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页(1 / 1)

加入书签

('

但是独孤公这句话,他不能当着鱼俱罗的面回答,因为鱼俱罗是皇帝的人。

而鱼俱罗其实是不在意的,因为独孤公能当着他的面,如此吩咐张须陀,可见独孤公心胸坦荡,不拿他当外人。

再说了,他不想巴结太子吗?人家可是储君,现在不巴结,以后巴结就晚了。

两人今天来见高熲,其实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了,小巫见大巫,好不容易有机会跟人家打交道,可不是得珍惜吗?

以前你想跟人家坐下来深谈,也不够格啊。

鱼俱罗道:“卑职因为舍弟鱼赞的事情,惹陛下不快,如今仍是无法弥补,您老久侍陛下,在您觉得,卑职今后的路,是不是不好走了?”

他的弟弟鱼赞,本来是杨广的绝对心腹,但是入宫之后太横了,把杨雄给惹毛了,被杨广赐死。

因为这事,鱼俱罗都跟着获罪了。

大隋就是这样,一人犯错,总是要给你找个牵连的,但是又不是牵连太广,那就直系亲属吧。

你是兄长没把弟弟管好,是你的错,鱼俱罗当时的罪名就是家风不严。

实际上,这是皇帝操纵臣子的一种手段,按理说,鱼赞犯事跟鱼俱罗有毛的关系,但是我就要把你扯上关系,给你定个罪。

有了罪的人,自然会滋生一个念头:怎么消罪?

还能怎么消?忠君呗。

所以有时候,忠臣是敲打出来的。

高熲宦海几十年,伺候两代君王,一位权后,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笑道:

“把事情做好,做到让陛下满意,路,自然就好走了,眼下的河北不正是机会吗?不要等着陛下教你怎么平叛,事事要想在陛下之前,什么事都能办好,那将来交给你办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路不就越来越长了吗?”

鱼俱罗笑道:“公之赐教,浅显易懂,就怕陛下对我早有成见啊。”

他是了解杨广的,知道杨广是个小心眼的人,还特别的记仇。

当初弟弟鱼赞犯事的时候,他还不服来着,觉得处罚过重,因此还被杨广踹了两脚。

高熲忍不住笑道:“君王之心,不是你我能够揣测的,有没有成见,你也看不出来,身为臣子,但知尽忠职守,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河北的乱子你如果能够处理好,太子那边会帮你铺路的。”

鱼俱罗一愣,心知高熲是在暗示他,太子的炉灶,他最好也烧一烧。

可是他没有机会跟太子牵扯上啊,东宫有谁是自己的熟人呢?好像没有啊,那边都是一帮年轻人。

嗯?不对,有一个人可以帮忙。

他曾经跟着杨素平叛江南,剿灭反贼高智慧,因此与杨约关系匪浅,或许能托付杨约,帮自己引荐一下。

花钱点吧,杨约这老小子,你不花钱,他不给你办事。

反过来说,只要钱到位了,就没有人家办不成的。

做人要讲信誉,杨约在这方面还是很有诚信的,活该人家有钱。

第526章 形势复杂

武士彟这一次,是下了血本了,他爹武华给他筹备了一百万石粮食,当然了,其中一半是临时借的。

但是对于人家这样有实力又有信誉的商家来说,借粮很容易,比杨广容易。

因为他还,还给利息,杨广不还。

远征高句丽,征调的粮食,大多来自于国库,也就是赋税,但是大隋的存粮,不夸张的说,百分之五十掌握在地主手里。

地主、世家、门阀,因为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又隐瞒虚报人口,所以他们手里的存粮,是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武士彟他们家,最多就是个大地主,但是靠着历代经商积累下了天量的财富。

历史上李渊起兵,就是武士彟在背后资助的,因此成为“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入唐后官至工部尚书,应国公。

