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页(1 / 1)
('
长孙无忌什么都没有说,扭头走了。当天晚上,无忌等到母亲从病房出来,然后拉着母亲来到一颗小树底下,道:“今后咱们的日子,恐怕是不好过了,我还好说,在东宫侍奉太子,他们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是阿娘和妹妹,恐怕少不了受气。”高氏皱眉道:“他们不敢乱来吧?”面对老娘的幼稚,长孙无忌有点无语:“人家才是一家人,这么多年,他们三个何曾给过阿娘好脸色?若是阿爷真的……阿娘还是早做谋划吧。”“唉……”高氏叹息道:“我又能如何谋划呢?家里不是我掌权,我就算有心移居它处,也没有那个本钱啊,何况离家孀居,于名节有损。”长孙无忌道:“不要在意名节了,说不定到时候人家们都会赶咱们走,没钱找舅舅借点,我也可以跟恩师借点。”他的恩师,就是李百药,李百药有个屁的钱,早花光了,指望高士廉还靠谱一点。高氏沉默半晌,叹息道:“此事再说吧,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愿离家。”长孙无忌见劝不动,也只能暂时作罢,毕竟他才十一岁,能看出长孙兄弟会把他们赶出家门,已经很厉害了,至于如何应对,他一时间也想不明白。眼下的无忌,和好基友李世民都在东宫,两人如今接触的机会又多了,而且多了一个拖油瓶杨瑞。三人在宫里闲逛的时候,不是世民背杨瑞,就是无忌背杨瑞,毕竟杨瑞还小,没他俩走得快。“我早就看你那三个哥哥不顺眼了,”李世民直接道:“行布自以为是,安业奸诈卑鄙,老二恒业就是个墙头草,指望他维护你们母子,你还不如指望我。”“唉……”无忌背着杨瑞,走在内宫的行道上,道:“家里的事务阿娘完全插不上手,京师的宅邸又贵,她那点存蓄,连个院墙都买不了,你能不能借我点?”“我比你还穷,”世民笑道:“别忘了,我在家里是老二,我哪来的钱?我那大哥抠抠索索的,我跟他借也借不出来多少。”说罢,李世民朝无忌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你背上有个大金主。开什么玩笑?我能张嘴跟小殿下借钱吗?长孙无忌回瞪了他一眼。杨瑞有钱吗?他有个屁,他当河东王那两年,河东上缴的赋税,都被他爹娘划走了,他压根就没有见过钱。“李祭酒你也别指望,”李世民打击道:“别看他那宅子大的要命,他库里只怕都是空的,你没见他喝酒都是蹭的杜如晦吗?”长孙无忌越来越灰心,仰天叹息道:“想在京师求个安身之所,就这么难吗?”“不难,”这时候,杨瑞终于说话了:“我知道母妃有很多空置的宅子,你想要吗?”杨茵绛那是顶级大财主,丈夫的钱,她管着,还总是吃娘家的,而娘家又是京师首富。别看杨瑞年纪小,这可是杨铭和杨茵绛的嫡长,打小偷听的话多了,虽然还没有养成心机,但是说话套路,是完全模仿爹娘的。李世民赶忙给长孙无忌使眼色,见对方一脸不好意思,于是帮忙道:“无忌将来恐无栖身之所,殿下不忍见他流落街头吧?”“你若流落街头,我也不忍,”杨瑞拍了拍无忌肩膀,道:“我会央求母妃的,你落脚的问题无需担忧,我总不会让你连个住处都没有。”长孙无忌顿时一脸感激,道:“殿下现在先不要着急请示太子妃,事情还没有眉目,也许将来用不着殿下帮忙。”“好的,你我不必见外,凡有难处,但说无妨,”杨瑞点了点头,不吭声了。长孙无忌心花怒放,背着杨瑞走路也更有劲了。李世民也开心,张嘴起了一个调子,于是三个小家伙高声吟唱,于余晖中返回东宫。第422章 启民之死六月十一日,杨铭在朝会上接见了一名来自东突厥的使者,从而得知,东突厥大可汗,启民可汗在一个半月之前,病逝了。