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页(1 / 1)

加入书签

('

裴淑英转头笑道:“梁王惩罚的太轻了,如此大过,若不重惩,今后恐会再犯。”

杨浩一愣:“那弟妹觉得,应当如何?”

裴淑英抿嘴一笑,看向殿内亲族,沉声道:

“裴慎贬为庶人,逐回原籍,营地当中一干闹事者,全部逐回河东,无太子令,今后不得离开河东一步,无礼之奴婢,重者杖死,轻者遣散。”

说罢,裴淑英起身道:“请太子准允。”

这下好了,殿内老裴家的人都懵逼了,谁也没有想到,对他们下狠手的,竟然是自己人。

裴蕴聪明啊,赶忙道:“臣等甘愿领罪。”

人家看的通透,心知裴淑英这是在保家族,不然处罚的太轻,陛下若是知道了,他们过不了关。

但是裴慎看不出火候啊,你是咱家的闺女,怎么能把我贬为庶人呢?我这一支六代为官,到我这里成庶人了?

那我百年之后,子孙后代连烧给我的祭品和香火钱,恐怕都置办不起了。

“太子妃啊,我可是您的族叔啊?”裴慎跪前几步,哭诉道。

裴淑英冷然转身,训斥道:“梁王还是陛下亲侄呢?你冒犯梁王的时候,可曾想到这一点?”

裴慎顿时哑口无言。

“把他拖出去,”裴献朝身后的裴南金和裴行俨吩咐一声,后者两人赶忙上前,把那位哭哭啼啼的老头子给拖走了。

杨铭淡淡道:“好了好了,诸位都坐吧,罚也罚了,不必再跪着了。”

裴淑英上前将年老的裴献扶起,扶至一旁坐下。

裴献在家族的辈分是很高的,开皇初年短暂的担任过礼部尚书,因为高颎看不惯他,所以干了才几个月,就被外放出去了,他这一支的后代,在唐朝非常吃得开。

等到众人落座之后,杨铭将自己的千牛备身,裴蕴的儿子裴爽给召了进来,道:

“你是孤钦点的千牛备身,不过看样子,你们家并不觉得这是个好差事啊。”

裴爽嘴角一抽,下意识的看向老爹裴蕴。

他与来宇、独孤凌云、韦怀敬三人,是专责守卫太子的千牛备身,所以一直跟在杨铭身边,没有离开过。

虽然也听说族内跟梁王好像闹出点过节,但具体情形他也不清楚。

裴蕴心叫完蛋,刚才只是处理了杨浩的事情,眼下太子要处理苏烈的事情,拿自己儿子说事,这不明摆着意有所指吗?

裴蕴正要说话,却被杨铭抬手阻住,继续看向裴爽道:

“我在问你话,你看你阿爷做什么?”

裴爽道:“能服侍太子,是卑职莫大的荣幸,只有傻子才会认为,千牛备身不是一个好差事。”

杨铭笑了笑:“终究是个侍卫之职,谈不上历练,也学不到东西,孤怕耽误了你,我看呐,你回家去吧。”

裴爽一愣,目瞪口呆。

好家伙,杀鸡给猴看?拿我儿子开刀呢?裴蕴坐不住了,赶忙起身道:

“太子明鉴,千牛备身掌执御刀,为陛下和太子的亲身护卫,乃司仗左右之要职,天下无人敢轻视怠慢,犬子能为太子执千牛刀,是臣父子的荣幸,请太子收回成命。”

千牛备身,最早来自于北魏,因为他们腰间挂着的那柄刀,名为千牛,又是皇帝和太子身边的常备护卫,所以叫千牛备身。

从杨坚开始,为了体现出千牛备身的与众不同,所以备身者一旦到了某个年纪,就会被外放出去,担任高级别地方官。

因为千牛备身都是在年纪小的时候担任,年纪大了离开,所以也被称为天子元从。

对于裴蕴的这番话,杨铭没有任何反应,而裴爽则是怒火中烧,心知家族内有人把他给牵连了。

裴仁基心知这是冲着他来的,也是站出来道:

“臣有一个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铭还是不吭气。

裴仁基下意识咽了口唾沫,继续道:“臣有一女,与太子的备身苏烈,似乎于春游期间暗生情愫,臣请求太子给两个小的作媒。”

杨铭笑道:“我这个苏烈啊,出身不好,配不上你家的闺女。”

“不不不,是臣高攀才对,”裴仁基只能是咬断牙齿往肚子里吞了。

其他人也都看出火候,纷纷站出来请求杨铭做媒。

裴爽这个时候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感情是裴仁基瞧不上苏烈,以至于惹怒太子?那跟梁王有什么关系啊?听着好乱。

杨浩这个时候火上浇油道:“你们要是早这么说,我何苦去营地抢人呢?现在知道后悔了?”