“听说山东那边,最近安稳了不少,张须陀这个人,还是厉害的,你去了那边,要和这个人搞好关系,将来用得着,”身为洛阳丞的武华,小心翼翼的嘱咐着自己儿子。

他资助东都洛阳,为武家翻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摇身一变,已经从一个商人变成了东都二把手,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但是武华心里很清楚,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想要门荫子孙,还是得靠勋爵,这是一张入场券,有了它,他们武家才能跻身上流贵族阶层。

武士彟心知自己此番奔赴山东,责任巨大,正色道:

“父亲放心,有这一百万石粮食,加上张须陀的配合,我就能将山东的粮价压下来,太子要的是保境安民,只要能将山东百姓安抚下来,儿子跟太子,也算有个交代。”

武华微笑点头:“你这次能在长公主府上见到太子,可见我武家起势,是上天注定的,太子这个人,极重信誉,山东的事情办好了,他也会给你一个交代,你这一次直接去齐郡见张须陀,表明来意,各地粮商,你去谈,只要他们肯压价,咱们武家的货物,今后优先低价卖给他们。”

两条运河开通之后,通济渠霸占漕运的,是萧家和独孤家,永济渠是河北三家,他们玩的是漕运,说白了就是搞运输的。

那么武家呢,是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正宗实业家,比如一匹布,他们有织布坊,染坊、绸缎庄,还有大量的桑户、桑树。

这种正经生意,利润不大还费心费力,利润大的如漕运,轮不到他们。

所以武华也想赚点容易钱,这需要身份地位,还需要子孙争气,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想办法花大钱收集藏书,充实自家书库,给子孙后代留下远胜金钱的财富。

他的生意,杨雄是有干股的,所以人家的买卖只会越做越大。

武士彟就这么带着一百万石粮食奔赴山东,他的任务不是赈灾,而是将山东粮食价格打下来。

一百万石粮食赈灾,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但是如果直接以低价投放市场,再配合张须陀对世家大族施加压力,就可以起到稳定粮价的效果。

平民买不起粮不要紧,可以赊嘛。

武士彟是完全可以借此兼并土地的,但是他没这个胆子,杨玄感敢干的事,不是谁都敢做的。

……

“于总管已经南下了,我们也需趁早开拔,趁着卫玄拖着敌军之机,赶紧渡河,”副总管董纯道。

宇文述皱眉道:“我军已经探知,高建武与仲室韦的辽东残部,已经衔尾追击卫玄,我若不救,卫玄恐全军覆没。”

董纯着急道:“只要我主力顺利渡河,卫玄之危自解,大总管应该知道的,只要我们过了河,水坝便无用了。”

宇文述摇头道:“高建武终是隐患,眼下为歼灭其部的绝佳良机,不应错过,否则我大军渡河之后,他于后骚扰,使我疲于应对,不利于与高句丽王师决战。”

董纯道:“卫玄拼死争取来的渡河机会,我若错过,岂不是辜负其奋勇壮烈?”

宇文述沉声道:“薛世雄已经再三催我,信中用意明显,我若不救,他就会弃守东路,你说我救还是不救?”

这时候,做为和事老的阴世师道:“既然拿不定主意,请示陛下吧。”

“放屁!”董纯大怒道:“还请示啊?我们有那么多时间吗?”

宇文述骤然起身:“不错,我们没有时间了,立即传我将令,召于仲文回来,与我一同阻击高建武仲室韦,务求一举歼灭。”

董纯无语透顶。

于仲文会听他的吗?不会,因为李靖在走之前,已经告诉他,只要收到攻下水坝的消息,赶紧渡河,一刻也不要等。

而于仲文也心知,只要自己过了河,卫玄那边就会没事。

但是宇文述的大军没跟上,这让他有点犹豫了。

我特么这边三万六,你也三万六,你不走,就我一个人走,我特么一旦过去,能扛得住吗?

高句丽最精锐的具装甲骑,都在河对岸呢。

他这么一犹豫,被乙支文德给逮住机会了,整个乌骨防线,三万八千多人,分成了七路,正在全力冲击麦铁杖构筑的防线,只要冲垮,就可以对于仲文的大军构成直接威胁。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