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页(1 / 1)
('
“我怎么能花你的钱,”杨铭忍不住笑道:“化及已经出了血了,你再花钱,小心家里没了开支,这样吧,我从东宫内库拨钱给国库,再从国库出,把王府给修了,不要声张,这件事交给你办。”宇文述大喜:“臣一定替殿下保守秘密,将王府修的漂漂亮亮。”有了这个差事,他今后就可以借口汇报工事进展,常来东宫,这是宇文述非常期盼的。他也明白,太子是体谅国家没钱,可是儿子的宅邸又不能不盖,要盖就必须国库出钱,所以需要挪动一下,照顾了国家,也照顾了裴淑英。毕竟这个钱,本不该是东宫出。“我刚才提到李靖,你为什么不问呢?”杨铭笑道。宇文述陪笑道:“太子不说,臣便不能问。”杨铭感叹道:“许国公位极人臣,非是无因,不过这件事,我还真想和你好好说一说,走吧,咱们聊一聊去。”宇文述是真的知兵,而且对方跟着杨广去过东突厥王庭,对那里有一定的了解,帮忙分析一下,是有益处的。杨铭从来没有看不起宇文述,只是看不起他那三个儿子。第620章 明军不满饷“药师这次去,到底是起什么作用呢?臣听着有些茫然,”厅内,宇文述坐在一侧,端着茶水慢慢饮着,脸上表情疑惑。杨铭解释道:“其实作用不大,就是让始毕和射匮看到,咱们隋军来了,好让他们双方有所顾忌,再者,高昌不能有失,所以李靖出兵的借口,是保护高昌,如今从河西走廊卖进关中的马匹,高昌占了三成,这个地方不能出事。”宇文述点了点头:“臣也以为,陛下不会用兵,一来国库捉襟见肘,无力征集大军,再者,江都有裴矩,裴矩和长孙晟一样,都是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擅长以诡谲奇谋削弱对手,药师此去,臣总觉得不甚妥当。”“怎么个不妥当?”杨铭问道。宇文述这一次倒不是为始毕说话,而是站在客观角度来评价这次事件,只听他道:“东西突厥说到底,是一家,咱们摆出的姿态过于强势,恐惹两家畏惧,畏惧之下一旦形成某种默契,于我西境不利,药师可以去,但不能号称十万大军,借口也不能是保护高昌,改成保护商路通畅为宜,怕的是高昌自恃有我大隋倚仗,我们不惹事,它去惹事。”“嗯~~~”杨铭点头道:“你这个想法有些道理,始毕征西,其实还是想扩充地盘,如果他认定我们会出手干预,恐怕会做出异常举动,他麾下三十万大军也不是说撤就能撤,射匮主力一旦赶到,囤积在薛延陀一带突厥骑兵很可能超过五十万之众,这样的力量最怕刺激。”“正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刺激他们,”宇文士详解道:“从河西至京师一线,我卫戍力量有二十万之众,但是想要紧急征调起来,至少二十天,而突厥清一色骑兵,机动能力极强,一旦长驱直入直逼京师,我们挡不住的。”杨铭眉头紧锁,认同道:“确实应防患于未然,看似他们俩家打架,实则对我的威胁的也是非常巨大,关中大军的军饷还欠着,征调难度极大,这个时候如果突厥突然兵临城下,京师危矣。”说罢,杨铭衬衣片刻,道:“按你说的,我们在陛下旨意抵京之前,该如何准备?”“臣还是朝会上的那句话,不要干预,”宇文述道:“药师可以带兵入张掖,进伊吾,这是师出有名,他们不会乱想,而且李靖布防边境,一旦有事,也可以抵挡一下,为关中争取时间,是有利的。”杨铭凝重的点头道:“令关中各军府,提前做好准备,防范万一。”宇文述点了点头。