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页(1 / 1)
('
杨铭道:“孤给你找一些来,务必好好研读。”宋老生顿时大喜,太子给他兵书,说明对他寄予厚望,有心提拔,这绝对是大好事。“殿下恩情,卑职虽死难报,”宋老生感激道。杨铭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他的部曲,肯定是优先换装,薛世雄押送走的那批货,不过是出货量的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已经装配给自己的部曲了。人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杨广完全不用担心儿子会不会打国库的主意,杨铭肯定会吃国库,因为他需要壮大自己的私人武装,以求将来有扭转乾坤之力。他是为国家计,为百姓计,为大隋永固,计。第465章 营防堡垒大隋所有的冶炼矿场,都归太府寺管,而眼下的闻喜炼窑,太府寺的两个少卿都在,可见朝廷对这里的重视程度。太府卿阎毗就不要说了,在搞驰道,当他听说闻喜的事情后,已经彻底放心了,心知皇帝交给他的这件差事,眼下已经被太子顺利接手过去。没了后顾之忧,那便专心督建驰道。少卿元寿终究是老牌家族出身的老牌官员,最近这段日子,他在彻底视察完炼场之后,给杨铭提出了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于炼场外围构筑堡垒,以免受匪盗所扰。其实他说的非常含蓄了,匪盗能侵扰这里?那得是什么样的匪盗啊?河东之地,豪门大族颇多,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其实元寿暗指,就是堤防这些家族。和平时期,这些家族不会乱来,但如果有民变、兵灾,汤营乡炼场,无疑是所有人眼中最大的一块肥肉,必然会想方设法据为己有。杨铭对这个建议,是非常认同的,很有必要。堡垒这玩意,在北方特别常见,主要源于晋末之乱以及南北朝时期,兵戈之事不断,以至于各大家族皆筑堡楼以御外敌,寻求自保。这也是门阀世家的最鼎盛时期,薛、裴、柳三家,都是堡垒重重,守卫森严。开皇年间,杨坚勒令他们拆了一些,但是大部分还是保留了下来。构筑营堡工事,工部不拿手,拿手的是将作寺。将作寺最大的官是左右校署,左校署是裴弘策,右校署眼下是宇文智及。这两人都不合适,首先就不是专业选手,是特么关系户,再者,你让裴弘策在这里构筑堡垒,裴家必然知晓防卫构造,这不合适,至于宇文智及,原本是将作寺下面一个小吏,后来右校署王裕在洛阳被杨暕弄死之后,他接了这个位置。他能接吗?他接不了,下面不服他的人一大堆。“将作寺,有谁擅构筑堡垒?”杨铭问道。元寿道:“匠师中大夫元哲,可为大匠。”瞧见没,大隋就没有用人唯疏的时候,只要是推荐,就是推荐自己人。杨铭又看向一旁的云定兴,问道:“你觉得呢?”云定兴跟元寿不对付,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于是他道:“司木大夫苏会,精通营石构筑,其祖父曾参与邺城和晋阳的防务督造,臣以为这个人比较合适。”这么看来,这个人原本是齐人,因为邺城和晋阳,曾做过北齐的首都和别都。杨铭问道:“此人在京师?”“是在京师,”云定兴没有搭理脸色阴沉的元寿,点头道。杨铭道:“速召此人,令其招募工匠,总监炼场营堡构造。”像苏会这样的大工匠,手底下常年有一拨得力的手下,专门辅佐他处理工程事宜,其实就是一个团体,可单独称之为一个工程公司,而且内部分工也很明确,经验技艺不会外泄,都是传代的,所以里面沾亲带故的不少。这种现象在大隋是最为常见的,或者说,在华夏古代都很常见,即使后世也是如此,一个包工队,很多都是乡里乡亲。外人越多的包工队,工作效率越是低下,因为包工头指挥不动。京师到河东,也就五六天的路程,所以苏会接到命令之后,很快便带着三百多人的嫡系队伍来到了闻喜。