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页(1 / 1)
('
杨铭就是要给对方营造这种危机感,因为这样,对方才会做选择,如果陈孝意选错了,杨铭将来会找机会收拾他的。
如果别人得罪他,他不报答,那么就没人害怕得罪他了。
……
翌日朝会,杨约在万春殿直接跟裴寂打起来了。
杨约的表现,让很多人真的以为,裴寂是在污蔑他,只有少数人心里清楚,杨约这个人的演技已经是炉火纯青了,是真是假,你根本摸不透人家。
只见他怒发冲冠,吹胡子瞪眼,撸起袖子举起几案朝着裴寂砸了下去:
“裴家竖子,安敢造谣中伤?”
“我有人证物证,中书焉能颠倒黑白?”裴寂慌忙躲闪,不敢还手。
裴寂才多大个官?从六品,杨约是正三品的内史省老大,又是皇帝近臣,裴寂只有躲的份。
杨铭对此完全沉默,像是看戏,他的姿态,导致了没有人上去劝架。
直到裴寂被砸的脑门出血,杨铭这才抬了抬手,淡淡道:
“好了好了,到底是杨中书在撒谎,还是裴寂没搞清楚,派人好好的彻查一番,不就有结果了吗?你们俩犯不着在朝堂互殴。”
是互殴吗?这明明是单方面的殴打,现在任谁都能看出,杨铭在偏袒杨约。
杨约这才放手,朝着杨铭行礼道:“请殿下派人彻查,还臣清白。”
“这是自然,”杨铭点了点头,看向观王杨雄:
“观王认为,这件事应派何人去查?”
杨雄一下子没领悟杨铭的意思,想了想后,试探道:
“杨中书是正三品,查案人选需要慎重,按制,应是三司会查,殿下觉得呢?”
“不妥!”杨铭皱眉道:“杨中书身上担着祭祀太庙的重任,三司会审,会误了祭祀大事。”
也是啊,再大的事,也没有祭祀太庙大了吧?杨雄这下懂了,于是道:
“那就我来负责吧。”
杨铭点了点头:“那就有劳观王了,这件事你来负责,事情是御史台报上来的,那么御史台也要出人,就以黄凤麟协助查案吧。”
黄凤麟也起身道:“臣一定协助观王,将这件事彻查清楚。”
完蛋了……坐在下首的陈孝意忍不住吞了口唾沫,看样子自己被抛弃了?
这让他心里非常慌。
来不及多想了,于是陈孝意也赶忙起身:
“臣请一同协查。”
这个人一冒头,杨约都傻眼了,这小子可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早些时候还跟苏威抬杠,被陛下赞赏为忠正刚直,他要是参与进来,对自己可是不利啊。
谁知杨铭却点头道:
“孝意性耿直,严律法,有你协同办理,本王更为放心。”
这下子,杨约放心了,因为杨铭敢点这个头,说明私下已经打点好了,厉害啊,连这个死板教条的书呆子都能说通?
