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页(1 / 1)
('
李靖的意思是,这一次损失最大的,是麦铁杖,六千阵亡,一万伤兵,等于直接减员一万六,而麦铁杖的本部,只有三万二,直接没了一半。而眼下,再给李靖调拨其它大军,是来不及的,因为需要时间磨合,统帅是必须对麾下将士非常熟悉的,不然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安排,不是说把你史详调给我,我立即就能用。李靖、辛世雄、麦铁杖,这也是在京师磨合了两个月,才稍微有了点默契。眼下如果直接给他调拨一路大军,对李靖来说,从头到脚都是陌生的,而他的战略部署,早就定型了。在座的各位,也都是知兵的,心知李靖的顾虑是事实,麦铁杖减员一半,让人家去打乌骨,是不可能的,但你给他补充兵员,他用着也不顺手。放在平时,或许还能应付,但是他们这一路,是大总管宇文述的西翼屏障,比打辽东城还要重要,容不得丝毫马虎。你打乌骨不顺,宇文述就下不去,直接影响与来护儿的水军合兵,事关整个战局的成败。李靖也清楚,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换了麦铁杖,但是他开不了这个口。所以麦铁杖才会大发雷霆,因为他也知道,换他,是唯一的办法,因为他已经打残了。而他还想立功呢。“李总管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卫玄看向吐万绪,道:“这件事,还是让陛下拿主意吧,我还是那句话,功劳不要抢,大家一半一半,如果陛下有意你南下,主攻乌骨,你要尽早准备。”卫玄也看出问题所在,心知麦铁杖这一路,是不能不换了。但是麦铁杖不同意:“乌骨谁也别打算跟我抢,我就是只有一万人,我也能把乌骨拿下来。”瞧见没,问题在这呢。这就是为什么李靖心情很不爽,他不是不爽麦铁杖,而是不爽自己和麦铁杖被吐万绪坑了。当时那种情况,守三佛寨,是下策,上策就是趁着敌军主力出城,赶紧打辽东。李靖也知道自己会打残,但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他保守。卫玄和崔弘升等人,尽力安抚着双方,然后将这里的情况上报给了皇帝和宇文述,由他们俩来定夺。后方,沉浸在喜悦中的杨广,大宴群臣,他自己也是喝的红光满面,说好的五月五拿下辽东,你们五月初一就拿下了。很好,没有辜负朕。群臣也是非常高兴,大隋远征的第一战如此顺利,对眼下国内的乱事,有极大的安抚作用,唯一的遗憾,就是让高建武和仲室韦给跑了。杨玄感更开心,因为他的嫡子杨元庆,是第一个杀上城墙的,这小子也是胆肥,你是真拼啊,不过结果很不错,你就瞧好了,看你爹怎么给你请功。他连忙给好基友斛斯政使了一个眼色,斛斯政顿时意会,举杯朝玄感笑道:“元庆这小子真是威猛,玄感兄让嫡长做先锋,你是真舍得啊?”杨玄感当着群臣的面,哈哈一笑道:“为陛下效力,当不惜身,我家儿郎历来如此。”“说的好!”杨广眼下正在兴头上,闻言大笑道:“公卿之后,世蒙国恩,元庆没有让朕失望,实为我关中子弟之典范,册封银青光禄大夫,待到战事结束,另行封赏。”“臣代犬子,谢陛下恩典,”杨玄感大喜。反观杨约,却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杨元庆封什么,他是不在乎的,这尼玛是嫡长子,就算什么都不封,将来还有个楚国公可以袭呢,无所谓。但是李靖这一路,已经残了,将来怎么南下,可是个问题。也就是这个时候,卫玄的奏报送来了,杨广看完之后,令群臣传阅。杨约阅罢,叹息道:“还是让麦铁杖回来吧,他这一路,已经不能再南下了。”