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页(1 / 1)

加入书签

('

于是两百人的旅队,沿着小路小跑上山,前锋六人,扛着一根从水潭营地卸下来的木梁,这是用来砸门的。

山城外围的城垣,应该是有门,这是李嵩的判断,没门他怎么往里挑水呢?总不能挑着水桶爬过城垣吧?

刚接近第一道城垣,嗖嗖的几支冷箭就射出来了。

但是李嵩这边完全不惧,大家心知肚明,你只要不是扔石头,我就不怕你。

“砸门!”李嵩低喝一声,卫士们给扛着木梁的六人让开道路,然后又分出七八个人,合力抱着木梁就往那道不怎么坚固的门上撞了过去。

只是一下,门就被撞烂了。

“排矟手列于两侧,继续上山,弓矢手不要射箭,留着上去用,”李嵩左手持盾,右手持矛,靠着火把的照亮,带着人往山顶的山城冲锋。

他这辈子就没有打过这么安全的仗,有精炼盾牌顶着,内心非常轻松,何况他们这两百人,是全甲。

就这样,经过半夜的激战,李嵩的两百人旅队,拿下了莲花山城,杀敌六百,俘虏两千多平民,自身伤了二十七个,一个没死。

杨万石秉承了杨家的家风,下令降兵一个不留,壮丁全部驱赶出城,在半山腰做苦力,加固城垣。

控制水源,便可以控制山城,杨万石又在各处水源地布置兵力,他的这条防线,随着四城相继被拿下,已经初见雏形。

辛世雄将庞韬三千人的弓矢一,也派了过来,分别驻防于四城,并将消息传给了李靖。

只有这里构筑好防线,麦铁杖才能安心的打乌骨。

乌骨城必须在十天之内拿下,因为十天之后,宇文述的中军主力,要从这里南下。

但是乌骨,非常不好打,这里河道纵横,有鸭绿江的一大支流爱河,爱河又分流出了旧帽山河、牛毛生河、八道河、草河等2000余条大小河流。

所以爱河,是辽宁丹东地区的母亲河,乌骨城,就在丹东。

这里有山城三十余座,其中的凤凰山城,屯兵一万五,是整个高句丽最大的一座山城。

“十天,我们根本不可能拿下乌骨,如果照这个办法打,大总管的主力不可能按期南下,”苏烈指着地图上星罗密布的山城道:

“观其分布,各为呼应,我若分兵去打,容易被牵制,最好还是合围,等到大军南下,再徐徐图之。”

麦铁杖皱眉道:“围剿,不是长久之计,乌骨一带囤有重兵,一旦突破防线,就会侵扰我南下主力,还是应集中兵力去打乌骨与凤凰山,其它山城势必会救,我便可形成牵制,这是以攻代守。”

苏烈反对道:“乌骨城的任务,就是阻击我主力南下,我若去攻,未必接战,一旦游走各方,伺机寻我主力,那时候可就围不住了,你要知道,谁去打平壤,高句丽那边是清楚的,人家知道不是咱们。”

这是杨广的锅,不过历史上第二次攻打高句丽,杨广改正了,可惜那一次出了个杨玄感。

隋亡,杨玄感居功至伟,如果不是他在后方造反,第二次打高句丽,就拿下了。

“我赞成苏总管的意思,”老大麦孟才道:“父亲既然犹豫,不如上报李总管定夺。”

麦铁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那就看看总管的意思吧。”

第512章 武勋十二转

李靖的六千骑兵,就是四处晃荡,他这边责任比较大,别看眼下就属他们没事干。

辛世雄和麦铁杖部,负责打卑奢和乌骨两座坚城,而李靖前期,是负责给他们擦屁股的。

他们俩漏出来多少人,都得李靖这六千人去解决,还得提防着点高建武和仲室韦。

他还要计算着宇文述的南下时间,然后做进一步的临时安排,当他收到麦铁杖的军报后,毫不犹疑就选择了围,而不是打。

因为宇文述的主力已经从辽东城开拔了,麦铁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拿下乌骨城。

他和卫玄部,就是领导(宇文述)身边的两个保镖,是负责开路的,而李靖担心领导走的不顺,他还要去前面探路。

“告诉麦总管,不要想着去打乌骨,赶紧构筑防线,抢占码头搭设浮桥。”

