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页(1 / 1)

加入书签

('

杨铭顿时道:“把崔仲方给我叫来。”

不一会,民部尚书崔仲方来了,杨铭直接问道:

“去年山东水灾,从江南调拨粮食二百万石,用在实处没有?”

崔仲方一愣,顿时有些支支吾吾起来。

杨铭立时觉得不妙:“说!”

“此事只能与太子一人说,”崔仲方无奈道。

杨铭目瞪口呆,完犊子了,这尼玛肯定牵扯到我那个爹了。

于是他拂袖而起,进入后殿,崔仲方赶忙跟了进去。

“去年洛阳兴洛仓被淹,损失近三百万石,山东的赈灾粮,被调拨走补这个亏空,眼下已经发往涿郡了,”崔仲方小声道。

“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不早点说?”杨铭大怒。

崔仲方苦着脸道:“殿下当时去了终南山游猎,臣没有来得及奏报,而且这是陛下批文调拨的,京师这边就是备档而已,没有权利干预,而且其它各部也不知道,只有民部知道,因为调拨粮食,得通过民部。”

皇帝在哪,哪的尚书省才是尚书省,别看民部尚书在京师,他是老了走不动了,才留在这里,真正可以统筹天下的物资的民部,在洛阳。

崔仲方要不是民部尚书,杨广都不一定让他知道。

牛逼啊老爹,还得是你啊,我就说嘛,好好的王薄怎么还是冒出来了,感情你把山东给坑了。

怪不得这么大的事情,洛阳那边,裴矩、杨约和玄感他们,完全没有消息传来,原来是瞒着天下人干的?

看样子老爹也怕污了自己名声,偷摸摸的挪用了赈灾粮,既然是见不得光的事情,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而崔仲方也知道这事不能说,要不是杨铭是太子,他才不会说出来。

杨铭无奈的叹息一声:“知道了,你回去吧。”

“臣告退,”

崔仲方走后,杨铭也返回了前殿,但是这桩事情,他没有再提了,总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老爹干的这件没py的事给捅出来。

但是殿内众人,也意识到赈灾粮肯定是出了问题,要不然太子的脸色不会这么难看。

不过大家也都很知趣,没有追问。

杨铭心知,眼下的山东,不是平叛的事情了,而是怎么赈灾,受灾的百姓得不到安抚,像王薄这样的反贼只会越来越多。

剿灭叛军,只是治标不治本。

但是粮食去哪弄?真的弄不到啊。

杨铭返回光化殿,与妻子茵绛,商量筹粮的事情。

“百姓手里没粮,但世家手里多的是,但是怎么才能从他们的粮仓里搬出来?”杨铭由暖冬洗着脚,皱眉道。

杨茵绛沉吟半晌后,道:“夫君不是在巴蜀打僧道的主意吗?不妨奏请父皇,在其它地方也试试。”

“行不通,”杨铭断然道:“有些方法能在巴蜀用,未必能在别的地方用,眼下若在其它地方这么搞,乱子会更大。”

巴蜀闭塞,基本不与其它地方交流,所以有时候乱搞,也没事,其它地方就不行了。

杨茵绛点了点头,陷入沉默,脑中在帮着丈夫想办法。

她这里是可以出一点的,但是出不了太多,毕竟因为冬衣的事情,已经支出去六十万贯,东宫眼下也缺钱。

“我觉着,冯玉致这一次,是不想走了,只怕冯盎也是这个意思,”杨茵绛道:“不如让冯玉致帮帮忙。”

杨铭皱眉道:“岭南这次已经出力了,那地方屯田不多,恐怕现在也没有多少粮食。”

杨茵绛笑道:“岭南出力的只有冯盎,但是还有一个人,没出力。”

杨铭皱眉道:“谁?”

