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1 / 1)
('
杨岳的嫡出,年龄都还小,最大的杨弘礼也才九岁,不过杨岳的庶长子,已经十八了。
杨茵绛这边,已经提前跟叔公杨岳打过招呼,所以苍山公府的人,知道有一个叫房玄龄的,即将迎娶他们家的姑娘。
杨岳当然是同意的,庶女嘛,冲着秦王的面子,他也不敢不答应,别看杨茵绛管他叫叔公,他见杨茵绛还得行礼呢。
“咦?好像就是这个人诶……”队伍中的女眷,已经有人对房玄龄指指点点,衣衫华贵的少女们彼此交头接耳,窃笑私语。
房玄龄本来也是个风流小子,但眼下却有点窘迫,因为他也看到人群当中那名羞赧的少女。
对方只是看了他一眼,便脸色潮红的垂下头,催促着一旁的姐妹们快快入场。
看得出,杨岳的嫡庶儿女,相处的都很不错。
嫡长子杨弘礼老气横秋的笑道:
“阿姐莫着急嘛,我观这小子不上道啊,竟然也不主动来与阿姐招呼?”
得到提醒的房玄龄,也是老脸一红,赶忙上千朝众人揖手道:
“齐州房玄龄,见过诸位贵人。”
“齐州?这地方在哪?”人群中有少女问道。
关中子弟向来目空一切,自以为关中为天下正中,一向不将其它地方放在眼里。
杨弘礼笑道:“齐州都不知道?那可是孔夫子的故乡。”
“原来是孔孟之乡,失敬失敬,”有人调笑道:“干脆我们将阿姐扔在这里,咱们先走吧。”
“要得要得,走走走,甩掉阿姐,”杨弘礼带头一声呼啸,朝着校场内奔去。
杨蕙就这么被自己的兄弟姊妹抛下,独留一名女婢陪伴,一时间无所适从,可又不便挡住大门方向,于是拉着女婢躲在房玄龄背后,脑袋低垂不敢抬头。
房玄龄心里爽爆了,不愧是豪门出身的女子,端的是清水出芙蓉,清秀端庄,还特别的耐看。
“姑娘稍待片刻,等人都进去了,我给你寻摸一个好位置。”
他当然有好位置,因为最好的位置就是秦王府的,房玄龄的位置就在杨铭后头,还能有比这更好的位置吗?
“嗯……”杨蕙只是轻嗯了一声,便没再说话。
京师各大家族,都有子弟前来观战,大家都喜欢凑热闹嘛,而此番打擂,无疑是近来最大热闹。
打擂结束之后,就是今年的春游,因为今年的春天比较冷,所以往后延期了一个多月。
只有少数级别高的人物,马车才会一路驶入校场,下车之后,车辆才会离开。
比如杨丽华,比如正三品以上的官员。
秦王妃杨茵绛,并没有与丈夫同行,因为杨铭去了左翊卫大将军房,与宇文述他们商议去了,还要给那些今天参赛的儿郎们加油打气。
当秦王妃的车队路过校场大门的时候,杨茵绛示意停车,随后掀开车厢帘子,笑望向房玄龄他们,
“满意否?”
房玄龄赶忙上前,笑道:“王妃恩情,臣都不知该如何报答,当然满意。”
车厢内的裴淑英忍不住掩嘴笑道:“王妃不是在问你。”
啊?房玄龄一愣,一脸通红的退下。
杨蕙这才上前,凑至窗外:“见过王妃。”
杨茵绛眨了眨眼,小声道:“这小子曾是举人,受过至尊接见,才华没的挑,极得殿下器重,将来前景必然不错,真要是歪瓜裂枣,我可不会给你寻摸。”
“嗯,”杨蕙害羞的点了点头。
别看她和杨茵绛年纪相差不大,但是论族内辈分,她是杨茵绛的堂姑母,杨玄感的堂妹,但是尊在前,辈在后,嫡在前,庶在后,所以在杨茵绛面前,她的地位其实很低。
“好了,这里风吹日晒的,随本宫进场吧,”说罢,杨茵绛招呼侍女将对方扶上马车,随后冲着房玄龄笑道:
“你难道还能说不满意?”
