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页(1 / 1)
('
出门在外,军心必须稳定,史万岁的请辞,也太不是时候了。
这时候,苏威看向郭荣,笑道:
“从前也不是没有这个先例,如果老夫没记错的话,仁寿四年,秦王便兼任右武卫、右领军府两卫大将军,军府事务虽然繁琐,但下面还有像蒲城公(郭荣)这样的人劳心操持着,秦王肩上的担子重不重,也要看下面的人是否得力,如果都如蒲城公这般,秦王会非常轻松。”
明捧暗贬。
苏威明着是夸奖郭荣是个干才,却也在暗示对方,你就是那个下面的人,不要想着往上爬了。
郭荣不好说什么了,因为他反驳的话,等于在说左屯卫的那两个将军不行,所以才会让秦王劳累。
左屯卫的麦铁杖和张定和,一个是陛下的人,一个史万岁的人,能不惹最好不要惹。
宇文述道:“苏公也要考虑齐王的感受嘛,齐王眼下为长,兼任右备身府,如果秦王兼任两府,您觉得合适嘛?”
“怎么不合适?”杨玄感反驳道:“难道秦王身兼两府,齐王就不是兄长了吗?兄长怎么都是兄长,不会因为弟弟多兼一个军府,就能改变。”
宇文述借机道:“那么玄感也是认同长兄为大了?”
“当然认同,”杨玄感完全不上套,道:“天下皆知,秦王长兄乃元德太子,二兄为齐王。”
“然太子已故,齐王是不是长兄呢?”宇文述追问道。
高颎担心玄感失言,立即插嘴道:“尔为臣子,不要妄议皇子,太子新丧,举国悲悸,许国公竟不能体谅陛下乎?”
宇文述一愣,瞬间冒出一身冷汗,赶忙偷偷打量了皇帝一眼,见无异状,稍稍安心一些,但这个话题也是不敢再说了。
杨广面无表情,淡淡道:“众卿接着议,朕在听着。”
接下来,大家又开始商议。
高颎眼下是从一品的光禄大夫,座位与杨铭之间,隔着好几个人,不方便私聊。
他算是看出来了,杨铭不能去争这个位置,只能保举他人接任,免得得罪太多人。
涉及到自身利益,谁都不会让,尤其是眼下,但凡有点机会的,都在想着把杨铭给推出去,然后他们再争。
史万岁这个笨蛋,提前怎么不商量一下?这下好了,大家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第353章 八议免罪
这是大将军,不是将军,将军还可以靠着超硬的背景再加上有足够地位的人举荐,才能担任,比如杨玄挺杨恭道这样的。
但是大将军,必须在军中有威望,这是硬性条件,哪怕是你是个文官,但军中服你也行。
眼下最符合的条件的人选,有几个,一个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一个是卫尉寺卿兼刑部侍郎,曾经还做过右领左右府大将军的卫玄,卫文升。
还有就是不比史万岁小多少的韩僧寿、韩洪兄弟俩,以及参加过平定尉迟迥叛乱,隋灭陈之战,北击突厥的兵部尚书段文振,外加前任陕州刺史,现为宗正寺卿的杨义臣。
这几个,可能性比较大。
剩下的什么周法尚、张定和、屈突通、郭荣、独孤盛,也有机会。
最离谱的是杨约和杨玄感,也有人举荐。
史万岁一脸铁青,都不好意思再看杨铭,请辞之前谁能想到会是这种局面?这可是招下麻烦了。
杨铭一直都没有说话,以至于大家一直在悄悄打量着他,举荐人选时,说话也留有余地,生怕惹毛了杨铭。
毕竟杨铭前段时间还在朝会上殴打虞世基,指着宇文述和来护儿的鼻子大骂,这样的暴脾气属实惹不起。
杨广见儿子始终不说话,于是问道:
“秦王有意兼任吗?”
此言一出,殿内鸦雀无声。
“儿臣无意兼任,”杨铭答道。
这下不但高颎放心,其他人也都放心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没了,那就好说了,剩下的咱们谁也不比谁差多少,大家机会平等,公平竞争。
杨广好奇道:“秦王心中可有属意人选?”
