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两个女儿,都是庶出,陈叔宝不在乎,于是痛快答应,当然了,他也不敢不答应。

其中四女陈霂,比陈淑仪小一岁,今年十九,六女陈婤今年十六。

杨广同志是懂女人的,他知道什么岁数的女人最有味道。

现在的他,已经是皇帝了,没有杨坚和独孤伽罗管着,可以随便找女人了,当然了,无论他找多少,都威胁不到萧后在后宫的地位。

原因很简单,萧后有仨儿子,杨广只把她生的这三个儿子,当成亲儿子。

柳敬言心知孙女对陈叔宝成见极深,也就没有再劝。

她这个人是想得开的,只有想得开的人,才能活个大岁数。

陈叔宝在母亲这里扑了个空,于是便找到了河东王府。

杨铭对于这位将死之人,多少有点同情,而且在他看来,当爹的想见亲闺女,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于是他让徐景出门,将陈淑仪带回来。

陈淑仪回来之后,知道陈叔宝在,便直接跑回了自己的寝室,将门反锁,死活不肯出来。

杨铭没办法,只好亲自去找她。

“见一见吧,也许这一次是你们父女最后一面,洛阳距京师甚远,以后想见也见不着了,”杨铭在门外劝说道。

陈淑仪就站在门内,与杨铭一门之隔:“求求你,让他走吧,我不想见他。”

杨铭耐心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当年他也是迫不得已,没有他,哪来的你呢?你要实在记恨他,就当是了却这桩父女之情吧。”

陈淑仪还是不肯,哀求道:“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唯有这件事,求你不要逼我。”

杨铭叹息一声:“如果将来你给我生个孩子,孩子问起外祖父是谁,我该怎么说呢?”

陈淑仪愣住了……

半晌后,门被打开,陈淑仪擦干眼泪,说道:

“走吧,你总是可以说服我。”

杨铭笑了笑,手指在她的脸蛋上轻轻拂了拂,道:

“你的母亲沈婺华也在,亲生父母即将远迁中原,终需见一见的。”

陈淑仪点了点头,与杨铭一起前往会客厅。

厅内,杨铭想要离开,给他们一家人创造独处机会,但是陈淑仪不肯放手,死死的抓着他的袖子。

陈叔宝夫妻在见到女儿之后,已然泣不成声,不管心里藏了多少想说的话,眼下都说不出来。

陈淑仪也哭了,躲在杨铭背后,把他的后背都哭湿了。

杨铭主动安抚三人,道:

“难得亲人团聚,诸位该高兴才对。”

“是是是,殿下说的是,”已经五十二岁的陈叔宝老泪纵横,望向陈淑仪道:“都是阿爷的错,姮儿你要记恨,记恨我就行,不要怨你的阿娘。”

陈淑仪,本名陈姮,小字淑仪,因女子不示人以真名,所以一直用陈淑仪这个名字。

姮,就是姮娥,也就是嫦娥,南北朝之前,嫦娥的形象是人头蛇身,南北朝开始,嫦娥才改为绝世美女。

陈叔宝给女儿起这个名字,就是寓意女儿是绝世美人。

沈婺华终究是忍不住,缓缓上前,试探着接近女儿,杨铭见状,抓起陈淑仪手腕,将她推了出去。

母女时隔十五年,终于可以近距离相见。

沈婺华大哭一声,扑过来将女儿抱进怀里,陈淑仪只是象征性的挣扎几番后,也抱着自己的母亲失声痛哭。

杨铭见机,悄悄退了出去。

第191章 后妃制度

陈叔宝夫妻俩,亡国之前,感情一直都不好。

原因比较复杂,毕竟夫妻相处,会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但不可否认,没能给陈叔宝生个儿子,是沈婺华当年失宠的最大因素。