“俚僚帅酋,宁长真,”杨茵绛笑道。

第493章 广西宁长真

岭南之所以叫岭南,是因为这一地区位于我国南方的最大山脉,南岭的南边,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主要山岭组成,形成岭南地区的北部屏障。

岭南是由广东、广西、云南东部,福建西南部组成,地域广阔。

这里最大的三大部族:南越、西瓯、骆越。

宁长真,乃广西地区俚僚帅酋,是西瓯部落的首领,冯盎的大哥冯暄是南越部落的首领,谈殿是骆越部落首领。

因为大隋称呼岭南人为俚僚,也就是俚人僚人,所以这三个人,就是岭南三大帅酋,而冯盎,是岭南所有部族公认的老大,因为冯盎有朝廷支持。

宁长真现在是宁越郡太守,钦江县公,也就是广西钦州这个地方,他们家祖祖辈辈占着半个广西,与中原朝廷时即时离,这主要是看朝廷对他们的政策,你对我好,我暂时听你的,你对我不好,我才不鸟你。

而宁长真的儿媳妇,是冯暄的闺女,历史上这俩人归顺唐朝之后,又造了李渊的反,直到李世民时期,派人招抚,这才使得岭南地区稳定下来。

没错,是招抚,你造反,我还得招抚你。

对于这么大一个刺头,杨铭是不指望的,自己跟人家一点交情都没有,人家面子上服你,心里是不服你的,指望他,还不如指望王薄主动投降呢。

“你也太看得起冯玉致了,她有这个本事说动宁长真这个老狐狸?”杨铭苦笑道。

杨茵绛道:“那还有什么办法呢?天下钱粮,尽归洛阳,就连巴蜀,去年也是出了大力,眼下唯有宁长真,由始至终置身事外,保存实力,也只有他,能出点粮食了。”

至于云南大部,就不要指望了,因为眼下的云南大部分地区,名义上属于大隋,但没有实际控制权,那地方被东爨(cuan)、西爨、濮部三个乌蛮部族瓜分了,本来设置有南宁州总管府,以前韦冲在这干过,对这里基本管不了,后来韦冲一走,南宁州总管府也就没有了。

唐朝的时候,这地方叫南诏国,五代十国的时候叫大理国,一直到元朝,才归入华夏。

如今远征高句丽,举国用力,其它地方你压榨也压榨不出什么油水了,所以盘踞广西的宁长真,确实值得试一试,这个人是相当相当有钱的,他不是高门大阀,完全就是土皇帝。

派人将冯玉致叫来之后,由杨茵绛对其说明情况,后者听到半中间的时候,表情就已经变了。

“这个人,就连我阿爷也要让他三分,找他借粮食,难度可不小。”

宁长真,这名字跟个修仙大佬一样,单看名字,至少有千年道行,实际才五十多岁,跟冯盎差不多,但是辈分更高,他对冼夫人是心服口服的,但对冯盎,差点意思。

所以冯盎在岭南,是以兄长待之。

冯玉致继续道:“我是小辈,在人家那里一点情面都没有,别看我那堂姐嫁给了他儿子宁璩,他对我大伯,也是没好脸色的。”

杨铭顿时苦笑,他一开始就觉得这件事够呛,那地方重男轻女,冯玉致有个屁的面子啊。

冯玉致也是低头琢磨,她是发自内心希望能帮上杨铭的忙,正如杨茵绛猜测的那样,她这次来京师,是不打算走了,于己而言,她希望留在杨铭身边,而且他的父亲冯盎,也希望如此。

在冯盎看来,闺女嫁给太子,可以让朝廷少打岭南的主意。

这次皇帝从岭南要走了三万排矟手,这不就是想要削弱他们吗,三万人上战场,能回来多少,谁也不知道。

突然间,冯玉致抬头道:“有个人或许可以试一试。”

“谁?”杨铭愣道。

冯玉致又突然泄气了,喃喃道:“可是这个人眼下,在洛阳。”

杨铭焦急道:“你只管说这个人是谁就行了,能不能让他出面,是我的事。”

冯玉致笑了笑,吐舌头道:

“我们岭南,向来都是内部联姻,不外嫁,也不外娶,但是宁长真当年因为这件事,跟他爹宁猛力闹过,因为他年轻时候,想娶一个江南女子,这个女子,后来嫁给了旧陈太子,后来太子做了皇帝。”

杨铭和杨茵绛同时一震,面面相觑。

沈婺华?陈淑仪的妈?

这事给闹的,宁长真年轻时候还有这种儿女情长的往事啊?这么说,沈婺华是他的初恋?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