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1 / 1)
('
兄弟四个,实际上还是属长孙晟混的最好,因为他是两国使者,所以他干的事情,是要向杨坚直接汇报的,有随时面圣的资格。
长孙家的基本盘,在洛阳,得益于北魏元氏从大同迁都洛阳,所以他们这一族在北魏时期非常吃得开,号称王佐门第。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说是长孙氏原本就是从拓跋氏一支里分出来的,而拓跋氏,就是北魏元氏。
现今大隋洛阳一带,仍是元家和长孙家说了算,甚至整个中原地区,都是他们势力覆盖范围。
原本长孙晟有个族叔,叫长孙览,在开皇初年,相当吃得开,与杨雄、元谐、高颎、虞庆则、贺若弼是一个辈分的大佬,女儿还嫁给了杨秀,成为蜀王妃。
长孙览过世之后,长孙家便没有再出过中枢大佬。
如今的长孙晟,有四个儿子,三个闺女,其中一儿一女在史书上名气超大。
一个是四子长孙无忌,一个是三女长孙无垢,也就是观音婢了。
现在的长孙无忌,才八岁,观音婢四岁,他们俩都是长孙晟的继室高氏所生。
是继室,也就是续弦的正妻,所以他们俩是嫡出,长孙晟剩下的那些子女,都是亡妻元氏所生。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长孙家唯有长孙无忌在李世民那里最吃得开,因为人家是长孙皇后一个妈生的亲哥哥,他们俩的亲娘高氏,是北齐宗室之女。
历史上,兄妹俩在长孙晟过世后,被几个哥哥赶出了家门,相依为命,被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就是高士廉做主,将观音婢嫁给了李世民,这小子也靠着外甥女,成功打入凌烟阁。
都落魄到这种地步,才轮得到李世民,可想而知,长孙晟如果不死,李世民根本没有机会娶人家的闺女。
这倒不是说李世民的出身不好,而是因为他是次子,换做建成的话,那就是绰绰有余了。
长幼有序,人家李建成将来能袭唐国公,李世民能有啥?他啥也没有。
所以熟知历史走向的杨铭,直到现在,都没怎么将这哥俩放在眼里。
不过建成与自己同庚,今年也十六岁了,不知道这小子会娶了哪家的姑娘,他再不成婚,在大隋就算是大光棍了。
杨铭对建成的婚事,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历史上记载,建成的妻子郑观音,是在十六岁的时候嫁给他,而李建成比郑观音大了足足十岁。
也就是说,李建成二十六才成婚,可能吗?绝对不可能,因为这样的话,李渊是会被戳脊梁骨的。
二十六成婚,能被人笑话死。
堂堂陇西李氏,怎么可能给人留下这个笑柄。
第180章 齐国公
接下来的几天,杨铭继续旁听朝会,几乎不怎么发言,而是静静的聆听着诸公之间的讨论。
但是,就算他不说话,现在也没有人敢忽略他了。
门下省纳言,拢共就七个人,其中高颎罢官,杨素和杨爽在仁寿宫,剩下还在东宫参加朝会的,也就苏威、裴矩、牛弘和杨铭四个人。
前三个,都是顶尖大佬,而杨铭是太子嫡子,分量也是非常重的。
尤其是杨广跟众人打了招呼,朝会的时候,务必要跟杨铭统一战线,不要拆他的台,所以杨铭不说话则以,一旦发声,必然有众多的支持者。
这就是派系。
杨广目前还没有继承大位,所以东宫自成一派,只有东宫的力量足够强大,他说的话,才能压住苏威、牛弘、贺若弼这类老牌大佬。
除了东宫派系之外,还有就是以苏威为首的右仆射一派,其中核心人物是刑部尚书薛胄、工部尚书宇文恺。
还有杨素的越公派,这一派涵盖极广,不过被杨坚拆解的差不多了,现今等同于东宫派系。
