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1 / 1)

加入书签

('

他这是纳投名状呢,告诉一些杨铭本不该知道的事情,以获得杨铭的信任与好感。

杨铭点了点头,看样子老爹这次是铁了心让宇文述和老二背锅了。

“崔弘峻上任了?信都郡又要抽调多少人?”杨铭问道。

崔弘峻不单单是信都太守,还是赵王杨杲的长史,杨杲才多大点,眼下根本用不着长史,所以崔弘峻也就是先挂个名。

韦贞道:“七万人,但是崔弘峻没有告状的奏疏,想来是因为齐王的面子。”

“一个八万一个七万,他们哪有那么多人?”杨铭问道。

韦贞无奈道:“其中有妇人。”

女的都被征调了……

杨铭深吸一口气,看样子河北大乱,就在眼前了,关中、山西、河南,因为皇帝北巡抽调,兵力几近空虚,河北一旦起乱,拿什么镇压?

靠山东?山东不跟着反,就特么谢天谢地了。

杨铭突然间意识到,一场极大的危机,很可能就要降临了。

民乱和杨谅当初造反,可不一样,一个是老百姓上阵,一个是军府卫士,前者一旦起势,就是燎原之火。

自古燕赵多壮士,河北人造反,可不是开玩笑的,华夏几千年历史,这地方的人彪悍的一批。

眼看着杨铭沉默下去,看不出形势危急的韦贞,试探性问道:

“臣六天后,再来将小女接走?”

杨铭微微皱眉,还是没有说话。

河北一旦起乱,杨铭是肯定需要出面平叛的,老二把河北人得罪透了,他平叛,人家只会跟他玩命。

但是兵从何来?唯有招募一途,招募是要花钱的,国库的钱,杨铭不能轻易去动,因为国库也特么快没钱了。

这个时候,京兆韦氏就必须要拉拢了,因为人家有钱又有人。

“等她恢复好了,再说吧,”杨铭淡淡道。

韦贞瞬间大喜,他是聪明人,有些话是不需要杨铭点透的,他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那么从现在开始,京兆西眷房,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往秦王方向靠拢了。

当天晚上,杨铭回了一趟京师,他是深夜走的春明门,这里的守卫都是李靖的人,不会有人泄露他的行踪。

进了城之后,他直接去了高颎府上。

高颎没有睡,而是独自在书房,点灯查看着一幅河北地图。

他也意识到,要出问题了。

杨铭进来之后,高颎一句废话都没有,直接道:

“阎毗应该是察觉到情况不妙,所以才跑去了涿郡,他和杨暕一定闹得很不愉快,涿郡是边塞重镇,这里有当年幽州总管府的十一座军府,常驻兵员一万两千人,北靠突厥,一旦河北有事,他可连同涿郡太守元弘嗣拥兵自保,塞外王师只要及时赶来,他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这个人太精明了。”

涿郡,就是以前的幽州,治所在蓟县,也就是后世的天津蓟州区。

杨铭坐下后,点头道:“这个人的反应确实够快,他和杨暕到底怎么了?”

“权力之争,意见不合,”高颎道:“阎毗终究是行家里手,运河的事情他来做,问题不大,但就怕一个外行频频插手,两人肯定是闹掰了,就像齐王当初与宇文恺一样,如今阎毗跑到了涿郡,还真就不好说他什么,毕竟涿郡是运河的北面终点。”

然后,杨铭将从韦贞那里听来的告状一事,都告诉了高颎。

高颎听了之后,苦笑道:

“大家都在为自己考虑,谁都知道这么做,地方肯定会起民乱,河北那些地方官就是在担心这个,他们身处漩涡中心,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民乱一起,首先遭殃的就是他们,能不能活着都不一定。”

接着,高颎继续道:“杨暕和宇文述应该也意识到这一点,眼下已经奏请赵郡太守鱼俱罗,齐郡太守张须陀,上党郡太守吕永吉,使持节,并让宇文化及任东郡太守,使持节,就是为了防范万一。”

