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页(1 / 1)

加入书签

('

至于庙号,因为杨坚曾经封自己的父亲杨忠为太祖皇帝,所以杨坚的庙号是高祖皇帝。

杨铭再一次穿上了最重的斩衰孝服,因是嫡孙,他得穿三年,期间不得更换齐衰。

大理寺、刑部、御史省介入调查,容华夫人蔡氏、弘政夫人陈氏,被勒令出家。

宣华夫人陈氏,在杨广的授意下,名义上是处死,实际上被带进了皇宫,杨广要让她生不如死。

因柳家、元家势力过于庞大,牵扯太广,杨广要照顾多方面子,所以柳述和元岩的罪名,非常轻,只判了流放岭南。

柳述是真的流放,至于元岩,会死在半路。

杨广亲自安抚自己的妹妹杨阿五,希望她能改嫁,但杨阿五刚烈,主动要求与柳述一起流放岭南。

杨广大怒,令人将其软禁府中。

等到杨坚安葬之后,杨广带着妻儿入住大兴宫,成为大隋第二任皇帝。

宇文述接替豫章王杨暕,拜为左卫大将军,封许国公。

郭衍接替裴矩,拜左武卫大将军、封光禄大夫。

杨广改御史省为御史台,封张衡为御史大夫。

杨素重回中枢,仍任尚书左仆射,杨约奉旨返京,接替裴矩,成为内史令。

至于裴矩,改任为门下省黄门侍郎,有铨选之权,也就是说,他可以跳过吏部,直接选拔官员。

七月份,车骑将军屈突通,奉命前往晋阳,召回汉王杨谅。

实际上,早在仁寿宫的时候,杨广便以杨坚的名义假传旨意,想要把杨谅骗回来,结果没有回应。

如今国丧都过去了,杨谅那边还是没有动静,他都没回大兴,给自己的亲爹送葬。

杨铭知道,杨谅这是已经在准备谋反大事了。

这几日朝会,杨广令太府寺商讨杨铭封王的事情,以及准备杨昭册封太子的典礼。

至于老二杨暕,不出意外的话,会袭爵晋王。

亲王封号,以晋、秦、齐、楚最大,因为这四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

其中晋之所以超过秦,是因为晋国在春秋时期是中原霸主,地盘最大,后来分裂成三个国家赵、魏、韩,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

剩下的秦、齐、楚则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三个国家。

杨铭多半会是秦王。

杨茵绛的肚子,已经越来越大,再有两个月便会生产,如果是儿子,那就是板上钉钉的嫡长孙了。

这天,李渊带着长子建成,来拜见杨铭。

名为感谢杨铭给儿子牵线搭桥,实际上是感谢杨铭没有把他卖了。

当初去仁寿宫,李渊的表现很不积极,被杨铭扣在身边之后,更是直接躺平,多少有点想要置身事外的意思。

当杨广顺利登基后,李渊可谓是度日如年,就怕当初出工不出力的事情被杨铭给捅出来。

不过昨天杨铭下朝的时候,自己在宫门外偶遇对方,当时杨铭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一句:你欠我一个人情。

李渊当时就知道,自己没事了。

第188章 秦王齐王

打发走李渊之后,杨铭开始着手准备将元文都等人调回大兴。

自己的封号很快就会下来,介时老爹会将他派到哪里,尚属未知,总之,不出一年,他很可能再次告别大兴。

大兴殿,朝会过后,杨广在两仪殿接见了自己的这一帮心腹大臣。

如今这些人,一个个满面春光,做为从龙之臣,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杨广让众人就坐之后,笑问道:

“杨铭封王一事,已然初定,朕以为秦王为宜,诸爱卿怎么看?”

