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页(1 / 1)

加入书签

('

“怪不得……”杨茵绛点头道。

杨铭愣道:“怪不得什么?”

杨茵绛道:“怪不得祖父告诉我,想要将杨暕拖下来,必须挑起民乱才行,除此别无它途。”

“挑起民乱代价太大,死人更多,不合适的,”杨铭沉声道。

杨素的意思,就是挑起动乱,动乱形同造反,杨暕无疑会因此获罪,但参与动乱的民夫,一个也跑不了。

“我认为可行,”杨茵绛道:“殿下需知,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现在不将杨暕拉下来,以后恐怕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杨茵绛这里,也是不将人命当回事的。

杨铭摇了摇头,道:“办法也不是没有,只要太子能够参与进来,这件事就是回旋余地,但问题是,我们怎么想办法,让太子知道这件事。”

“我可以试试看,”杨茵绛道:“叔公杨岳的妻子,是太子妃的亲姐姐,也许有办法将太子妃请出宫,借太子妃之口,让太子晓得此事。”

杨铭一愣,点头道:“此事可行,只要太子知晓,必然会想办法对付杨暕。”

……

想要将太子妃请出宫,其实很简单,杨岳的妻子称病即可。

太子妃韦盈就这么一个亲姐姐,自然会离宫探视,而早已知道该怎么说话的杨夫人,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告知给太子妃。

并且话里话外,都在暗示韦盈,杨暕有争位的念头,不得不防。

眼下的太子妃韦盈,最怕的就是来自老二和老三的威胁,怎么能打压这两个人,是她心里的头等大事。

她是天真,但是她的娘家人,可不天真。

亲姐姐的话,她当然相信,也知道杨暕在下面这么乱来,太子知晓以后,必然会大动肝火。

借此机会把老二压下去,对东宫无疑是有利的,因为韦盈清楚自己丈夫的病,很可能好不了。

如果丈夫无法痊愈,那么在她眼中,该继承位置也应该是她的儿子杨侑,而不是老二和老三。

老三现在,处事非常低调,虽然东宫的属官一直在劝告她,最应提防的就是老三。

但是杨铭直到目前,并没有做任何意见威胁到东宫的事情,甚至还举荐长孙炽出任民部尚书,向自己表露忠心。

想要收拾老三,完全没有借口,但这并不代表韦盈没有这个念头。

她们姐妹见面的同时,京郊大营最后一天的比试,也已经接近尾声,今天的五场,大隋三胜两负。

也就是说,整整十六场,大隋只输了四场,而且只死了一个人,来自左备身府的一名将领,运气不好,在骑战的时候,被箭矢给射死了。

十六场赢十二场,绝对的大胜了。

铁勒死了好多勇士,杨广为了安抚契苾喀图,将对方召如皇宫,当然,也有耀武扬威的意思。

眼下大隋在西域的国策,是要联合铁勒,收拾土谷浑,所以对待铁勒,需要客客气气。

契苾喀图似乎觉得无颜面继续在大隋混吃混喝了,于是三天后,启程返回铁勒。

这天,苏烈来到秦王府求见,杨铭接待了他。

苏烈道:“长公主的意思是,让卑职为殿下效力,当日校场索要卑职,不过是掩人耳目之举,长公主还有一句话,要卑职带给殿下。”

杨铭笑道:“说。”

苏烈道:“长公主说,身边近卫的出身来历,最好不要让太多人知晓。”

还是大姑母智慧啊,杨铭苦笑摇头,那天还真是误会人家了,以为人家看中苏烈,才开口要人,没想到是给自己打掩护。

毕竟在校场上一口气要走两个人,别人心里肯定是会乱想的。

招募这么能打的狠人,你想干什么?

