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页(1 / 1)
('
“胜败乃兵家常事,鱼俱罗之败,败于兵力不足,加上对方早有防备,在堂阳县以逸待劳,当年我率军进入河北,曾路过此地,这里地势平坦,无险可依,无势可借,不宜决战,由此可见,那个高应年选在这里迎击鱼俱罗,是早有预谋的,应是知兵之人。”
接着,李靖看向杨铭,道:“鱼俱罗身为赵郡太守,熟悉河北地形,我以为,还是应该用他,其他人可为辅助,以史大郎为上选。”
杨铭点了点头:“吃一堑长一智嘛,不应因一时之失,就彻底否定一个人,这样吧,传我令,着山西境内,太原、上党、临汾、绛郡,募兵一万人,以鱼俱罗为行军总管,乔钟葵为总管长史,史怀义为总管参军,务必于一个月内,平定叛乱。”
众人纷纷点头。
韦津和韦约这对堂兄弟对视一眼,深感杨铭处事果断,怪不得平汉王,灭土谷浑都是人家去,确实是厉害。
人家这样的安排,用意明显,乔钟葵和史怀义,说白了就是去盯着鱼俱罗的,让鱼俱罗完全遵照杨铭的意思办。
兄弟俩离开王府之后,同乘一车,韦津沉声道:
“你觉得,秦王不会是故意想让鱼俱罗输吧?好让更多的人对齐王不满。”
韦约顿时皱眉道:“你怎么想的?这么大的叛乱,秦王会在这个上面打主意?不要这么小心眼,你知道人家为什么病了吗?”
“为什么吗?”韦津好奇道。
韦约破口道:“被齐王给气的,河北那边告状的信函一封接一封,听说已经死了十几万人了。”
“他还能因为这个生气?”韦津不太理解。
韦约叹息一声:“刚开始我也不理解,工程死人,很正常的事情嘛,但实情是,秦王确实是因为河北百姓受难,民不聊生,而导致彻夜难眠。”
韦津好奇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韦约嘿嘿笑道:“秦王府文学杜如晦不是娶了韦彤的闺女吗?我从她那知道的。”
韦津皱眉沉默许久,叹息道:“还是杨素和裴矩厉害啊,咱们家也是时运不济,谁能想到太子会早夭呢。”
“咱们眼下应该和齐王划清关系,保持中立,再观后效,”韦约小声道。
韦津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王府内,高玥突然来找,而且希望与杨铭单独交谈。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眼下丈夫虚弱,杨茵绛不放心,蹙眉道:
“有什么事情,连我都不能知道吗?”
高玥点了点头:“我只跟殿下一个人说,王妃想知道的话,可以以后询问殿下。”
“暖冬凉夏也不能留?”杨茵绛皱眉道。
高玥摇了摇头:“不可对第二人言。”
杨茵绛沉吟片刻,看向暖冬凉夏,道:“搜她的身子,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
杨铭忍不住笑了:
“至于吗?又不是外人,不用搜了,你们都先出去吧。”
第364章 辽西走廊
高玥来找,杨铭本以为不是什么大事,一个女人家能有什么大事?
实际上,却是一件顶破天的大事。
眼下住在秦王府的高玥随从,只有七人,住在晋阳楼的,有四十五人。
高玥来找杨铭,是要告诉他,两个月前,她有三个随从不告而别,离开了京师。
本来高玥不怎么当回事,心里盘算着人各有志,自己的随从本来很多就是旧齐遗民,自己早已不是公主,人家没必要再跟着她受罪。
结果就在前几天,晋阳楼那边,又走了七八个,高玥这下子觉得不对劲了,于是她去了一趟晋阳楼,询问留下的人,这些人为什么要走。
起初,没人告诉她,但后来在高玥用计诱导之下,得以知道事实。
高句丽那边,有人从去年开始,已经在积极笼络旧齐遗民,其目的如何,高玥也不清楚,但她知道不会是好事。
她的随从多是渤海人氏,离京之后,多半也是返回渤海,如果被高句丽利用,只怕又要有一场祸事临头。
高玥心里很清楚,眼下的大隋已经是蒸蒸日上的大一统王朝,关东氏族大多已经依附,这种情况下想要光复大齐,无异于以卵击石。
她来找杨铭,是希望杨铭能出手,想办法将此事消弭于无形,因为他怕那些有心复国的人,会拖累更多的人。
做为齐人,她不愿看到齐地再起烽火,百姓再遭苦难。
齐,已经亡了。
杨铭听完之后,第一时间将苏烈喊了进来,
“你带人去一趟晋阳楼,将高玥所有的随从都看好了,一个不能走脱,所有人严加盘问,其言不实者,剐!”