杨素立即赞成道:“没有比秦王更合适的了。”

他的意思是说,齐王、楚王已经配不上杨铭了。

仁寿宫的变故,裴矩宇文述等人一致认为,杨铭当为首功,正是杨铭的果断反应,才及时截下废太子勇,使得柳述功败垂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可惜杨铭已经没什么好封的了,因为他即将成为亲王,亲王是正一品,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裴矩言道:“此番生变,全赖秦王,我等反应皆是迟了一步,有愧陛下。”

他更有意思,直接就改口称杨铭秦王了。

杨坚在世时,诸臣皆称至尊,杨广登基后,诸臣改称陛下。

裴矩这句话,有褒杨铭而贬众人的意思,如果对方不是杨铭,而是换成其他人,宇文述他们肯定不高兴,但是杨铭的话,他们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跟谁争,也不能跟陛下的儿子争。

杨约这个老小子,现在可牛气了,摇身一变成了内史省老大,只见他长身而起,朝杨广揖手道:

“臣以为,河东王当为齐王,豫章王当为秦王,晋王封号,有陛下珠玉在前,不宜再封。”

他这是纯纯的拍马屁,意思是说杨广以前是晋王,当了太子之后,杨昭袭晋王无可厚非,但杨广如今是皇帝,那么晋王这个爵位,就不能再有人继承了。

一来是体现杨广的独一无二,二来是暗指晋王封号以后没人能配得上。

杨暕是老二,既然没了晋王,论资排辈也是他做秦王。

杨约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其他人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甚至有人暗自懊悔,自己怎么就不能提前一步想到,以至于这么漂亮的马屁让杨约给抢了先。

有什么样的帝王,就有什么样的大臣,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大臣,就有什么样的帝王。

杨约、郭衍、宇文述,都是拍马屁的能手,杨广把这些人当作心腹,早晚会被捧的上了天。

弟弟这番马屁,事先没跟自己商量,应是临时起意,杨素皱眉道:

“虽然长幼有序,豫章王封秦王并无不妥,然仁寿宫之事,河东王有扶天倾之功,豫章王却没有出力,是不是可以调换一下,以河东王为秦王,豫章王为齐王?”

有人带头替杨铭说话,裴矩也赶忙附和道:

“蔡王杨智积之所以能够醒悟过来做出反应,正是得了河东王的提醒,若非如此,陛下危矣,臣也以为,河东王的封号,应高于豫章王。”

其实亲王封号,只是一种荣誉,你封号是什么,没有实质区别,但却能体现你的尊贵程度。

杨素和裴矩,是想为杨铭争一争的,纯纯是私心作祟,因为这两人和杨铭,是姻亲关系。

杨广面上含笑,微微点头:“两位爱卿所言,正合朕意。”

但是他在心里,已经生出警惕,这两个人如果因杨铭而形成联盟关系,于朝局不利。

但是两人同时发声,他不能不给面子。

这时候的杨广,才想起父皇杨坚曾经的嘱咐,杨素在朝,高颎就必须回来。

你杨素不是想和吾儿走的更近吗?那朕就拆散你们。

……

仁寿四年,八月初三。

杨铭下朝之后,被内侍省的高野叫走,说是陛下要见他。

高野以前就在晋王府伺候杨广,如今扶摇直上,成了内高官,等于是内侍省的老大。

内侍省有两名内高官,另外一个也是出身晋王府,没有高野受宠。

两仪殿,杨广坐在案后阅览卷宗,皇后萧氏,则是在一旁与几名宫女,逗弄着已经五岁的杨奇。

杨铭的嫡亲姐姐是杨婵,嫡亲妹妹是杨奇,历史上的杨奇,会成为李世民的妃子。

燕宝寿的女儿是燕德妃,排第四,杨奇是四妃之中的淑妃,排第二。

要不是当时老杨家已经完蛋了,李世民可没有资格让杨铭的亲妹妹做妃子。

杨铭给老爹请安之后,杨广只是点了点头,示意杨铭随意,而他继续低头埋入卷宗。

“铭儿快过来,”萧氏朝着杨铭招了招手,杨铭赶忙上前,跟宫女一起逗弄起妹妹。

他不会哄小女孩,以至于杨奇根本不甩他。

杨铭干脆懒得逗她了,杨奇都五岁了,放在寻常百姓家里,都会生火做饭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