欠着军饷,是很难征兵的,因为卫士入伍,军功和军饷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诱惑,但是有了前车之鉴,仗也打了,功也立了,钱没给到位,再想征调,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就跟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是一个道理,属于信誉问题。从高句丽搜刮来的财物,一半被贵族们给分了,剩下一半当作军饷发下去,不解渴啊,虽然很多卫士私藏了战利品,但那本来就是军中的潜规则,我能藏着不被你发现,那是我的本事,跟你欠我饷,是两回事。西魏时期,韦孝宽跟高欢的玉璧之战打赢了,朝廷欠着军饷一直没给,等到宇文家代魏改周,这笔钱直接就黄了。还有明朝万历年间,戚家军保家卫国,朝廷欠饷不给,人家闹了几次要钱,结果呢,朝廷反手把戚家军给灭了,人死债消。明朝是整个历史上,最能拖欠军饷的,最后亡也是亡在这上面。所以才有那句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关于欠饷,杨铭一直在监督民部,每年的赋税一上来,优先还钱,甚至河东炼场近几年靠着与江南贸易赚来的钱,也都用来还债了。以至于眼下朝廷都欠了河东炼场的钱,因为炼场是官办,卖了货赚到的钱,朝廷都拿走了,连成本都没给留下,独孤怀恩三天两头的要钱。这就叫能欠国企,不能欠军队。朝廷想省钱,无非开源节流,开源正在开,节流眼下还没有。于是杨铭送走宇文述之后,叫来了魏征。“国库艰难,需要钱,孤欲寻节流之法,你有没有什么主意?”杨铭问道。魏征想了想,道:“眼下国库除去行政之外的最大开支,都在陛下身上,要节流也只能从陛下身上节流。”“你想死吗?”杨铭笑道。魏征也笑了:“臣不想,可事实就是如此,陛下节俭一些的话,每年可以省下一个极大的数字,如果能有先皇一半节俭,国库都不会亏空。”“你总是喜欢说一些杀头的话吗?”杨铭笑道。魏征道:“只有在殿下面前,臣才敢这么说,为臣者,但有垂询,当竭尽所能陈述事实,臣不能隐瞒。”“说的好,”杨铭点了点头:“陛下的主意你就不要打了,节流嘛,得有人带头,我想带着宗室起个头,但是事情,得你在朝会上提出来。”魏征道:“臣愿意,不知怎么个节流法子?”太子是没有俸禄的,那么太子的钱一般从哪来呢?贡品分成、皇帝赏封、下属孝敬。贡品,就像岭南每年的土贡、东西突厥以及各国每年的朝贡,杨铭能分三成,七成是他爹的。皇帝赏封,这就好理解了,过生日啊,诞下子女啊,做了好事啊,都会有封赏。下属孝敬其实是大头,因为每年百官都要朝见皇帝和朝贺太子,这都是收钱的好日子。那么皇帝的钱怎么来的呢?巨量规模的皇家田亩、产业,还有国库拨出来的内帑,藩国、官员进贡,以及罪产入库。比如杨坚夫妇当年办了儿子杨俊,钱都进了他们的内库,杨广办了贺若弼,贺若弼的财物也都在杨广的内库。所以杨广一直想办杨素,因为杨素有钱啊。“亲王的食邑过高,孤欲削减,你觉得如何?”杨铭道。魏征道:“亲王食邑为一万户,郡王五千户,国公三千户,要削亲王,郡王国公也得削,殿下打算减多少?”杨铭道:“亲王七千户,郡王四千户,国公不变。”国公不好改动,因为大隋的国公是既得利益集团,人数太多,动不了。“削减的太多了,宗室会闹的,”魏征好心提醒道。杨铭笑道:“是啊,所以在此之前,我得先见见他们,届时妥当之后,我再给你信号。”魏征点头道:“好,臣也会在下面好好斟酌一番,措辞务求谨慎,好让他们说不出什么来。”“下去准备吧,”杨铭长长的伸了一个懒腰。宗室,可以说是皇权的基本盘,正常情况是不能动宗室的,但是大隋宗室的亲王,不多,而且杨铭这边八个儿子,这以后必然是亲王,他自己至少占了宗室亲王的三分之一。等于是我也给我自己儿子削减了,你们还能说什么呢?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