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页(1 / 1)

加入书签

('

怪不得历史上很多皇帝好色,因为只有这种最原始的欲望,才可以让神经放松下来。

期间,杨铭又询问了关于太子冼马的人选,杨广这边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说是会慢慢甄选。

杨铭提到了王劭,杨广嗤之以鼻,直接给否定了,认为对方就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

离开两仪殿之后,杨铭只觉整个神经都是紧绷着的。

于是他离宫了,去了一趟秦王府,因为只有高玥这样新鲜而美味的肉体,可以让他舒缓下来。

这不是沉迷肉欲,只是缓解情绪的一种方式。

第415章 东宫新面孔

杨弘胜的安排,是为了方便以后出行做准备的。

常年憋在皇宫,这不是正常人可以承受的,但是杨铭又不希望自己的出行情况被太多人知晓,所以这个位置必须换人。

如果他是去大兴宫,走三门即可,如果是出宫,最后一道门就成了昭阳门,而昭阳门是独孤怀恩亲自坐镇的,任何人员的出入都有备案,备案也只有皇帝一个人能看到。

出了宫城,还要走朱雀门,朱雀门是左监门府大将军窦抗亲自坐镇,杨铭和窦抗是老相识,当年的仁寿宫之变,就是窦抗和杨智积在杨铭的暗示下,闯入仁寿宫,接管宫城,迎杨广继位。

杨茵绛要吩咐堂弟杨弘胜的,自然就是让他把嘴巴闭紧点,把下面人管好点,任何关于杨铭的出行情况都不能泄露出去,就算是他亲爹杨岳都不行。

因为杨岳现在的老婆,姓韦,是太子妃韦盈的亲姐姐。

大隋皇宫禁卫,皆为关中子弟,其中脉络关系错综复杂,杨铭现在是所有人的重点关注对象,自然会有人在私底下打听杨铭的情况。

这就是为什么杨铭会有一种孤独感,因为他觉得身边没有多少人是值得信任的。

赤条条的躺在高玥怀里,杨铭的心绪暂时得到了安抚,高玥也在一点一点的帮他擦拭着身上的汗水。

不过他没有停留多久,便起身离开了王府,就像一个提起裤子不认账的嫖客。

患得患失的高玥望着杨铭离开的背影,幽幽叹息,她也觉得很孤独。

回宫之后,杨铭在承恩殿与自己的属官聚首,如今的大家,一个个的脸上都洋溢着志得意满。

魏征也在这里,不过暂时被安排成了一个整理卷宗的小吏。

这是杨铭入驻东宫之后,第一次和众人聚头商议国事,因为今天人都来全了,所以他有必要见见那几位生面孔。

开皇年间,杨勇只有初一、十五参加朝会,剩下的时间都在东宫主持小朝会。

但现在不同了,杨铭每天都要参加朝会,而东宫的小会议,没有那么多精力主持,所以他急需一个太子冼马。

李纲这老小子,被吏部给捞上来了,他竟然被贬去了扶风郡做了一个郡丞。

“数年不见,李公老当益壮,令人欣慰,”杨铭笑道。

李纲老脸一红:“再逢小殿下,竟已过了十年之久,世事变迁令人唏嘘。”

他当年从杨勇的太子冼马离任之后,去做了尚书右丞,是右仆射的佐官,那时候右仆射是杨素,于是他把杨素给得罪了,后来右仆射换成了苏威,他又把苏威给得罪了。

原因就是李纲只会做臣,不会做官,臣和官是两个概念。

诸事为国为皇帝,就是不考虑上司的感受,不得罪人才见了鬼了。

杨铭看向元文都,笑道:“文都是初任,有些不懂的地方,还要多多向李公请教。”

元文都赶忙起身,朝着李纲行了一个弟子礼,道:“末学后进,今后还要倚仗李公,若有不妥冒犯之处,李公只管训诫。”

“不敢不敢,”李纲起身道:“都是为太子效力,只求政务不失,虽不能面面俱到,但求尽善尽美。”

他们俩,是东宫最重要的门下坊主官,两位左庶子,加上太子冼马,一共就这三个人,有劝谏杨铭的资格。

接下来,杨铭又看向陈叔达:“没有打招呼,就将你调入东宫,还忘不要怪罪唐突。”

“臣下岂敢?”陈叔达赶忙起身道:“能为太子效力,是臣的荣幸。”

杨铭抬了抬手,示意对方坐下,然后又看向风尘仆仆,最后一个赶回京师的封德彝,

“德彝与卢赤松,谁兄谁弟?”

