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页(1 / 1)

加入书签

('

因此才有了皮日休那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他其实也错了,隋亡不是因为这条河,根结还是在三征高句丽,空前消耗了大隋的国力,以至于大隋国祚再没有丝毫延续的可能。

“那十六条国策,还希望宇文尚书在开凿运河的时候,也能记得,”杨铭道。

宇文恺点了点头:“事关国家,事关百姓,臣一日不敢忘。”

杨铭又道:“如果齐王乱来,务必照实禀奏陛下,万不能包庇。”

“殿下怎知是齐王总监?”宇文恺愣道。

杨铭笑了笑:“你能知道的,我都能知道,你不知道的,我还知道,”

宇文恺讪讪一笑:“是我愚笨了,听说年关过后,越公会返京养病?”

杨铭点了点头:“运河的事情,应该会在明年的三四月份,那么齐王就会先一步来洛阳,与你协商安排,眼下的东京,已经没有什么大事了,介时本王应该会被调回京师,所以这里的一切,就托付给你了。”

“唉……”宇文恺叹息一声,在他心里,与杨铭和杨素共事,可谓如鱼得水,一个肯放权,一个本身就是行家,再加上杨达,四人此番合作,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

他知道杨铭说的没错,早先因为粮食供给,两位亲王就闹得很不愉快,所以陛下不会让他们同时呆在一个地方,齐王来,秦王肯定就会走。

可是齐王……

唉……一言难尽啊,但愿他不要掣我的肘。

第253章 羞辱嘲弄

洛阳的正月十五,也有花灯,但或许是因为新京即将建成,今年的灯会比往年逊色不少。

一来是没钱了,钱都被营造东京搜刮走了,再者,京师那边动静太大,很多豫州的门阀子弟,也都跑去京师赏灯去了。

洛阳建成之后,行政上面会分有二级,一级是东京尹,二级是洛阳县。

其中东京尹,就是原先的河南郡,辖区不变,只是从名义上改太守为尹,和京兆郡意思一样,毕竟洛阳是陪都了。

至于洛阳县,就是现在的洛阳城,与东京洛阳没有任何关系。

杨雄兄弟俩的打算,是希望武华做东京洛阳的郡丞,也就是在东京尹之下,相当于现在河南郡的郡丞。

这个人出身不好,一下子蹦这么高,其实是不符合常理的,毕竟商人在大隋没什么地位。

但是这个忙,杨铭肯定是会帮的,

一来,正如杨素所说,杨铭想要争储君,宗室这边是必须要搞好关系的,如果连自己人都不认可你,你还争个毛啊。

二来,武华这个人,虽然是小角色,但武则天可不是,杨铭心里多少有点期盼,武则天能早日降生。

他现在如果搞死武华父子,那么这一世的历史,武则天算是胎死腹中了。

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于是他趁着这段时间比较清闲,找来了河南郡太守独孤纂。

他要当着对方的面,写那道奏疏,做好事不让人知道,那就等于没做。

东京尹,杨铭举荐独孤纂,洛阳郡丞,举荐武华,至于剩下的位置,杨铭看向独孤纂,笑问道:

“郡尉该由谁来担任呢?赵国公对洛阳熟悉,举荐一个人吧。”

独孤纂,是独孤风儿的养父,杨铭之所以给他面子,独孤风儿占了很大比重。

因为有凤儿这层关系,杨铭基本和独孤纂不会发生利益冲突,大家会互相让一让。

大喜过望的独孤纂,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喜悦,直接道:

“没有比舍弟独孤武都,更合适的了。”

杨铭笑了笑,大笔一挥,在独孤纂的注视下,于奏折上写下了独孤武都的名字。

东京尹,洛阳丞,洛阳郡尉,这三个位置,杨铭只有举荐权,最后得由皇帝和吏部来定,但一般情况下,上面也不会驳他这个面子。

再说了,独孤纂本身就是杨广的表哥,人家独孤纂估计也觉得,这个位置舍我其谁。

剩下的官职,是由郡守自行辟置,也就是独孤纂一个人可以说了算。

“其它位置,不要都塞给自己家里,也照顾下人家的面子,”杨铭笑道。

独孤纂赶忙点头:“殿下放心,臣心里有数。”