使持节,就是持节钦差,地方军政权力最高者,有斩杀官员的权力。

赵郡就是邯郸,在信都郡西边,齐郡就是济南,紧邻河北的清河郡,东郡就是河南安阳,北面就是河北的汲郡(河南卫辉市),这地方在大隋属于冀州。

上党郡,就是山西长治,往东就是河北的襄国郡和武安郡,太守吕永吉是杨坚的表弟,杨坚的妈吕苦桃是吕永吉的姑妈。

东西南四郡屯兵,围住河北,北面有涿郡以及从突厥赶来支援的王师,整个河北被包围了。

既要用你挖运河,还得防着点你造反,这特么叫什么事啊?河北也是倒了血霉了。

杨铭无奈道:“就怕他们这几个人不中用啊。”

“主要还是没兵,”高颎道:“人都被抽调去挖运河,他们这些使持节只能靠地方强行征募,就怕这么一来,他们的辖地也会出问题,所以还得靠关中,只有关中世家,才能拿出足够的兵。”

杨铭深表认同,点头道:“眼下我们就要做好准备了,如果关中届时连三五万人都征募不上来,河北的乱子可就大发了。”

第349章 我有一策

离开高颎府上之后,杨铭直接去了楚公府见杨约,将自己对形式的判断都描述给对方。

杨约这边拍胸脯保证,将来一旦有事,弘农杨这边能给杨铭准备五千人,五千马,外加军械粮草。

这还不是最大限度的,而是视情况而定,总之杨约在杨铭身上,是肯下血本的。

“河北一旦起乱,殿下前期一定要拖,拖至越乱越好,事情闹得越大,才能将杨暕彻底拉下来,”杨约随意披了一件衣服,在屋内与杨铭密谋道。

在他看来,平叛不能着急,要拖,如果河北只是一两个郡民变,杨铭都没有机会领兵平叛,杨暕也不会有多大罪。

只有闹得整个河北遍布烽烟,关中才可能总动员。

杨铭点了点头:“高公也是这个意思,长痛不如短痛,只有这次彻底闹大,才能给父皇一个警示,免得再起工程。”

“唉……”杨约叹息一声:“万石有信给我,他在河间郡眼下非常难,县城空虚,百业俱废,人都被征调走了,只能见到老弱孩童,流于街市乞讨,官府每日在城内收敛的饿殍,有上百具之多,我已经回信告诉他,万不得已时,弃城跑吧。”

“丢城失地,可是死罪,”杨铭道:“他要是敢这么做,我将来可保不了他。”

杨约苦着脸道:“那能如何?河间郡的军府都抽光了,万石眼下就靠着官府的百十来个人,和他的三百部曲,若遇民乱,只有等死的份。”

“一郡的官府,怎么才一百多人?”杨铭愣道。

杨约无奈道:“都被抽走了,河北这一次被抽走了一百二十多万人,人太多了,官府衙役需要跟着去监督劳作,以防民变。”

杨铭彻底无语了,一郡太守都成了这副样子,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怪不得阎毗跑的那么快。

“你告诉万石,让他跑的时候做做样子,别特么就知道跑,”杨铭沉声道。

杨约点头道:“我已经嘱咐给他了,发觉情形不对,就赶紧花钱在当地招募一些人,能守就守,守不住就往北边的涿郡跑,涿郡的边境军府,总归是不能抽调的。”

他也只能往涿郡跑了,河间郡就是河北沧州市,往东就是渤海,他是真没地方可以跑,只能往北找阎毗和元弘嗣。

边境军府责任巨大,不在抽调之列,也就是说,河北一旦乱起来,只有这个地方能保命。

杨铭皱眉道:“怎么会成这个样子,运河工程起初议定的,是需要征调两百万人,但也不是一下子就征走这么多啊,御河是你监的工,前期投入的民力没有那么多吧?”

“前期是最复杂的,当然不需要那么多人,”杨约道:“可见杨暕这是要赶工期了,陛下定的是一年,但是他北巡之后,会从涿郡返程,据我估计,杨暕八成是想在陛下抵达涿郡之前,建成运河。”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