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页(1 / 1)
('
这特么的,绝对亲孙子。
杨广心情大好,朝孙子笑道:
“可有读书?”
“没有,”杨瑞老实道,肯定没有啊,他今年才刚刚能把话讲利索,至今为止,认识的字不超过二十个。
杨广微笑点头,他觉得皇家的孩子,是需要早教的,三岁正合适,于是他给杨瑞找了两个老师。
一个是国子监祭酒韦澄,一个是司隶台大夫薛道衡。
杨广心里也知道,谁是有真才学的,所以这两个老师,都是大隋拔尖的大学者。
薛道衡,杨广本意是想弄死的,但是御史台给他的奏报中说,薛道衡自从返京之后,为人处世非常的低调,几乎和朝臣没有任何交集,除了秦王杨铭。
薛道衡的女儿薛池,经常来返于秦王府,好像跟自己的儿子还是幼时的玩伴,冲着杨铭的面子,杨广对薛道衡的杀心,暂时被压制下来。
杨瑞本来还能好好的耍几年,结果一入宫,就进入了苦逼的学习生涯。
杨坚不重视儿女的教育,但是杨广特别重视,因为他有意提升儒家的地位,儒家的正统在南方,其实也是提升南方氏族的地位。
“你阿娘近来可好?”萧皇后微笑问道。
杨瑞摇了摇头:“不知道,阿娘现在不与我一起住了。”
他这是说瞎话,杨茵绛教给他的,他们母子一切照旧,平时还在一个被窝里睡,但是杨茵绛猜到,父皇母后肯定会有此询问,所以费了一番苦心,教导儿子该怎么回话。
大众的观念里,似乎不该教导小孩说假话,但事实上在大隋的门阀当中,从小说假话,几乎是必修课。
这就是阶级差异。
儒家的所有学说,都是在教导人,但真正的既得利益者,则会从中看出更深一层的含义,所以学问在他们眼里,是为人所用的工具。
读书再好,并不能让你跨越阶级,只有将儒家的那一套彻底搞明白,才可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产阶级一直在苦心钻研《厚黑学》,《曾国藩家书》以及《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他们想改变命运。
韦澄和薛道衡,只是杨瑞学问上的导师,而杨瑞真正的人生导师,是杨广和杨铭。
国子监,是大隋的最高学府,能在里面读书的,家里至少都得有一个候。
事实上,出身候府的孩子,在国子监属于吃不开,没地位。
国子监所有老师学生,加在一起有一个固定的数量,一千零二十一人,除去祭酒、博士、助教、司业、监丞等等之外,学生只有七八七十八人,其中皇室占了两百二十一人。
就这样,杨瑞被自己亲爷爷亲奶奶,无情的扔进了国子监,而且每天下晌,薛道衡还得来给他补课。
一天的大部分之间,都被剥夺,杨瑞觉得自己生无可恋了。
……
宇文恺想出了一条绝佳的妙计,可以让皇帝心甘情愿的免掉他总监运河的差事。
从江都回来的路上,杨广曾几次召见宇文恺,询问该如何在突厥人面前,彰显我大隋国力之鼎盛,军威之雄壮。
当时的宇文恺就已经开始琢磨整理,他明白皇帝的意思,就是要在突厥人面前耀武扬威,震慑塞北。
说白了就是装逼。
装逼是需要面子工程的,于是宇文恺当时和皇帝琢磨出三样东西。
一是大帐,可容千人的大帐篷。
二是行殿,也就是可以行走的宫殿。
三是行城,可以行走的城池。
皇帝即将北巡,这三样东西,整个大隋除了宇文恺,别人做不出来,这无疑是最好的推辞了。
于是当天下午,宇文恺带着这三件顶级面子工程的图纸进宫了,然后向杨广陈述,我一心不能二用,要是去修运河,我可赶工不出来这三样东西。
于是杨广琢磨一下,觉得还是面子更重要,于是宇文恺的营造大监,安安稳稳的移交给了阎毗。
而阎毗将如历史记载的那样,总监永济渠。
阎毗这个人,出身非常牛逼,跟北周宇文家,联姻不断,一直都是亲戚。
大权臣宇文护,是阎毗的表叔,阎毗的媳妇,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儿清都公主。