这下子,大家的心有都跟着提了起来,毕竟杨铭虽然自己不干,但人家话非常有分量。
“儿臣举荐观城公韦约,接任,”杨铭道。
啊?杨广蒙蔽了……
殿内顿时哗然,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要不是韦约现在是逍遥公韦夐唯一在世的儿子,满朝诸公都快把这个人忘了。
但是杨广没忘,因为韦约曾经还当过晋王府的法曹。
宇文述他们也是懵逼的,怎么个情况啊?杨铭怎么会举荐韦家的人?他们私下有什么交易?
妙啊,高颎心中叫好,韦约这个人,绝对不可能接任大将军,除了有钱,要什么没什么,他有什么资格代替史万岁?
但杨铭这一招非常绝,等于是在挑拨离间,韦家那边肯定会立即派人询问韦约,到底怎么回事?你想干什么?吃里扒外?
这样一来,太子妃的勋国公房,不起疑心也要起疑心了,原本铁板一块的京兆韦,因为杨铭一句话,可能会出现内部危机。
“韦约,罪臣也,他有什么资格继任大将军?”虞世基不长心啊,又出来怼杨铭了。
这话一出,宇文述和来护儿同时心叫不好,你个傻逼,韦家跟咱们是一伙的,你搞什么鬼啊?
果然,这话有人不爱听了。
眼下的朝堂,姓韦的可是不少,刚给自己闺女牵线搭桥,又是同族,黄门侍郎韦贞不可能不站出来:
“至尊当年对观城公,不过是一番训斥之语,只是认为观城公德行有失,怎么到你这,就成罪臣了?爵位尚在,俸禄也在,何为罪臣?”
司隶别驾韦福子,也站出来嘲讽道:“不会是虞侍郎给定的罪吧?敢问您是什么爵位啊?”
“他有个屁的爵位,”右备身府将军韦匡伯说话更难听:“也就是个金紫光禄大夫。”
“还是秦王上次打的太轻,让他这么快就好了,”秘书丞韦万顷道。
虞世基脸红脖子粗,心知一时失言,犯了众怒。
他一个南方上来的,敢跟人家本地户对线,那不是找死吗?
杨广有心护他,都不好护。
“秦王为什么会举荐韦约呢?”杨广一开口,等于强行打断他们的对线。
因为我想挑拨离间……杨铭答道:“韦约为逍遥公之子,上庸公(韦世康)之弟,威望足够,何况右屯卫多为关中人,韦约也是关中人,方便管理。”
这话明显站不住脚,没听说过军府大将军是按户口本举荐的。
“此言大谬,”郭荣站出来道:“十六卫大多都是关中人,难不成十六卫大将军都让关中人来做?”
说罢,郭荣朝杨广行礼道:“臣自荐,出任右屯卫大将军。”
此话一出,顿时惹来殿内一阵冷嘲热讽,他无意间给杨铭挡箭了。
“郭荣想做,那就让他做好了,”杨铭道。
“儿戏!”杨广怒斥一句,老三今天是怎么了?怎么净说一些糊涂话?
郭荣反倒是不好意思了,因为他猜不出杨铭这句话是不是在说反话,挖苦他。
杨铭对这个位置,不怎么在意,无论谁去做,都动不了史万岁在右屯卫的根基,想要架空对方,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杨广思来想去,决定给长孙晟,毕竟这次北巡,长孙晟出了大力,如今已经带着启民可汗到榆林郡迎接他了。
皇帝一开口,没人再争了,毕竟皇帝的脾气,大家都知道,强行反对,那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本来朝会议到这里,也就要结束了,结果大理寺这边,有吏员呈上来一封奏疏。
大隋的规矩就是这样,各部衙门如有要事,可以直接递呈朝会。
大理寺卿郑善果阅完之后,不敢怠慢,赶紧交给内侍高野,呈给了杨广。
这封奏疏,是告状的,告状的人叫元善,现任洛阳法曹,他告的是赵国公独孤纂的闺女,杀人枉法。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