乌骨城外的爱河上,有一座大码头,这座码头和鸭绿江上游的国内城码头,是高句丽最大的两座漕运枢纽。

爱河一路南下,汇入鸭绿江,眼下的鸭绿江,叫做鸭渌水,东西走向,横亘在隋军前往平壤的必经之路上,全长795公里,你绕都绕不过去。

好在河道没有辽河那么宽,也就是五六百米的样子,搭设浮桥会很方便,抢占码头,也是为了抢夺船只,方便过河。

鸭绿江每年有四个月的封冻期,也就是十二月到四月份,这是公历,按照大隋历,差不多是十一月到三月左右。

封冻期徒步就可以过河,但是没办法,大隋不具备腊月出兵的条件。

眼下河面上已经融化,但是一条船你都看不到,全都停靠在码头,而这里有重兵把守。

负责打码头的,是史万宝麾下的猛将朱龙升,他在距离码头还有二十多里的地方,就已经和一支数千人的具装甲骑遇上了。

而他手里只有四千人。

干吧,跑是不行的,具装甲骑就是冲阵的,你跑更完蛋。

“各旅列阵,击鼓!”

平原上,朱龙升发布军令,紧急列出一个大圆阵,外围是排矟手和长枪手,一圈又一圈,里面是弓矢队和辎重,这种阵法就是防备重骑的。

重骑破阵,如同一把锥子一样,直插一点,一旦突破,就是游走绞杀,对步兵的杀伤力非常大。

朱龙升的这个阵法比较简易,因为时间仓促,前方那支重骑已经朝着他们这个方向开始加速,像一柄尖刀一样直插而来。

骑兵冲阵,阵型会收缩成一个尖锐的三角,就是为了躲避箭矢的杀伤,也是明确冲击点,避免分散。

轰隆隆的铁蹄声越发近了,朱龙升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放箭!”

随着一声将令,长弓齐发,激射向敌军头部,对付冲阵,就是打头,把头部的铁骑打乱了,对方的阵型也会乱。

因为有马,马一旦摔倒,会牵连到后面一大片,所以历来在军中有一个规矩,射死头马,不能按一个人头算,得按三个人头算。

怎么记功呢?看箭矢,每个人的箭矢上,都会刻上自己的名字,方便日后论功行赏。

你肯定不会刻上别人的名字,正如班里投票选班长,做为候选人的你,肯定不会投给其他候选人。

几轮攒射,敌军的前头部队已经是人仰马翻,他们也很懵逼,只听说隋军有神兵利器,哪想到破甲这么厉害?

只要被射中,就会被破甲,不管是人甲还是马甲。

这没法打啊。

于是重骑赶忙分兵,后方又分出三股,分朝三个不同的方向朝隋军圆阵冲击而来。

因为他们也看出来了,隋军的弓箭手不多。

是的,真不多,就五百长弓手,那是你离得远,你再近点,还有弩箭呢。

大隋这次进入高句丽腹地的精锐大军,就连排矟手,都装备着短弩,长弓手腰上也挂着短弩,也就是说,朱龙升的这四千人,人人有弩。

当然了,真正可以腾出手射击的,不到一半,但是这一半,已经够对面喝一壶了。

当高句丽的具装甲骑进入射程之后,随着密密麻麻的机括声响起,铺天盖地的箭雨飙射而出。

一名当先的骑兵,马头中箭,整个战马倒翻而起,翻滚了好几圈,狠狠的砸在了隋军排矟手的盾牌上,瞬间砸死两个士兵。

砰砰砰的剧烈撞击声,刺耳难当,一头又一头战马撞上隋军的军阵,鲜红的血液像是泼洒一样。

两军瞬间进入白热化。

尖锐的长矛刺穿战马身上的甲胄,凶狠的马蹄践踏在卫士的身体上,骨裂声、破甲声、惨叫声,交叠而起。

整整两个时辰的酣战,以高句丽惨败撤退收场。

平原上一片狼藉,尸体遍布。

朱龙升兴奋坏了,以前要是像这样在郊外旷野遇到重骑,小命基本交代一半,但是自从有了精炼兵械,战斗力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