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页(1 / 1)

加入书签

('

玄感也是心里火大,老三这个傻逼办事真特么不靠谱,养的都是些什么人啊,太子冼马都敢打,我特么见了刘炫还得客客气气,你们倒好,直接蒙着脑袋就打。

“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玄挺是臣的儿子,他不在京,臣愿代子领罪,”杨约苦叹道。

杨铭冷哼一声:“我不处置你们,让杨瑞来处置吧。”

说罢,杨铭让人将儿子叫来。

杨玄感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样子太子还是有心网开一面啊,让郢回来处置,肯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你们跟他讲讲事情经过,不准夹带,要如实陈述,”杨铭道。

接着,杨约老老实实向杨瑞汇报了整个事情的基本情况,然后道:

“太子让殿下定夺,您一定要秉公处理。”

杨瑞点了点头,看了看他爹,然后低着脑袋开始琢磨,半晌后,抬头道:

“打人者,一并处死,家眷流放边疆,玄挺罚俸一年,修武县公管教无方,罚俸三年,至于封德彝,就让他离开东宫吧。”

杨约叔侄俩瞠目结舌。

杨铭笑道:“是你自己的想法,没有人指使你吧?”

杨瑞摇了摇头:

“没有人指使儿臣,儿臣在薛师父那里,精读大业律,一切都是依律而行,太子冼马,正二品,按律,庶民殴打正五品以上官员,处死,正三品以上,家眷流放,玄挺为首罪,然身兼要职,念他事先并不知情,加之按照八议免罪,玄挺符合议亲,议功,议贵,可酌情减罪为罚俸,至于封德彝,大业律明文记载,结党营私者视情况贬、徙、逐、降,他的情况不算重,应驱逐本官,另加任命。”

杨铭笑了笑,看向杨约叔侄俩:“你们俩觉得,秦王处置是否得当?”

“持论公允,无偏无倚,公正至极,”杨约点头道,他心里是真的高兴,别看杨瑞处置的是他们,但是条理清楚,颇具浩然正气,这不是就是储君之姿吗?

只要你能成才,杀我点人算什么?

玄感则是狡辩道:“臣绝无结党营私,太子明鉴啊。”

杨约直接给了他一肘,朝杨铭道:“封德彝是兄长家臣,正室又是臣的堂妹,说他是楚公党,一点都不为过,只是可惜此人才华不能为太子所用,今遭确实是受玄挺拖累了。”

杨瑞说道:“封德彝此番确实是受了殃及,他本无辜,今后还是会有新职任命的。”

杨铭看向儿子,笑道:“人家封德彝平日可是没少护着你,你说说,该予以何职?”

“儿臣并在不知道何处有缺啊?”杨瑞愣道。

玄感赶忙道:“德彝在开皇年间就做过内史舍人,眼下内史省正好有缺。”

他这个人,特别护犊子,只要是自己人,玄感是真照顾,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家造反,一家子都跟着,带头大哥的气质,是绝对有的。

杨瑞看向老爹,道:“那不如就让他去内史省?”

杨铭笑了笑,直接起身走了,把个杨瑞愣在当场,诧异的看向自己的亲姥爷,道:

“父王到底什么意思啊?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玄感他知道个屁啊,自己闺女的心思他都猜不到,他能猜到杨铭?

“不知道啊,臣也迷糊啊,太子好像是有点不乐意吧?”

杨约摇了摇:“没有那么简单,在我看来,太子这是有意让郢回自己拿主意,东宫嫡长,还是要有主见的。”

杨瑞皱眉道:“内史舍人,是正六品,封德彝是正五品,这么一降职,也算是警诫了,那我……就拿一回主意?”