他的两个儿子,后来在唐朝也混得非常牛逼,其中一个,超级出名,贡献了两幅传世佳作。
一幅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
一幅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大名鼎鼎的《十三帝图》,也就是《历代帝王图》。
这两件,都是顶级国宝,作者阎立本,阎毗的二儿子。
……
楚公府,杨铭和杨约玄感他们,先是聊了一些洛阳江都发生的事情,随后又聊到朝会上打架的事情。
杨玄感直呼痛快,虞世基虞世南兄弟俩,别看官做的很大,但是玄感是不放在眼里的,在他看来,这两人叫做一朝臣,也就是擅长逢迎,哄住了当今陛下,家族并没有实力和底蕴继续保持高位。
哪天一旦失宠,玄感会想办法把虞家直接整垮,这不是夸口,人家有这个实力。
关中人是打心眼里瞧不起南方人,世事变幻无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千年后反过来让人家瞧不起了。
事实上几百年后,关中就不行了,尤其是京北代替长安,成为华夏首都之后。
杨铭缓缓抿着杯里的酒,挥了挥手,示意那些舞女都下去。
楚公府上,舞伎献艺是必备曲目,他们家的舞伎比太乐署的质量都高。
“你们俩今后,不要再针对老二,等他把运河修成,再说,”杨铭淡淡道。
杨约听出了警告的意思,点了点头:
“陛下非常在意这条河,而且北巡塞外之后,也会从涿郡沿河而下,那么宇文恺势必需要加赶工期,一旦赶工,河北必反,哪用得着我们扯他的后腿,到时候看杨暕怎么收场。”
“你为什么认定了,河北一定会反呢?”杨铭好奇道。
杨约道:“因为粮食供应不足,别看陛下从江南调拨了两百万石,这是远远不够的,河南各大粮仓现在都是半空,剩下的都需供给关中,不会给民夫吃,而阎毗是河南人,肯定优先保障河南民夫的粮食供给,这样一来,山东河北就吃不饱,而此番征调,河北最多,它不反谁反?”
“杨中书说的在理,”站在杨约身后的李密道:“河北为旧齐故地,民心本就未归,加上汉王叛乱影响,其实眼下的河北,迫切的需要派遣一位能臣安抚治理,此番强加征调,恐出大乱。”
“乱了好,”杨玄感道:“乱了对殿下有利,也是扳倒齐王的一次绝佳机会。”
杨铭沉吟片刻,皱眉道:“如果届时真要大乱,尔等需助我速速安抚,以免事态扩大,波及更广。”
“这是自然,”杨约道:“殿下尽管关心,我会将一切都安排好。”
杨约他们与清河崔氏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因为两家是姻亲,老二杨玄纵的正妻,就是出身清河崔氏。
在河北,清河崔,博陵崔,范阳卢,这是最大的三家。
第335章 赏你一个美人
翌日朝会,杨广宣布了宇文恺的新差事,并将运河总监之权,交给了阎毗,阎毗从副背锅变成了总背锅。
他心里清楚,修建运河期间一旦起了民乱,顶罪的只能是他,所以他从这一刻开始,已经琢磨着将来怎么推锅。
还有一个消息,颇为震惊。
冀州,在地方行政改革之后,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曾经的冀州刺史,变成了信都郡太守,权力缩水一大截,从冀州刺史变成信都太守的韦圆成,挂了。
这是整个韦家,唯一一个与杨铭有交集的人,也是韦圆成,将堂妹韦盈介绍给的杨昭。
韦圆成才三十七岁,可谓是英年早逝了,最悲哀的是,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所以杨广当朝宣布,韦圆成的郧国公,由他的弟弟韦匡伯袭封。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