如果一支大军,是一个人的话,那么残部,就是一个残疾的人,三万二没了一半,剩下的已经是缺兵少将的残缺阵容,你就算给他补一支精锐,他也不好搞。就好比你临时将曼城和切尔西凑成一支队,战斗力说不定还干不过阿斯顿维拉。其实说到底还是一句话,只有自己人,用起来才顺手。杨广也是非常可惜的,麦铁杖是他的心腹爱将,他是希望对方在此番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建功立业。但是眼下这种形势,乌骨城乃坚城,你不能让一个残部去打,必须是一个完整阵容的大军。而在杨广看来,麦铁杖,也不能回来,他得跟着继续混功劳。大堂内,群臣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人认为麦铁杖是攻坚猛将,不能撤回来,有人认为,麦铁杖不撤回来,打乌骨就会很不顺,影响太大。“卫玄的奏报中,建议吐万绪主攻乌骨,臣以为,可行,”苏威道。他就喜欢出谋划策,但是不喜欢上战场,而裴矩就不一样,比我知兵的多了去了,我没有资格参与这种事。杨约又站出来反对了:“辽东,是李靖给他擦的屁股,吐万绪这个人,已经证明不堪大用,卫玄的奏报中说功劳各半,我是认同的,毕竟军心要紧,但是实际情况,没有李靖的当机立断,辽东城不会这么顺利,所以我觉得,吐万绪到此为止,不能再领军了。”“话不能这么说,”杨广道:“此番攻克辽东,是李靖和吐万绪协同之下,才有此战果,莫要胡说八道。”杨广这是好心,或者说,他怕杨约乱了军心。吐万绪领兵在外,你敢这么埋汰他?朕都不敢说重话。他难道不知道是李靖给吐万绪擦的屁股?但是论功,可不是这么论的,要雨露均沾,以免各方闹情绪。杨约赶忙道:“臣失言了,不过臣也想到一个解决办法。”“说,”杨广淡淡道。杨约道:“麦铁杖,是猛将,攻城就需要这样的猛将,他在前方拼死效力,臣也不忍见他被换下来,但是如何给他补充兵力,要慎重。”杨广一听,欸……你这次跟朕不谋而合,朕也不想让他下来。“卿继续说。”杨约直接起身,正色道:“首先,给麦铁杖补充的兵力,必须是装配精炼兵械,其次,应是与麦铁杖熟谙之人,又或是完全会遵从麦铁杖调度之人,做不到这两点,麦铁杖就必需撤回来。”“前面一个好说,阵亡将士的兵械,还能用,不够的,朕从左右备身府给他补,”杨广道:“那么卿认为,谁人可为麦铁杖之补充?”杨约道:“一个是苏烈,一个是史万宝。”苏烈眼下归卫玄,史万宝归段文振,你调拨这两人,又把卫玄和段文振的部署给打乱了。杨约自然也清楚,但问题是,这两人在卫玄和段文振麾下,作用不大,但是归了麦铁杖,会起大作用。这就好比你把梅西放在中国队,他也就是个武磊。杨广沉思半晌后,点了点头:“就依卿的办法,调拨苏烈、史万宝,归麦铁杖节制,主攻乌骨。”第508章 冒失僭越史万宝的本官职位,是右侯卫将军,也就是贺若弼的右侯卫。最早的两个将军,是韦保峦和郑元寿,被杨铭撸了,接替的是杨玄挺和杨恭道,后来杨玄挺去了东宫,王士隆接了,王士隆又去了西南行台,史万宝顶上去了。(前文有误,已经改了)所以眼下的右侯卫大将军,是杨铭的长子杨瑞,两个将军史万宝和杨恭道。看出来吧,这是杨铭的地盘。除此之外,十六座军府当中,还有右武卫(苏威、李靖、周法尚)和左屯卫(杨浩、麦铁杖、张定和),背后的真正掌权者,也是杨铭。另外,杨铭还做过左屯卫大将军,那时候的将军是于仲文和独孤楷,他卸任之后,于仲文接班了。于仲文,原先被杨铭调任晋阳做通守,有监视李渊的意思,后来杨广要对高句丽用兵,就把于仲文给调回来了,补上晋阳通守位置的,恰恰就是裴寂。右侯卫、右武卫、左屯卫,杨铭是话事人,史万宝和苏烈,只能用这三个军府的人。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