫,又或是杨约还在京城,今天这场面,根本轮不到他。

只见他道:“我们要不要派人偷偷把柳述府上给围了,他只要敢在仁寿宫乱来,咱们这边立即就抓人。”

这个主意好不好不知道,但是绝对够狠。

要知道,柳述的妻子,可是兰陵公主杨阿五,太子杨广的亲妹妹。

果然,杨广一听这话,顿时在心里骂了一声棒槌,事情还没发生,我特么怎么去围人家的府邸?

再说了,抓了人又如何?我能杀了自己的亲妹妹?

此人果真痴呆儿,宇文述忍不住托额苦笑,杨素盖世英雄,怎么生了这么个笨蛋?

“仁寿宫的禁卫军,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太子此去,身边的侍卫又不能多,一旦生事,恐于太子不利。”

接着,宇文述又看向裴矩道:“豫章王兼领的左卫,裴公兼领的左武卫,以及本人的左武候卫,一旦调动,势必引起至尊警觉,所以军府还不能动,裴公有什么主意吗?”

裴矩想了想,淡淡道:“今夜我当会一会卫王,希望将来他能帮得上忙。”

卫王杨爽,是杨坚的同父异母弟,也是杨坚最信任的人,于开皇十年,从宗室长辈杨尚希手中,接过了宗室骠骑团,这一支军队共有三千人,乃大隋之最精锐,里面一水的杨氏子弟。

而宗室骠骑,一直都跟在杨坚身边,与左右羽林卫,是三方制衡的关系。

如果杨爽肯作保,杨广在仁寿宫出事的几率会小一点。

杨广点头赞扬道:“还是世矩直指要害,可惜卫王与孤,关系一般,恐不愿相助。”

“此一时彼一时,”裴矩道:“卫王所敬重者,唯二圣与长公主而已,其中尤感圣后抚养之恩,爱屋及乌之下,当会倾向于太子殿下。”

他所说的爱屋及乌,指的是杨昭和杨铭兄弟俩,因为他们俩是独孤伽罗最宠爱的孙子。

杨爽做为皇弟,至今仍穿着斩衰这样的重孝,可知独孤伽罗在他心里,无异于母亲一般,事实上,杨爽就是由独孤伽罗一手抚养长大的。

杨广点了点头:“世矩做事,孤还是放心的,此事要趁早。”

裴矩点了点头。

这时候张衡说道:“我们应提前一步,在仁寿宫附近布置人手,以防生变京师来不及救援。”

“此举甚妥!”崔弘升道:“人数不能过多,最好在三千之数,以免露出马脚,引发至尊不满。”

“很好,”杨广点了点头:“我们再商议一下具体细节。”

……

议事结束之后,裴矩立即离宫,马不停蹄的赶往长公主府。

他没有信心说动杨爽,但是他对杨丽华有信心。

深更半夜被人吵醒,杨丽华一脸凝重道:

“你的意思是,柳述可能不轨?”

“只是猜测而已,实乃未雨绸缪的无奈之举,”裴矩道:“柳述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长公主应该都知道吧?”

杨丽华点了点头:“有所耳闻,但你要说他敢针对阿摩,本宫还是不信的。”

裴矩苦笑道:“兹事体大,不得不小心谨慎。”

“你顾虑的是,”杨丽华点了点头:“这样吧,你现在随我去一趟卫王府,把事情说清楚,事关重大,他当会晓得该怎么做。”

“多谢长公主,”裴矩恭敬道。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