高玥瞬间花容失色,赶忙跪下哭诉:
“求殿下放他们一马吧?他们至今没走,可知他们与我一样,是心向大隋的,求殿下开恩。”
杨铭摆了摆手,苏烈点头离开。
“大事攸关,容不得我心慈,”杨铭从榻上下来,扶起高玥道:
“你能将这件事情告诉我,我很感激,但你要明白,如果旧齐那帮遗民与高句丽勾结,侵入我大隋边境,河北山东立时就要大乱了,高句丽非我族类,一旦入境必是生灵涂炭之局,你是渤海人,安忍见此惨象?”
渤海郡,就是河北沧州一带,跟杨万石的河间郡,那是挨着的,眼下的渤海太守,是高颎的长子高盛道。
高玥哭个不停,梨花带雨的,不断的恳求杨铭放过他们。
杨铭起身皱眉道:“你放心,只要他们说实话,我一个不会动,凡是真心向着大隋的,我都会好生安顿。”
内外勾结,这特么可是大事,但是杨铭不认为旧齐遗民还能翻起多大浪来。
北周时期,就已经杀了一拨,大隋立国之后,齐地骚乱,杨素又杀了一拨,杨俊就任并州总管之后,也杀了一拨。
这么一茬一茬的杀,韭菜也顶不住啊。
何况高句丽真要犯境,首先得打辽东郡(沈阳),接下来还有燕郡(辽阳),柳城郡(锦州),这三郡在一条线上,组成了辽西走廊。
辽西走廊,是连接东北与关内的通道,锦州更是整个辽西走廊的咽喉所在,因此在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屡屡对关外用兵,必须控制锦州一线。
但大隋很不方便,因为在隋朝时期,辽西走廊淤出,泥沼遍布、极难通行。
这是地理因素,辽宁地区被称为“六山一水三分田”,但它这个一水,都集中在了辽西走廊。
辽水、小辽水、大梁水、白狼水、真水、玄水、卢水,都在这,以至于这一条线,就跟一条沼泽地差不多。
开皇年间杨谅打高句丽,输就输在这个地方,中原大军来到这里之后,水土不服,又逢雨季,军中疫病流行,就这么给败了。
辽东太守是邓暠,燕郡太守是韦云起,柳城太守杨林甫。
韦云起眼下可是在京师呢,为什么不去地方呢?因为燕郡这个地方,都是粟末和靺鞨人内迁过来的,住在这里的汉人,有没有一千都不一定,属于名义上归大隋,但大隋并没有多少实际控制权。
一个下下郡,太守才六品,而韦云起现在是骠骑大将军,按照大隋的传统,身兼数职的话,哪个级别高,你干哪个。
这条辽西走廊,在非战争期间,几乎荒无人烟。
但是这里一直分布着哨卫,专门用来盯着高句丽,何况辽西走廊的尽头,还有临渝关,也就是山海关,你打不进临渝关,就别想打进涿郡。
杨铭接下来,又询问了高玥是否知道高应年这个人,高玥回答不知,但杨铭不会因此将这个人排除在旧齐遗民的行列之外。
因为太巧了,去年高句丽开始联系旧齐遗民,今年就有一个姓高的造反,你能说他们没勾结吗?
晋阳楼,高玥剩下的随从,无论男女,眼下全部被绑手绑脚,严刑拷打。
苏烈不太懂用刑,但是王府部曲里面,有人懂,朱三力就是行家。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