谁为继承人,大隋这边是要表态的,因为大隋的态度非常重要。启民可汗有五个儿子,长子阿史那·咄吉世,次子阿史那·俟利弗,三子阿史那·咄苾,四子阿史那·步利,五子阿史那·叱吉。朝中大臣对此竟然还有议论,这用的着论吗?只看这次突厥来大隋的使者康鞘利,是老大阿史那·咄吉世的心腹,就知道人家已经控制东突厥了。这个时候大隋要是支持其他人,与东突厥的关系立即就会闹僵,毕竟突厥也是长子继承。既然自己有做主的权利,又知道历史走向,于是杨铭直接道:“关于突厥继承人选,大隋拥护启民可汗的长子咄吉世继位,你可以将我们的态度告知他。”康鞘利顿时放心,说道:“那么,按照我们突厥的习俗,咄吉世可以续娶义成公主,请大隋太子准允。”“当然准允,”杨铭笑道:“请转告少可汗,大隋对于大可汗的去世,深感痛心,鸿胪寺会准备祭品,请特勒一并带回。”“感谢大隋太子,愿我两国永世交好。”康鞘利朝杨铭行了一个捶胸礼。杨铭本来是兼着鸿胪寺卿的,但现在是太子,自然什么都不需要兼了,少卿是陈叔明和宇文士及,两人资格都不够接任,于是杨铭从尚书省将房彦谦调过来,接任鸿胪寺。这个部门是管接待外宾的,康鞘利在突厥的官名是特勒,大概意思是特别勤务人员,官不低了。因为突厥官制,最高的就是叶护、设、特勒。叶护是突厥分部落之长,设是掌管兵权的军事统帅,特勤一般都是大可汗的儿子弟弟或是外甥侄子担任。比如长子阿史那·咄吉世,就是历史上的始毕可汗,他的四个弟弟,都是设。其中老三阿史那·咄苾,就是大名鼎鼎的颉利可汗。义成公主,本来是大隋嫁给启民的和亲公主,如今始毕可汗继位,就可以续娶,继续做突厥的可贺敦。身在京师的康鞘利,自然要去探望长孙晟,因为长孙是突厥的好朋友,尤其与启民可汗有患难之交,在突厥是很受尊重的。长孙晟在与康鞘利见面之后的当天晚上,过世了。启民、长孙晟这对老朋友,于同年去世,相差不足两个月。杨铭亲自前往吊唁。长孙这里,收藏着一件东西,东突厥大汗节杖,这个节杖,是启民当初与长孙晟分别的时候,送给对方的,只要持有此节,草原各部落都需以礼相待。换句话说,长孙晟在草原是可以横着走的,因为启民最落魄的那段流亡生涯,陪在他身边的就是长孙晟,虽然两人当时各怀鬼胎,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但日久生情嘛,结下了很深厚的友谊。康鞘利也是非常哀伤,亲自带人帮着操持丧事,不过他还是请求杨铭,希望能够将节杖带回东突厥。“此物非长孙公不能持有,恳请大隋太子,准许我将此物带回突厥。”一个节杖,是一种特殊身份的加持,但是这个节杖只有长孙晟拿着才管用,其他人,人家突厥不认。杨铭准了:“就请特勒带回突厥吧。”历史上,杨广同志有一段非常丢人的经历,他的第二次北巡,在雁门郡被始毕可汗率领的大军给围了,差点就挂了。当时杨广同志就说过一句话: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意思是,长孙晟要是活着,突厥不会这么干,由此可见,长孙晟实为大隋与突厥之间最重要的一条纽带。而如今,这条纽带断了。当晚,杨铭在东宫与属官们议事,议的就是突厥的事情,新任鸿胪寺卿房彦谦也被召来了。杨铭皱眉道:“启民这一死,我大隋北方边塞恐出问题,孝冲(房彦谦字)务要善待突厥使者,免生异心。”房彦谦点头道:“咄吉世正值壮年,必不类其父那般持重老成,太子的担忧是很有必要的。”杨铭心里肯定是不愿意讨好突厥,但是两国外交就是这么玩的,你不示好,人家举兵侵犯边境,受苦受难的还是大隋的老百姓。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