而原本还很心慌的裴寂,也放心了,他以为陈孝意的主动请缨,是在帮他的忙。
这时候,杨铭才将目光看向裴寂,史书证明,这个人是个吃里扒外的家伙,不可靠。
就是他和李世民,怂恿李渊造的反。
“血溅朝堂,成何体统?把地上的血都擦干净了。”
裴寂能说什么?只能打断牙齿往肚子里咽,捂着仍在出血的额头,一脸委屈的掏出怀里的布巾开始擦拭地面。
没人有会替他说话,因为帮他说话,就是得罪杨约。
事实一再证明,得罪杨约的人,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这件事明面上,杨铭会为杨约脱罪,但是在暗地里,他会密报杨广,但绝不会说杨约是去祭祖,而是顺路给杨素的坟添了些新土而已。
这叫大事化小,明面的奏报外加杨铭的密报,两者同阅,杨广必然会认为,事实应该是杨铭所说的那样的,只不过被御史台的人给放大了。
杨铭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杨约的同时,不让老爹对他生疑。
如果单纯给杨约翻案,杨广不怀疑才是见鬼了呢。
你把别人当傻子的时候,其实真正的傻子是你。
第309章 不孝有三
七月十五,祭祀太庙。
老杨家的太庙里,杨铭也就知道祖父杨坚和曾祖杨忠,再往上的一个都不认识,但是宗庙的记录当中,他们老杨家,是汉太尉杨震八世孙,五胡十六国时期燕国北平太守杨铉的后代,杨铉是杨坚的六世祖。
杨铉的有个儿子叫杨元寿,在北魏时期任武川镇司马,而众所周知,关陇集团就是六镇起义发的家,武川镇就是六镇之一。
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就是北魏时期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其中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李虎、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大将军侯莫陈顺、宇文导、贺兰祥、杨忠,都是武川镇出来的。
而关陇集团的第二代领袖宇文泰,是李世民的外曾祖父,李虎是李世民的曾祖父,这就是为什么,是唐代隋,李代杨,因为人家有这个底蕴。
而杨素,是汉太尉杨震的十六世孙,他们家的族谱可以追溯到杨震的儿子杨奉。
这就是为什么,是杨约代为主持祭祀,因为太庙最上面那个杨震的牌位,真的是他的祖宗。
什么事情,都没有祭祖大,杨约主持,杨铭领衔宗室,于太庙开始了盛大的祭祀礼。
杨约是负责主持,并不是他祭祖,而是他来协调太常寺、光禄寺、宗正寺、鸿胪寺来主持祭祀大典。
皇帝在,自然不用杨约统筹安排,而现在,杨广将这个任务交给杨约,杨约才有权力协调各个部门,准备贡品,准备祭词,清扫太庙,僧、道还摆坛社醮,鼓吹署还有鸣锣击鼓与弦乐伴奏。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都是杨约来总领,差不多相当于红白事的主持人。
而杨铭等一干宗室,要身着礼服,进入太庙之后,在大祭祀的引领下,什么时候跪,磕头几个,燃香几柱,口中念什么词,都是有规矩的。
祭祖过后,差不多半个月,杨广的回信从运河半道的一座行宫给送来了。
信上也是在询问杨铭,关于杨约的事情,到底是真是伪,一定要查清楚。
而这个时候,观王杨雄与黄凤麟陈孝意他们,也都查清楚了,当日祭祖的,确实是玄纵,并不是杨约。
华阴县那边,有人说见到的是杨约,有人说见到是杨玄纵,但是叔侄俩体型太像,面容又相仿,所以很容易混淆。
但是查看出入记录,以及城内摸底调查之后,基本确定,确实跟杨约没有关系。
杨雄完全是在走过场,整个过程一点都没有认真对待,黄凤麟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自己可以随便安排了,所以整个案子全都是他来负责记录查办的,陈孝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是应付差事。
裴寂这下彻底懵逼了,虽然他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但是这个时候不认错,下场会很惨的,他怕秦王找个由头,把他给办了。
于是他在朝会上主动请罪,说是自己疏忽大意,没有查清楚就蒙蔽了陛下,罪该万死。
这就叫聪明人,能屈能伸。
他这个态度,杨铭还真就不好弄他,因为御史台的风闻奏事,风闻两字本来就带着真假难辨的意味,意思是,只要你听说了,就得上奏,至于真假,皇帝自然会查清楚。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了,于是杨铭将杨雄他们查到的所有卷宗都整理好,以奏疏的形势上呈皇帝,随后他又以私人名义写了一封信,派人递送给老爹杨广。
当杨广收到这些卷宗的时候,已经临近十月份了,因为杨广现在,已经顺利抵达扬州,住进了江都宫。
江都是郡,首府是扬州。
他在去江都的路上,还捞到一个美人,是个有夫之妇,名为吴绛仙,被杨广封为崆峒夫人。
目下的杨广,最为宠幸此女,几乎日夜偷欢,不理政务,杨铭发来的卷宗,搁置了半个多月,他才从女人的香闺中脱出身来。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