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页(1 / 1)

加入书签

('

至于那些本土大族,全部迁往内地安置,这其中应该就有高仙芝的祖上。

但是他们的迁徙,是分批次,一次迁不过去,历史上高仙芝就是跟着他爹高舍鸡迁徙到了安西,也就疆新那一片。

迁走贵族,就是怕他们造反,老百姓造反都是被忽悠的,把忽悠人的弄走,就会安稳很多。

受降仪式结束的第三天,东路军传来捷报。

国内城被卫玄攻克,渊太祚被俘,高建武自尽。

至此,高句丽整个版图,落入大隋手里,杨广亲征高句丽,得竟全功。

那么接下来,杨广要走了,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装逼,当初朕要亲征,你们不同意,现在看到了吧?还得是朕。

高句丽的的烂摊子,还需要有人收拾。

大隋本来就有辽东郡,但是治所只有一个通定镇,眼下的新辽东郡,囊括了辽东城及周边十余座山城,太守还是邓暠,这个人是立了功的,杨广赏罚分明,封了柱国。

其余六郡,也都任命了太守,周法尚运气不好,成了平壤太守,而且跟着他打高丽的两万大军,眼下还不能走,需要消除一些小规模的叛乱。

他自己肯定不愿呆在这个地方,但是皇命不可违,举荐他出任平壤太守的,就是来护儿的慰抚使游元。

所以说啊,读书人的心眼很小的。

新城郡太守是渡河有功的薛祚,一个小小的骠骑将军,一下子成了太守,听起来挺牛逼,实际上是苦差事,他今后几乎每天都得提心吊胆,担心被当地人暗杀,在他看来,这样的太守,不做也罢。

卑奢城的太守,是高以贤,他倒是还能接受,因为这里是大连,跨海过去就是他的老家渤海郡,朝海那边望去,就是家乡,其实也还行。

乌骨太守,是段文振的长子段絟,国内太守是黄君汉,扶余太守是杨万石。

杨万石快吐血了,我特么是东宫左虞候率,太子需要我,凭什么把我放在这样一个地方?我不服。

于是他直接找他的大哥杨玄感和叔父杨约去给他求情,但是两人这一次,没搭理他。

你个笨蛋玩意,越是乱的地方,才能浑水摸鱼,中原的太守,你敢乱来?但是在这里,没人管你,干上几年多捞点,就会把你调回去。

扶余城是哪,辽宁省开原市,好地方啊这是,地处松辽平原,粮食富庶,这你还不满足?

咱大中国就那几块平原地区,都是产粮大区,你在东北平原的黑土地上做地方官,难是难了点,好处绝对不会少,就看你会不会干。

七个郡的太守,除了周法尚之外,都是年轻一代,因为辈分高的,杨广不好意思把人家安排在这里,所以只能让年轻人来干,但是你得留一个老成持重的,所以周法尚倒了血霉,被杨广给留下了。

