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页(1 / 1)
('
老大才是储君,老二和老三是不能争的,连这个心思都不能有,不然的话,父母在,还能保全他们,如果等到老大掌权,必然又是一场骨肉相残。
所以在萧皇后看来,只要老二老三能安稳的活着,比什么都强。
“既然今天你都说了,铭儿也放权了,是否可以准允他们兄弟相见?”萧皇后道。
杨广摇了摇头:“不行,老大没有恢复之前,老三别想踏进东宫一步,太医署那边说了,也就两个月,昭儿就可以适当的入朝参政,等一等吧。”
萧皇后点了点头。
……
杨铭离宫之后,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只是有些叹息,老大将不久于人世。
杨昭这个大哥,其实当的非常合格,杨铭甚至一度认为,杨昭不死,杨广都不会像历史上那么乱来。
他是杨广本该早夭的第三子,而历史上的杨广,老大早死,老二废物一个,多少影响到他的执政思想,以至于后期直接摆烂。
可惜了,杨昭其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储君,如果即位,也会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这就是因一个人,改变了整个历史进程。
杨铭知道老爹在猜忌他,与其虚与委蛇,不如直白点说出来,毕竟他希望留在京师,但留在京师是有前提的,手里不能有军权,因为会对太子造成威胁。
尤其是他兼着两府大将军,老爹也顺水推舟,答应了他的请辞。
接下来,杨铭今天有的是事情要做,他要拜访三个人,杨丽华、杨素、高颎。
先是吩咐陈奎返家一趟,告知王妃准备一份厚礼,他要给人家杨丽华送过去。
于是借着这个空档,他先去了高颎府上。
大家都是中枢实权人物,都住在九三这条线上,路程不远。
高府的管家,入府通报一声后,一脸歉意的返回,朝杨铭道:
“家主身子不适,不宜见客,还望殿下体谅。”
说罢,对方给杨铭使了一个眼色,杨铭见状,走近一些,听到管家以极小的声音道:
“殿下若想见面,可于明晚酉时,于东市徐记酱菜后院碰面。”
杨铭点了点头:“转告独孤公,本王明晚会在约定地点等他。”
高颎这一次被罢官,百分之百起不来了,但是杨铭不愿失去这么一位当世顶尖的权谋大佬,所以今后与高颎之间,仍会搞好关系。
历史上,高颎是在大业三年,也就是明年,和贺若弼一起被杀的。
这俩是前朝老臣,与皇帝又不算亲近,杨广肯定不会留的,但是真到了那个时候,杨铭一定会全力作保。
杨素如果不是因为病死,想来结果应该和高颎差不多。
他们俩伺候杨坚和独孤伽罗的时候,杨广还得拍他们的马屁。
或许是以前在这两个人面前,有过一些不堪回首的经历,诸如讨好之类的,所以杨广看到这两人,就会想起从前,就会不爽。
只有他们俩消失,杨广曾经失去的自尊,才会填补圆满。
这是一个找回自尊的过程,所以说,杨铭想保高颎,难比登天。
第264章 高玥
高颎见不到,那就去见杨素。
眼下给杨素瞧病的,是宫里派来的御医,直白点说,杨广想看看杨素什么时候死。
“不喝了,拿下去吧,”杨素推开御医递来的药汤,摇了摇头,道:
“你先下去。”
御医没有勉强,点了点头退出去了。
封德彝给杨铭搬来椅子,杨铭在床榻旁坐下,笑道:
“家里终归还是比洛阳舒服吧?您的气色看起来好了很多。”
杨素点头笑了笑,看向一旁的封德彝,道:“拿出来吧。”
“好,”封德彝点了点头,从隔壁房间端出一碗药汤,喂给杨素服下。
杨铭笑呵呵的在一旁看着,看来你还是惜命的嘛。
喝光之后,杨素擦了擦嘴,笑道:“没办法,只有这样子,才能让陛下放心,他要是知道我正在恢复,怕是会想另外一个法子对付我。”
“刚才在宫里,我已经奏请父皇,免去我的军府大将军职位,他同意了,”杨铭道。
杨素愣道:“两个都免了?”