完全不知情的裴爽又给惊呆了,我擦,你竟然把人抢走了?怪不得两边闹矛盾呢,你牛逼啊,敢去我们家抢人?

临汾郡公裴献赔笑道:“梁王您也不把话说清楚,裴慎要是知道您是太子授意,我们怎么敢拦呢?”

这下杨铭尴尬了,抢亲这种事情,确实有点不太光彩。

裴爽现在彻底明白了,梁王不牛逼,牛逼的是太子,我就说嘛,没听说过谁敢去我们家抢女人的,既然是太子,那没事了。

于是裴爽直接道:“卑职以为,苏烈与琅琊公之女,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此事将来必定传为佳话。”

裴仁基嘴角抽搐,佳话?你们特么的就看我笑话吧。

这时候,杨铭突然起身,就这么不声不响的走了。

留下大殿内众人面面相觑,茫然摸不着头脑。

这是干嘛吗?同意不同意,给个准话啊,于是大家的目光又看向了裴淑英。

裴淑英轻轻叹息一声,起来也走了。

“呵呵……呵呵呵……”杨浩不用再保持仪态了,抱肩翘起二郎腿,呵呵怪笑道:“自作孽,不可活啊。”

第452章 大智若愚

离开皇宫的路上,苦思半晌的裴蕴第一个反应过来,与族内众人道:

“好了,大家也不用着急了,太子多半是在等世矩的消息,他是家主,这次事情闹的这么大,他不出面恐怕是不行了。”

裴仁基一脸的颓败之色,他心知自己这个闺女是不嫁不行了,人都被掳走了,掳到哪了现在都不知道。

“罢了罢了,你们也都别掺和了,越帮越乱,”裴仁基叹道:“早知道太子是这个态度,我当初就不该听你们的,以至于眼下难以收场。”

裴献听了这话不高兴了,咱们同气连枝,好心帮忙,你现在倒怪起我们来了?没有你家闺女这档子事,裴慎能遭这么大难?

“等到太子气消了,咱们再想办法安置裴慎吧,”裴献道:“他成了庶人,子孙连蒙荫的资格都没有了,这可不行,一副担子大家扛,不能都落在他一个人头上。”

大家族就是这样,如果不团结就是一盘散沙,所以每一房每一支,都将家族整体利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这也是世家之所以绵延昌盛的关键所在。

河东裴的家训更是严格,每一个家族子弟打小就会被灌输为了家族利益可以牺牲小我的思想观念,思想集中才能干大事,而族内的下人奴仆更是如此,他们为了主家会做出任何牺牲,这是门阀形成的基本条件。

所以大隋的门阀当下哪家最牛逼,看的是哪家当下最团结,团结有一个核心所在,那就是家主的威望不容侵犯。

裴蕴赶忙笑道:“这是自然,世矩一定都会安排好的,大家回去静等消息吧。”

他儿子裴爽没啥事,杨铭确实是杀鸡给猴看,但是这个鸡也没杀,不过临离开东宫的时候,儿子还是不免抱怨了几句。

这次的事情闹的这么大,身在洛阳的杨广自然也知道了。

而且这件事都被捅到了朝会上,宇文述借着这个机会,跟裴矩干上了。

我这次可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我看你裴老狗怎么狡辩。

裴矩确实没法狡辩,他能怎么说呢?族内先是轻视太子的千牛备身,接着又折辱皇亲国戚,饶他智慧超群,这事也没法圆。

没法圆我就不圆呗,你们觉得这是大事,但是我觉得,这事不大。

果然,杨广在朝会上笑道:

“高门望族下嫁平民,确实无此先例,太子这一次有点难为人家了,朕的意思,你们自己商量办吧。”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