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页(1 / 1)
('
“今年的考生人数,是多了不少,但是关系户,还是占了大部分,”从山东刚刚回来的房玄龄,在看过名单之后,牢骚了一句。李密笑道:“九品中正制直到现在,还没有被彻底摒弃,寒门想要出头,路子还长着呢。”九品中正制,主要有三点内容:家世、行状、定品。家世是第一位的,定品,就是确定出仕者的品级,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参照行状的,也就是个人品行才能。但实际情况是,定品完全是按照你的家世来给你定的。打个比方,如果李密以九品中正制入仕的话,朝廷对他的定品,应该在三品到四品之间,也叫资品。那么李密的起家官品,要比资品,低三品到四品之间,也就是说,李密起步可以做六品到八品的官,这还是人家这种出身的。像房玄龄这样的,资品最多也就是六七,起家官品,要么是九品,要么就连入仕资格都没有。不如房玄龄的,就算给你定品了,你也没机会做官。下品是来当绿叶的,真正能当官的,是资品在二、三、四、五、六这五个等级里面,一品不算,因为一品是圣人之品,不授人,是个虚品。七、八、九三品是下品,没办法定起家官品,因为没有九品以下的官。这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了。当个小吏,可不算入仕,那跟劳务派遣差不多,官和吏的社会地位,是相差甚远的。杨铭握着手里的名单,也是一阵头大,他已经三番五次提醒尚书省,给寒门士族一些机会,但实际报上来的名单,最多也就一成,出自寒门。不过这里面,可是有好多熟悉的名字。由此可见,朝廷有些政策想要往下面推行,何其之艰难。第583章 荆州故人被下面举荐上来的这些士子,叫举人,他们在通过礼部和国子监的考试之后,会进入殿试。大隋眼下的科举,也一直在完善,杨铭一直都没有闲着,因为他知道,科举这玩意,是重中之重。在他的不断改革下,大隋的科举已经渐趋复杂多样,除了十科取士之外,另增十二科:明法、秀才、明经、进士、三传科、史科、童子科、书学、算学、农科、工科。其中进士,还是各科之首,因为它除了考经书外,侧重考诗赋和时务策论,也就是主考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见解。另外新增的农科和工科,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农科就是养殖种植技术嘛,工科就是土木工程,这两种技术,一直以来都被各大家族所掌控,但是民间也有不少硬是靠实践,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的特殊人才。打个比方,武士彟在木料树种方面,这是专家,别看人家是个商人,比他还懂木料没几个,而且也懂工程营造,这就是农、工两科的双料人才嘛。杨铭算是看出来了,工部这个衙门,必须混进来点新鲜血液,不然从上到下,都是那几家的人。今年进京参加考试的,足足六千士子,是大隋立国以来,最多的一次。当然了,这其中杨铭的功劳不小,因为往年的科考,确确实实安排了一些人,这让天下士子都看到了希望,当今大隋,做官,是终极选择。没有比做官更有前途的了。这六千人进京,带进来的可不止六千,一人带十个奴仆,这也六万人了,大兴城从没有像眼下这样热闹过,没地睡的士子海了去了。“跟长安县、万年县衙打个招呼,拨出一些公宅,用来安顿考生,孤不能让士子们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大兴殿,杨铭在主持朝会。公宅,就是归在县衙门下的一些无主的宅子,比如获罪诛杀的,家里死绝无人继承的,县衙自己修建还没卖出去的。这些宅子的数量不多,但是你如果把里面都改成大通铺,那就能住不少人了。别看士子们很多都是世家子,以前没跟别人挤在一起睡过,但是来了京师之后,多苦多难你都得受着。韦云起今天,是专门觐见的,他的身份,可以参加杨广的朝会,但是杨铭的朝会,他平时没资格。而他也喜欢这样,因为朝会就是开会嘛,等闲也没他什么事,却要硬撑着眼皮熬一两个时辰,枯燥无味,还是太子的朝会好,他不用来,每天只需要去骠骑府点个卯,就可以睡个回笼觉了。“京师近来的治安压力非常大,臣请求朝廷能调拨一些人手,协助骠骑府,”韦云起道。京师的骠骑府,很特殊,这个衙门其实没有多大权利,因为他手下的兵,大部分来自于换防的十二卫中的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和左右武卫,不算四府,四府那是禁军。换防进来戍卫京师的,也叫武侯卫,可以理解为首都禁军,跟皇宫禁军不一样。而真正常驻京师的武侯卫,不超过六千人,韦云起只能使唤的动这些人。其实就是防卫分权,京师乃重地,肯定不可能让任何一个人,掌握整个京师的宿卫。韦云起这个建议,其实是要权力呢,因为名义上,京师治安归他管,实际上管的人多了去了。杨铭怎么可能给他:“这件事情,你去找李渊,由他帮着你协调各宿卫。”李渊是京兆尹又是国公,可以参加朝会,但最近他实在是太忙了,所以杨铭免了他的朝会,让他好好维持京师。毕竟京师的两个县衙,是归他管的。韦云起还能说什么呢?他本来是找过李渊的,李渊也帮忙给阴世师、薛世雄、史祥、辛世雄、崔弘升、李靖都打了招呼,但是人家这六个人,不怎么将韦云起放在眼里,也不怎么将李渊的话放在心上。但眼下太子放了话,这六个人就不能不听了。说到底,就是各自都在维护自己的权力,权力这玩意你一旦抓到手,就放不下了。韦云起离开之后,杨铭这才看向玄感,皱眉道:“我怎么觉得你一点都不辛苦啊?脸上看不出丝毫疲乏的样子。”玄感累吗,真累,科举归他管,已经是焦头烂额了,但是他这个人呢,擅长推工作,把科举一半的事情,推给了国子监,以至于国子监的一帮子老头累坏了,礼部反倒轻松了不少。“臣非常之辛苦啊,但是再苦再累,也不能在殿下面前表露出来,不瞒殿下,我已经有一旬没有睡好觉了,”玄感抱屈道。杨铭和杨约同时忍不住发笑。杨约笑道:“事实确实如此,玄感这段时间还是很辛苦的,六千多士子,总计二十二科,我看到那些名字都觉得眼花缭乱,一阵头晕。”他头晕,是因为大隋从来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择选士子,以前都是去吏部排队就行了。现在情况,等于把排队的队伍当中,混进来一些本没有资格排队的,而且加快了排队速度,只要考完,谁能做官谁不能做官,都会有个结果。至于科考舞弊,眼下真的避免不了。门阀世家那都是亲戚连着亲戚,六千士子当中,关系能达到尚书省的,就特么有一半,你能阻止吗?阻止不了的。所以杨铭只能是尽最大的能力,让那帮关系不是很到位的,进来做官。朝会散去之后,杨铭返回了东宫,而杨茵绛此时,正在招待一位故人,江陵沈氏的那位沈夫人。“妾身拜见太子殿下,”一见到杨铭,沈氏的眼眶就湿了,赶忙行大礼。杨铭上前笑道:“夫人快起,多年不见,夫人华发已生,令人感慨,不要拘束,坐吧。”江陵沈家,是荆州地区,得杨铭扶持力度最大一家,那个时候,杨铭还是荆州总管,因展子虔的一幅画而结缘,从那以后,沈氏在江陵一带,迅速崛起,控制了荆州漕运,子弟多有入仕,家族势力如日中天。这都得益于杨铭,因为荆州谁都知道,沈家的靠山,是当今太子。而沈氏别看人家是一个女人,如今在江陵一代,皆称人家沈夫人,她的资格不足以被称呼为夫人,但是太子是这么称呼人家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