房玄龄老脸通红,真丢人啊……
第279章 透心凉
鸿胪寺的陈叔明,继续负责接待铁勒使团,这种事情就不能指望苏夔,苏夔这小子的脾气一上来,都敢在朝堂撒泼打滚。
上午,基本就是观众入场,午时一到就会开打。
这其中,主看台上的贵人们,都有餐食供应,其他人自备干粮。
主看台上,等到杨丽华与秦王妃杨茵绛落座之后,一些与两人亲近的晚辈子弟,纷纷过来问安。
众目睽睽之下,能去给这两人问安的,都有足够嘚瑟的资本,让其他人羡慕非常。
秦王府这边,占了两百二十四个位置,比杨丽华少十个。
高玥戴着幕篱也来了,而且还带着长孙晟的妻子高氏,以及长孙无忌兄妹。
这是杨铭故意安排的,他希望年级尚小的长孙无忌兄妹俩,潜意识当中建立与秦王府的亲近关系。
将来长孙晟挂了,如果长孙安业真把他们兄妹赶出门,杨铭肯定会第一时间收留,到了那个时候,兄妹俩对王府也不算排斥。
兵部尚书李圆通,今天也在,因为这个部门在设立之初,名义上是大隋军方最高机构,但实际上在开皇年间,就被十二卫给架空了。
因为十二卫大将军,无一不是战功彪炳的大将,身上的勋爵又高,只靠兵部根本压不住。
打个比方,就说贺若弼吧,大隋开国至今,每一任兵部尚书,谁能压住贺若弼?
杨坚设立兵部的初衷,当然是能够更好的掌控军权。
但是大隋承继于周,周承继于魏,北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这样的军政体系,影响还是太大,所以十二卫,基本就是弱化后的军政体。
所以杨坚频繁更换大将军人选,就是怕其中有人坐大。
但兵部尚书终归是名义上的军方老大,所以李圆通会出现在这里,但基本就是个吉祥物,打擂的事情他说了不算,十六卫他也管不了。
这时候,铁勒契苾喀图,带着他的人进场了。
这些铁勒人一进场,顿时引来一阵嘘声和嘲讽。
这种情况是管不住的,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干,什么邦交礼仪,完全没有。
越是这样,契苾喀图越是嚣张,他虽然不知道大家在嘲讽他什么,但猜也能猜到,肯定很难听。
好在他听不懂,听不懂就和没听到是一样的,只有他身边那个翻译,阴沉着脸,咬牙切齿,他能听懂,但是这些话还是不要翻译了。
契苾喀图目光挑衅的扫视全场之后,来到主看台上,先是向长公主杨丽华问好,随后于高台右侧就坐。
这是他唯一一次可以和杨铭平起平坐的机会。
别以为人家铁勒人都是茹毛饮血的蛮人,实际上,人家那边早已普及农耕,冶炼技术和大隋差不多,但规模肯定不如大隋。
南北朝时期,中原与西域就已经频繁通商,有些技术也已经传入西域,而中原也是获利的,波斯天竺的技术,也是经西域传过来的。
西域诸国整体落后,主要还是政体上的落后,铁勒还属于原始游牧部落,但大隋已经是封建王朝社会了。
铁勒人也带甲,大多是皮甲,铁甲很少,他们的甲胄形制是融合了中原与波斯两种风格,整体看上去不是很美观,却很实用。
他们的甲胄形制,几乎与突厥是一样的,而且兵器也一样,分为射远器、卫体武器、短兵和长兵四类。
射武器,主要是弓矢和鸣镝,鸣镝是一种响箭,因其箭簇上设有小孔,射出后遇风发响,故称“鸣镝”,能射人,也能用于发号施令,故有“闻鸣镝而股战”一说,这玩意大隋也有。
卫体武器,就是甲胄了,还有狼头吞肩,也就是肩甲,普及度不高,但不能说人家的甲胄不好。
短兵有匕首,刀剑,也是非常锋利,
铁勒人的刀与大隋横刀比较,稍微有那么一丁点的弧度,但绝对不是影视剧里那种弯刀造型,远远看上去就是直的,而且铁勒人有佩戴大小双刀的习俗,左长右短两柄刀。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