势力最弱小的,就是贺若弼了,不过此人的门生遍布各个军府,在大隋军方系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还有宗室派,柳述派,元老派,可以说,如今的大隋朝堂也是派系林立,彼此之间也是在竞争逐利。
仁寿宫,杨坚的批复回来了,一个字“准”。
圣意已明,回到大兴好多天的长孙晟,终于可以奉诏入朝,受封领赏。
封赏的诏文念罢,长孙晟叩头谢恩。
杨广瞥了一眼郭衍,后者顿时意会,笑道:
“恭喜上柱国了,也不枉河东王为你辛苦一场,若无河东王一力作保,长孙兄距离上柱国,只怕还要再等几年。”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显了,暗示长孙晟得感谢杨铭的帮忙,
不过长孙晟是明白人,心知在诸公面前,不宜显露的太过明显,于是他还是叩头感谢太子杨广。
但是心里,肯定对杨铭大为感激。
因为早在朝会之前,内史侍郎裴蕴就在私底下见过他,将杨铭力排众议,给他强行加封的事情娓娓道来。
所以长孙晟这才反应过来,为什么当初是杨铭亲自在官驿迎他,这是有拉拢之意啊。
他这个人,没什么后台,不过他现在心里很清楚,自己今后很可能需要依附在杨铭手下。
他不喜欢卷入派系之争,但如今已经是骑虎难下,杨铭抛来的橄榄枝,他不接,会出大问题。
人家能把他捧起来,也能把他推下去。
所以受了封赏的长孙晟,内心喜忧参半。
事实上,杨铭的本意,并没有想过要拉拢对方,当时不过是觉得长孙晟功劳这么大,却封这么小,心里多少有点抱不平,后来是老爹杨广把他给推了出去,以至于形成不得不招揽长孙晟的局面。
他看中长孙晟这个人,源自于此人对付突厥很有办法,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长孙晟一辈子都在和突厥打交道,你让他去干别的事情,他未必能干好。
大隋朝堂,论全能之才,唯高颎、杨素二人而已。
眼瞅着五月初一,朝会过后,杨铭主动前往长公主府,与杨丽华一道前往大兴善寺进香。
至于拜师灵藏大师的事情,眼下还没有苗头,在杨丽华看来,此事不可操之过急。
杨暕带回来的那颗佛牙舍利,眼下就供奉在大兴善寺,以至于天下佛教信徒,如今都往大兴善寺跑,香火之盛,天下独此一号。
人在朱雀大街,就能闻到靖善坊飘来的香火味道。
进香过后,杨铭与杨丽华同乘一辆马车。
杨丽华今年已经四十四岁,保养的非常好,若不是因为她是长公主,凡夫俗子不敢直视,否则的话,无论走到哪里,必然都是全场瞩目的焦点。
杨茵绛、裴淑英的姿色,远不如杨丽华。
可惜了,这么漂亮的大美女,宁愿做寡妇,也不肯给别人机会。
关于杨丽华单身的事情,早年间只有杨坚夫妇提过那么一次,但是被杨丽华给拒绝了,之后,就再也没人提过。
杨铭倒是觉得,杨丽华的选择是正确的,她如果再嫁,就不会拥有眼下的超然地位。
人家这叫守节。
车厢内,杨丽华淡淡道:“你今天已经没什么事情了吧?”
杨铭点头道:“就算有事,也是先紧着姑母的安排,您有吩咐?”
杨丽华点了点头:“我府上下人做的酱菜,阿娘生前最喜欢,也常常赏给高颎,如今高颎是吃不到了,你帮我给他带些过去。”
杨铭顿感错愕。
高颎可不是他随便可以见的,私下会见高颎,要是传到老爹耳里,只怕要出事,就算传到杨坚那里,只怕杨坚都会乱想。
有些人啊,威望太高,以至于被皇帝盯的死死的,就怕他结党。
杨铭身份特殊,确实不适合去见高颎。
杨丽华看出他的为难,笑道:“无妨的,无论谁问起来,就说我让你去的,怎么?难道送些酱菜,也有罪?”
杨铭还是一脸的不乐意。
杨丽华顿时阴沉下脸来:“真是没胆鬼,这点小事都犹豫,我还能指靠你做什么?”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