我一把年纪了,远离故土守在这里,周法尚欲哭无泪。

所以他早早便写信派人送往京师,呈给太子,您可一定要尽快捞我,我不想死在它乡。

大业七年,十月十三,杨广走卢龙道,返回中原。

本来他从河北进山西,但是河北的叛乱还没有结束,大臣们都劝他不要这么干。

于是杨广只能走驰道,然后从雁门关南下去太原郡晋阳县,验收晋阳宫。

李渊这边收到消息后,花费重金铺设道路,清理县城。

他监修的晋阳宫,极为恢弘,内中用料奢侈,以显帝王尊贵,原先他搞来的那点钱,早就花完了,一点油水没落着,还欠了武家一屁股债。

但是这个债,他可不打算还,已经上报民部了,我是给陛下修皇宫,这个亏空,应该是你们民部解决。

民部这边也是火大,旧账未还,新账又生,吗的,这个阿婆面。

第540章 没钱

杨铭近几天收到的奏报非常多,大部分来自于辽东。

有裴矩的、杨约的、冯盎的、还有宇文述的。

裴矩杨约主要是汇报一些兵部不会汇报的事情,而宇文述则是告诉杨铭,我给你留了个大美人,已经在给你送去的路上了,您劳驾接收一下。

兵部对整场战事的复盘,还没有结束,而李靖他们给杨铭写的信,还在半道上,所以杨铭还不知道详细过程。

但是不管怎么说,高句丽拿下了,虽然可以预见,未来二十年,那地方都不会太安稳,不过没关系,慢慢来,让高句丽平民真正认可大隋,融入中原,是需要时间的,这个着急不来。

冯盎的信,则是关于女儿的事情,杨铭这里已经收到老爹的旨意,意思是让他收下冯玉致,好好安顿。

冯玉致本来是东宫的客人,在杨茵绛面前不卑不亢,但是眼下不行了,人家是正妻,你一个妾见了正妻,规矩多了去了。

东宫的女眷,只有裴淑英和陈淑仪能和杨茵绛斗嘴,其她人都不行。

“父皇应该快要启程返京了,不过按照时间来看,年前应该是回不来的,那我们当下是不是不用太着急准备?”杨茵绛在寝殿问道。

杨铭笑道:“父皇多半是要在晋阳宫过年的,李渊这小子很快就会跟民部要钱,好张罗准备,今年虽难,但也总算是熬过去了,希望明年不会再有大事了。”

杨茵绛笑了笑,来到杨铭身边,跪坐下来,抱着自己丈夫道:

“别人不知道你的辛苦,我都知道,你坐镇京师,监国主政,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你在办,操心费力,真是苦了你了。”

杨铭反手将妻子揽过来,抱在自己的大腿上:

“也辛苦了你,不过玄感在山东买田的事情,你现在不要跟他提,就当作不知道吧。”

杨茵绛无奈的叹息一声:“见缝就钻,我对他也真是服气了,可是我现在不警告他,怕他今后更加放肆。”

“不要紧的,”杨铭笑道:“贱买田亩而已,万石、元庆都在前线,杨约和玄感也随军了,这都是有功的,况且玄感借粮给张须陀,这也是功劳,些许小事,没人会在意的。”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我只是怕你不高兴,”杨茵绛直视丈夫的眼睛,问道。

她是了解自己丈夫的,但是她不敢说完全了解,杨铭所有的女人当中,真要说对杨铭死心塌地,其实还是杨茵绛、裴淑英和陈淑仪,其她人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政治味道。

杨铭皱眉道:“我不高兴,肯定是有点的,但也不好怪罪他,毕竟功大于过,有些小错是可以容忍的,既然要容忍,就不能提,提了就是不容忍,明白吗?”

杨茵绛微笑点头:“我听你的,如果需要警告他了,你告诉我,我去做。”

杨铭点了点头。

杨茵绛道:“冯玉致已经被父皇封了太子良媛,我将她安顿在了宜秋宫的福宁殿,跟着她一起来的侍女,也都留下了,另外按规制给她配足额宫女奴仆,淑仪搬往宜秋宫居住,为一宫之主,你看怎么样?”

“可以,”杨铭点了点头。

东宫的光化殿,是杨铭和杨茵绛的寝殿,宜春宫主是裴淑英,燕小棠、韦纤惠、李秀宁都在这里,宜秋宫是陈淑仪,独孤凤儿、冯玉致会被安顿在这里。

其实说起来,杨铭的女人并不多,当然了,他还年轻,以后还会有。

杨铭又道:“将高玥接回来吧,总是让她一个人呆在王府,也不合适。”

杨茵绛微笑点头:“可以,但是她身份特殊,年纪也大了点,不好生养的。”

“这个我知道,”杨铭笑道。

高玥是旧齐后主高纬的亲闺女,不适合怀上杨家的血脉,再说她那个年纪生孩子,风险比较大,别看历史上人家杨妙智44岁才给武士彟生孩子,还安全生下三个,但这毕竟是极少数。

实际上在大隋,超过三十生孩子,就很危险了,当然了,指的是头胎,如果三十岁以前生过,那就不要紧。

大隋皇帝御驾亲征,攻灭高句丽,已经在京师传播开来。

打了胜仗的好处就是,已经被压迫的很惨的平民,也会非常高兴,疯狂庆祝,比过年还高兴,尤其是家里有随军远征的将士,胜仗就意味着,他们的亲人很可能活下来了,甚至还立了功。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