封德彝跟杨铭不会见外,因为他清楚,自己绝对算得上太子的心腹,因为他是杨素临终前托付给杨铭的,而太子妃又是杨茵绛,所以他在杨铭夫妇这里,都算自己人。

封德彝笑道:“回殿下,略长一年,侥幸为兄。”

卢赤松,是卢思道的儿子。

房玄龄这才惊讶道:“封兄竟与卢大儒是亲戚?”

卢思道入隋后,官做的不大,最高也就是五品,但是在北齐的时候,已经是门下省给事黄门侍郎了,而且这个人名气太大,在北方士子当中,极受推崇。

封德彝点头道:“实为家母亲兄,在下亲舅。”

“原来如此……”房玄龄与众人这才恍然。

房玄龄他们这都是小辈,大一辈的其实都知道这个情况,封德彝也属于齐臣之后,人家祖父是北齐的太保,曾祖是北魏的司空,要不然他爹能娶了人家范阳卢氏的闺女?

杨铭继续问道:“你这个表弟,现在于何处任职?”

封德彝答道:“今在渭源县做县令。”

杨铭点了点头,渭源县听名字也知道,这是渭水的源头所在,就像河源郡,是黄河源头所在一样,隶属陇西郡。

这个卢赤松肯定不如他爹,但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去,杨铭有意用一用,毕竟这个人姓卢,出身范阳卢氏的北祖大房,内史令卢楚,也是北祖,不过是帝师房,算是很近的亲戚了。

杨铭点头道:“东宫的两坊三寺,人员大量紧缺,我跟吏部打个招呼,把卢赤松要过来吧。”

“非臣举贤不避亲,卢赤松之才,臣所不及,”封德彝赶忙道。

杨铭笑道:“德彝过谦了,能被楚公看重的人,岂是一个卢赤松所能比较。”

对待自己这帮手下,杨铭说话也是需要注意的,要照顾到每一个人感受,不管封德彝是否真心觉得比不上他那个表弟,但是杨铭这番话,他一定爱听。

门下坊和典书坊的四名左右庶子,都配全了,但是下面的内舍人、管记舍人、宣令舍人、主事令史,还远远不够。

比如门下坊内舍人的编制为四人,眼下只有房玄龄和薛收。

薛收这小子今年才十八岁,但却是杨铭要重点培养的人物,毕竟他是历史上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伯褒(薛收字)住在薛司隶府上,还是在京师另有住处?”杨铭问到。

薛收,典型的文人长相,而且还挺帅,来东宫之前,姐姐薛池就打招呼了,务必尽心尽责,辅佐太子。

而他也知道姐姐和太子是发小。

“不便住在伯父府上,其中缘由,殿下是知道的,”薛收嘿嘿笑道。

因为他是被薛道衡过继出去的,肯定不方便住进薛道衡家,人家现在有亲爹,也姓薛,叫薛孺,不差钱,眼下在襄城郡做郡丞,太守是李建成。

薛孺想在京师给儿子置办一座宅子,洒洒水啦。

杨铭笑道:“初入仕,要学习的地方多着呢,好好跟着玄龄做事。”

“殿下放心,伯父(薛道衡)来之前都有嘱托,”薛收道。

接下来,杨铭又嘱咐了乔淳已,崔处仁等人一番,便让他们开始着手整理卷宗。

现在的他们,正处在一个接手的阶段,很多业务完全不熟悉,每天需要来往于三省,求取一些备案卷宗,好做整理。

东宫小朝会,是可以参议国事的,而杨铭今后在大朝会上的所有言行,就是从小朝会议出来的。

他们负责对接杨铭,杨铭负责对接皇帝,太子对国策有着极大的干预权,而他们负责干预太子。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