杨约兴奋道:“只管定夺,您是陛下的长孙,这点小事,还是说了算的。”

杨瑞,确实是长孙,他是杨广的孙子里年龄最大的,本来杨铭和杨暕早期都在等杨昭生儿子,他们才敢生,结果好了,杨昭休妻了。

正好赶上独孤伽罗病重,杨坚让他们赶紧生,好给独孤伽罗冲冲喜,所以杨瑞就成了嫡长孙。

这是接班人,别看人家才九岁,就是五岁,也能一言定生死。

于是封德彝就这么去了内史省,而他留下的位置,杨铭早有人选。

太原王氏的王珪,唐初四大名相之一,今年四十三岁。

东宫的派系之争,本来就是杨铭一手造成的,他本意不想让封德彝走,但是没办法,玄挺手下人这么一闹,你不走也得走。

而王珪呢,属于无党派人士,顶多就是跟建成的关系不错。

历史上,王珪也确实是建成的太子中舍人,但是掺和进了杨文干事件,被李渊给流放了。

而杨铭也确实是想培养杨瑞敢于决断的能力,这是他的长子,在杨铭看来,嫡长子继承,是最符合国家利益,也是最稳妥的接班方式,只要不是傻子,怎么都好培养。

而眼下的杨瑞,其实杨铭还是很满意的,除了对杨瑞的爱情观不太认同之外,其他方面都符合杨铭的预期。

什么年少不知少妇好,错把少女当成宝,少妇永远都比不过少女,不信你去试试看。

人家比你大六岁啊,女孩子又比男孩早熟,杨铭几乎可以猜到,韦珪将来要是做了皇后,必然干政。

因为杨瑞年幼,很多事情上面会请教对方,久而久之,韦珪必然参与进更多大事当中。

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

年底之前,陈淑仪收到了化及送来的两百万钱,全都存进了东宫的内库。

她自己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对钱也不感兴趣,所以都交给杨茵绛处置了。

陈淑仪这一次收钱收的很痛快,不要白不要,她现在是希望与宇文家修复关系的,挑拨宇文述脱离杨暕,而陈淑仪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在私底下悄悄收集杨暕的罪证,她想着等到杨铭掌权的那一天,一举搞死杨暕。

其实搞死杨暕这种级别的亲王,多大的罪证都没用,关键还在杨铭身上,而陈淑仪认为,杨铭不会放过杨暕。

临近年关,河东传来噩耗,萧摩诃突然去世了,当天还好好的,晚饭吃的也还行,结果第二天就没醒过来。

萧摩诃的死,对陈淑仪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她要亲自去一趟河东,吊唁自己的师父。

宇文述在得知情况后,希望由自己的三儿子宇文士及,亲自护送陈淑仪上路。

杨铭不肯,但是陈淑仪答应了,一起的,还有萧世廉,杨铭直接委任萧世廉接替萧摩诃的位置,当然了,这得等到人家服丧期过后。

“淑仪无需难过,阿爷八十三离世,这是喜丧,能活这个岁数,是老天爷眷顾了,”萧世廉在马车上劝慰着陈淑仪。

他们俩的关系,非常亲近,虽然有尊卑之别,但在萧世廉眼里,陈淑仪就是他的妹妹。

跟随李靖远征高句丽之后,萧世廉本来已经返回河东,但是被杨铭召来,负责秦王府的安保,眼下嘛,人家得护送亲爹的灵柩,回兰陵老家安葬。

陈淑仪还是不停的哭,因为在她心里,萧摩诃就是亲人。

萧世廉叹息一声,不再劝了,回头望了一眼京师方向,心想自己再回京师,不知何年何月。

东宫。

杨铭叹息道:“今年走的人可真多啊,年初是独孤公,吏部侍郎高孝基,接下来郭衍、梁毗、长孙炽、萧摩诃,眼下韩僧寿看样子也快不行了,观王最近也在养病,江都那边传信过来,牛弘也病倒了,唉……”

杨茵绛在一旁道:“兴许是远征高句丽,耗了气运。”

杨铭笑道:“你还信这些啊?生老病死,时至则行,哪有什么气运。”

“时至则行?”杨茵绛口中呢喃半晌:“这四个字好啊,把人这辈子的归宿解释的明明白白,咱们早晚也会有这么一天,到了下一世,你还要不要我啊?”

“有下一世吗?”杨铭问道。

杨茵绛点了点头:“有的,佛经有言: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可见今生不了,来世可续。”

杨铭笑道:“如果有来世,咱们俩最好去一个光怪陆离有神仙的世界,人可以活几千岁,省的咱们还得一世一世的碰面。”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