杨丽华说的没错,自己身边近卫的出身来历,确实不宜让别人知晓,免得被别人掌握到情况,背地里玩阴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眼下,王妃杨茵绛做什么事情,都不用杨铭的部曲,而是她带来的族内子弟。

只有本族,才靠得住,而杨铭身边的近卫,其实都是老爹杨广的人。

现在还不能换,将来都得换。

当天受了那么重的伤,苏烈这小子竟然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不得不说,身体是真的好。

于是杨铭兑现承诺,让杨茵绛带上来一个美人。

这个美人,也是杨暕当初送给他的五女之一,也是五女当中姿色最好的,她的祖父,是旧陈的一位将军,陈灭之后,被降为贱籍。

美人名叫董屏。

“赏给你做个妾,不要当成正妻,你将来的妻子,本王这边会替你谋一个更好的,”杨铭笑道。

“卑职拜谢殿下,”苏烈大喜,赶忙给杨铭行礼道:“敢问殿下,卑职在王府,应该做些什么?”

杨铭道:“给你三天假,三天后,本王去哪,你跟到哪。”

“卑职明白了,”苏烈告退离开。

杨铭笑看向妻子茵绛,道:“给这小子在王府腾出一块地方来,就让他住进来吧。”

“不过一小卒而已,你好像很看重他?”杨茵绛好奇笑道。

杨铭笑道:“也许是眼缘吧,我第一次看到他,就很欣赏他。”

第285章 消除疑心

东宫,

观王杨雄、河间王杨弘、兵部侍郎段文振,太子右卫率韦保峦,千牛备身韦匡伯,千牛备身韦挺,都在。

韦挺仍在守孝,不过今天他是奉旨入宫的,杨广给了他一个爵位,万年县公。

万年县,是京兆韦氏的老家,韦冲活着才只是个安固县侯,这一死,算是福荫子孙了。

朝见过皇帝之后,韦挺回了一趟东宫,他得继续告假,给父亲韦冲守孝三年。

实际上在大隋,一般守孝一年之后,就会想办法回来继续任职,否则时间太久,你的职位就会给人占了,回来指不定还有没有位置。

运河死人的事情,太子已经知道了,他是从太子妃那里知道的,而不是长孙炽,关于那封密报,长孙炽没敢说,因为杨广不让说。

杨昭今日请杨雄和杨弘过来,也是商议此事。

“十六策虽是秦王提出,但也是陛下首肯推行的,一条都不用,也确实是匪夷所思了,”杨雄感叹道。

如今的太子杨昭,病情尚未恢复,但国事太重,他只能强撑着身体,开始在东宫处理一些政务。

杨广知道之后,很开心,严令太医署日夜照看,不得疏漏。

实际上,杨昭心里对老二杨暕,已经起戒心了,枕边风这玩意,有时候确实厉害,尤其是杨昭病重,心知受身体拖累,无法临朝,压不住自己的两个弟弟。

老三还算规矩,老二现在太嚣张了。

杨昭冷笑着看向兵部侍郎段文振,道:“他真的给长孙炽送礼了?”

“是的,”段文振点头道:“这件事太子妃也是知晓的,想来怕殿下分心,所以并未告知。”

杨昭呵呵一声:“他是一点不顾及孤的看法啊,我的人,他去巴结,什么意思?”

“待会长孙就回来了,殿下可以好好问问他,”段文振道。

杨昭点了点头:“等老三从永安宫出来后,派人将他截住,带到我这里来。”

“是。”

今天的东宫议事,说的就是运河的事情,其实从早先的洛阳开始,杨广就有意放权,让长子多多历练处理政务。

而事实证明,东京营造在太子和秦王的配合下,虽然延误了工期,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做的非常好的。

杨昭对老三杨铭,是放心的,因为营造洛阳的时候,老三心里想着的,根本不是怎么去赶工期,以获得父皇的欢心,而是怎么少死人。

但是老二完全是反着干。

三兄弟当中,以杨昭最为了解父皇,所以他知道,杨暕那边再怎么死人,只要能提前完工,必然获父皇青睐,觉得他是个能干事的。

这小子也太着急往上爬了……

给杨雄送礼,又给长孙炽送礼,怎么?他是不是觉得我快死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