首先是勘察地形。杨铭当初选址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炼场的防卫体系,这里依山傍水,刚好处在一个夹沟内,只有南北两个出口,只要卡好这两个地方,炼场就攻不进来。“孤全权交付于你,只管放手去干,一应物料所需,去找永富郡公(窦庆),他要是给你供不上,你再来找我。”杨铭与苏会等人一起,沿着山中小路,登上了炼场西边的一座高山。准确来说,不是一座山,而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其实就是汤王山了。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杨铭望了一眼上山时那仅容一人通过的陡峭小径,腿肚子一阵发软。苏会张望着周遭山势走向,皱眉道:“此地防御并不简单。”元寿冷哼道:“还不简单?东西山高难攀,只留南北缺口,你想要多简单?”苏会面无表情道:“难攀,我们不是也攀上来了吗?如果元少卿觉得炼场防卫不过是做做样子,那在南北构筑城关即可,如果是保万无一失,则周边山峦都要起长城,南北为关隘,以长城连接一体,炼场再构筑堡垒,引涑水为护城河,还需在营中兴建大仓屯粮,挖蓄水深池,如遇变故,亦可坚守。”元寿冷笑道:“修长城?你是觉得朝廷有花不完的钱?”苏会淡淡道:“太子让我总领营堡构造,我自然不敢马虎,当然也要因财力物力而定,我刚才说的,是上策,如物力不足,还有中策和下策。”“说说你的中策下策,”元寿道。杨铭顿时皱眉,转头瞪了对方一眼,吓得元寿赶忙低下头。“有上策为何要用中下?元少卿做事,一直都是弃优选劣吗?”元寿顿时一阵心慌,赶忙道:“臣不敢,只是觉得工程太大,恐供给不足。”杨铭问道:“那你是该操心的事?”“臣不敢,”元寿低头道。杨铭看向苏会,道:“用料多少,人力多少,耗时多久,你好好琢磨琢磨,给孤做一个预算出来,孤要这里固若金汤一般。”苏会点头道:“臣领命。”下山的时候,杨铭硬撑着自己不要发抖,实在太惊悚了,小径一旁就是悬崖,一步踏错就是万丈深渊。正如做事一样,要小心翼翼,既然构筑防卫工事,就不要在乎代价,丢了炼场和浪费点钱,哪个重要?舍本逐末的事情不能做。河东的中条山,或者说整个山西的所有山脉,都是以青石为主,也就是石灰岩。这玩意以前开凿,特别费劲,但是眼下有了精炼钢铁做成的凿具,相对容易一些。沿着山体构筑长城,这就跟雁门关差不多了,属于是顶尖防御工事。苏会认为,构建长城宜为砖石土木结构,但当下的情况,显然不太允许,那么重的料如何上山,这是一个难题。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就地取材,以石灰岩代替墙砖,山腰开挖,山顶堆砌,可以节省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虽然有失美观,但却实用。开凿青石,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么说千锤万凿出深山呢,后世挖掘机带钻头,都凿不动一种叫驴皮青的石灰岩,钻头冒火,崩着火花,就是凿不动,可见这玩意有多硬。所以后世要开石料厂,先得批雷管。苏会合计之后,认为炼场的防御工事,至少需要两年才能完成。两年就两年吧,干工程哪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杨广那套干法,是拿人命堆呢。十一月的时候,京师来信了。太子妃杨茵绛还有两个月就会诞子,侧妃裴淑英还有三个月,陈淑仪四个月。看样子,三个孩子都要生在明年了。眼下炼场的事情,还没有完善,杨铭确实走不开,只能写信安抚三人。……京师,观王杨雄这段时间,一直会前往东宫与杨茵绛见面,因为杨铭走后,他是京师的总负责人,有些主意他可以拿,但是有些,他得问一问杨茵绛。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