当时的南陈,号称儒家正统,特别瞧不起北方那帮不怎么读书、胡汉杂交的关中子弟,所以他们的嫡庶观念,比大隋还重。

没有嫡子,也是陈叔宝的一大心病。

陈叔宝是历史上出名的风流皇帝,当时他的后宫,和历史上杨广的后宫差不多,都是美女如云。

他们夫妻俩之间,趣事不少,

当年陈叔宝经常半年都不去皇后沈婺华的寝宫一趟,有一次心血来潮,想着去坐一坐,离开的时候,沈婺华也没有挽留他。

此情此景,陈叔宝忍不住作诗一首: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沈婺华也不让着他,回诗一首: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

夫妻俩年轻时候,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

但是亡国后,两人来到大兴居住,这个时候的陈叔宝才体会到,能白头偕老的,还得是正妻啊。

可惜了,他们俩不会白头偕老。

杨铭很早以前就知道,杨坚死,陈叔宝必死,因为你是杨坚这辈子最值得炫耀的功劳,你不下去陪着,杨坚不答应。

此番迁居洛阳,要么路上出事,要么在洛阳出事,反正陈叔宝离死不远了。

至于沈婺华,很奇怪,历史上杨广每次出外巡视天下,都会带上沈婺华。

要知道,杨广可是个奇葩,一共在位十四年,有十三年是巡游天下,天南海北,他都去了。

沈婺华今年三十九岁,虽说是风韵犹存,美人依旧,但是老爹应该不会是看上她的人,才带着她各地旅游吧?

如果真是这样,那老爹的口味确实异于常人。

大概傍晚时分,陈叔宝夫妇心满意足的找到杨铭,告别离开。

而此刻的陈淑仪,也仿佛是放下了人生最大的一件心事,整个人看起来轻松多了。

杨铭见状,逗她道:“今晚由你侍寝。”

“求之不得,”陈淑仪直接挽起杨铭手臂,就往自己的寝院走。

杨铭赶忙道:“晚些再说,我还有点事情。”

“事情晚些再做,”陈淑仪头也不回道。

杨铭本来还打算去瞧瞧杨茵绛,这下好了,整晚被陈淑仪折腾的够呛,差点都耽误了第二天的朝会。

他虽然还年轻,但也经不住这么造,陈淑仪的风格,与杨茵绛和裴淑英都不同。

杨茵绛体贴入微,知道不能过度消耗杨铭,浅尝即止,而裴淑英更是注意分寸,经常同床却不行夫妻之事。

至于陈淑仪,完全是欲求无度。

她会给杨铭最畅快的享受,最极致的奉献,但也让杨铭腰困腿乏。

翌日朝会。

高颎来了。

群臣脸上表情各异,但大多数人,还是主动的跟高颎打招呼。

正常来说,太常卿一般不会参与朝会,因为朝会议的是国事,而太常寺的主要工作,就那几样,没必要天天参加朝会。

但人家还是门下省纳言,有封驳诸事之权,可以参议任何政务。

高颎被罢官,也就是两年而已,如今再次回朝,威望依旧。

杨素也虚情假意的恭喜了一番,心里则是不爽到了顶点。

而杨广更是够阴,直接在朝会上说道:

“朕本想着,河东王若是请不动独孤公,朕当亲自令人拿着诏书去请,独孤公今日便来,朕心甚悦。”

好家伙,果然是在算计我,杨铭面无表情。

杨素却是微微皱眉,眼神奇怪的瞥了杨铭一眼。

杨约更是在心里气的咬牙切齿,好小子,胳膊肘往外拐是不是?你是不是忘了你媳妇是谁?她可是快给你生孩子了。

本来杨铭琢磨着,高颎会跟他撇清楚关系,谁知道高颎接下来的话,差点把杨铭气死,

“河东王曾与臣言道: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臣深以为然,岂敢辜负陛下一番诚意,自然也会对河东王开诚相见。”

这话等于是在暗示说,杨铭和高颎之间,以诚相待。

杨广听了之后,又犯疑了,怎么回事?老三这是和高颎又勾结到一块了?

我是让你们假勾结,不是让你们真勾结。

高颎一句话,让杨广、杨素、杨铭三人心里,同时犯嘀咕。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