“恩,没办法,父皇现在对我戒心很重,我不放权,他不放心,”杨铭笑道。
杨素点了点头,道:“无妨,十六卫里都有我的人,殿下需要的时候,玄感会联络他们。”
他让玄感联络,明摆着是给自己的儿子机会,希望儿子能够成为杨铭的得力臂助,毕竟玄感是杨铭的老丈人,绝对可靠,杨铭也会放心用。
杨铭忍不住道:“你这么四处安插人手,怪不得父皇猜忌你,卫府改制,就是防范你这样的,现在想必各家都在清理门户,你安插的这些人,将来未必管用。”
杨素笑道:“我做仆射二十年,门生遍及天下,有些人是明面上的,有些人则是在暗中,想要拔掉可没那么容易,不单单我是如此,其实大家都一样,尤其是驻地在关中的军府,里面龙蛇混杂,水很深的。”
接着,杨素又道:“我刚回来的时候,就跟药师打了招呼,务必在右武卫安插心腹,药师告诉我,茵绛已经提醒过他了,看样子是老夫多此一举了。”
杨铭道:“楚公认为,右武卫和右屯卫,会由谁来接手?”
“答案已经是昭然若揭了,”杨素笑道:“陛下一口气封了四个王,你觉得呢?”
杨铭愣道:“你的消息可真灵通,我才刚下朝会,你就知道了,几岁的小孩,能兼任大将军?”
“不然呢?”杨素笑道:“这两个军府,是从你身上拿过来的,那么谁敢接手?最合适的就是亲王。”
杨铭疑惑道:“你的意思是,太子的两个儿子,不过是名义上的大将军,实际上会由东宫出人,接管军府?”
杨素点头道:“那是必然的,你这个人啊,没什么缺点,所以在陛下眼里,比齐王威胁更大,我建议你最好搞点事情出来,让陛下对你更加放心一些。”
“搞事情?”杨铭笑道:“怎么搞?”
杨素笑道:“当然是做几件糊涂事,大智若愚嘛,你看齐王总是乱来,陛下也没把他怎么样。”
杨铭沉吟片刻,道:“我会好好考虑你的建议。”
一直聊到下午,杨铭才离开楚公府,带上礼物前往长公主府。
杨丽华想要守住一个秘密,别人是不会有丝毫察觉的,陈淑仪的事情,绝对不能让杨铭知道。
否则的话,兄弟俩必然会大干一场,以杨铭现在的身份,任何动静,都有可能影响到朝堂局势。
当天晚上,杨铭留在杨丽华这里吃饭,姑侄俩也没有聊什么有营养的内容。
碰巧表姐宇文娥英也在,还领着她的闺女李静训。
李静训今年已经七岁了,非常可爱的小姑娘,杨广给李静训的赏赐,不比杨昭的那几个儿子少,因为这个小女孩是杨丽华的心头肉,
可惜了,她九岁就会夭折,她的陵墓,会是后世发掘出的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陪葬品最为庞大的隋代墓葬。
是的,她的陪葬品,比杨坚的泰陵高出了好几个档次。
其中隋绿玻璃小瓶,嵌珍珠宝石金项链,金银珠花头饰,青瓷八系刻花罐,青瓷七联水盒,白瓷双腹龙柄传瓶,十二生肖铜镜,皆为稀世珍宝,全部珍藏于国家博物馆。
她的石棺上,还刻着“开者即死”四个字。
杨铭也许是感叹孩子未来的命运,所以对李静训特别宠溺,逗弄了好久,还让孩子骑在他的脖子上,在屋子里来回撒欢。
杨丽华看在眼中,自然是非常高兴,笑道:“好了好了,你看你都出了一身汗,把小孩放下吧。”
李静训的小名,叫小孩。
杨铭将孩子放下后,说道:“我观孩子肤色过白,是不是平日里基本不出门?”
宇文娥英在一旁点头:“从小便是如此,受不得风寒,所以轻易不会让她出去。”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