实际上,洛阳周边的几个大家族,人家根本看不上当地的官职,他们的目光都在中枢,独孤纂也会雨露均沾,合理安排,真惹毛了其它几家,他在洛阳也不好过。

送走独孤纂之后,杨铭打算安排裴淑英返京了。

洛阳的条件,无疑是万事俱备,但是这里,没有亲近之人能陪她说话解闷,李秀晴不行,她在杨铭这里叽叽喳喳能说个不停,但在裴淑英面前,就是个闷葫芦。

趁着眼下肚子还没大,杨铭认为最好早点将裴淑英送回京师,以免显怀之后,受不得颠簸。

裴淑英舍不得走,但是当她得知,杨铭最迟三月份,也会返京之后,才算是勉强答应。

杨铭拨出自己的亲卫四百,连同裴淑英带来的五百人,负责裴淑英路上的安全。

在大隋,没有人敢打劫王妃的车队,杨暕也没那个胆子,何况一路上,周边军府都会打招呼,他们会派出卫士护送一段距离。

巧的是,杨素也要走了,于是裴淑英的车队,干脆就混入杨素的大队伍当中,这是一支超过五千人的返京队伍。

……

正月十三,大兴城。

一点都不夸张的说,在这个时代,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够资格跟大兴比较。

城池巍峨雄浑,宫殿群恢弘庞大,城内百业兴隆,繁华之盛景,乃古往今来之最也。

不单单是京师住满了人,连旧长安城、万年县,也都是人口暴增,京兆地区的官道,都堵死了。

共有十四个藩属国的国王,眼下就住在京师,他们已经朝贺过大隋的第二任皇帝,但是舍不得走,想在这个神仙地方,多住一段时间,反正饮食住宿,大隋这边都管了。

早在开皇四年,东突厥率先向大隋称臣,并为至尊皇帝杨坚,献上尊号:圣人莫缘可汗。

也就是圣人可汗,其意为: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

大隋时至今日,对周边国家,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震慑姿态。

裴矩自打去了张掖,已经开始研究西域诸国,因为有些小国还不知道大隋的牛逼,杨广打算收拾他们,让他们长点记性。

眼下的大兴,面子工程也是不少,整个朱雀大街,都铺设了红毯,马匹不得行于其上,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巨型花灯,别说是没见过世面的番邦小国,就连关中本地人,都看呆了。

秦王府,共出灯六十四盏,全都挂在了朱雀大街,耗钱六万贯。

这个钱,不能不出,实际上整个京师的花灯,一多半都是贵族花钱弄得,国库只搞了一小半。

河东王杨瑞,已经一岁了,被王妃杨茵绛领着,前往皇宫参加宴会。

从正月十一开始,宫里的宴会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

来自全国各地的乐团连番献艺,为宴会增彩,酒香萦绕殿梁,君臣共欢。

广场的席位,也是爆满,就连角落里,都坐着人。

虽然是大冬天,但是这些人不会冷,因为广场上遍布篝火,每一桌旁边,还放置着小火炉。

大兴殿内,基本都是一群皇亲贵胄,国公郡公,三品以下,可进不来这里。

这其中,有一个小子分外显眼,其实年龄也不算小,大概三十来岁,满脸的络腮胡,他的穿着打扮带着浓浓的鲜卑风。

如今大殿内坐着的,不少都是鲜卑人,就连杨广自己,也是半个鲜卑人,但是大隋的衣着风格,早就和鲜卑没什么关系了。

这个人叫做慕容伏允,是土谷浑的可汗。

土谷浑大概就是青海一带,地盘不算小,开皇年间,杨坚就从宗室里挑选出一名女子,封为光化公主,下嫁给当时的土谷浑可汗慕容世伏,算是和亲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