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页(1 / 1)

加入书签

('

岭南现在也是这个情况,李世民手底下还有五千人呢,这些人可不会在这里种地,人家得靠当地人种地养着。

那么杨铭定下的屯田有多少呢,各郡依照形势,设二屯至五屯不等,一屯等于二十顷,像始安郡那样的地方,比较安定,那么可以设两屯,也就是四千亩地用来养兵。

但是有个前提,这些屯田,不能从现有的田亩中划拨,必须是新开垦的田亩,等于是用军队来逼迫百姓,积极开辟荒田。

每屯设一营,居营房以住人,各有营号,以校尉为营主。

东宫对岭南的这次改造,除了屯田之外,就是杨铭将来对大隋田亩制度的改革,而岭南西道,就是这项制度的试验田,在这里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将会被总结归纳,汇总成适合天下各处的田亩制度。

而授田的第一步,是查阅户口,这个就是岭南行台兵部尚书韦福嗣的事情了,也是最难的第一关。

过了这一关,就一切都顺利了。

李世民意气风发,决定按照东宫议定的这项制度,在岭南大干一场。

第633章 种族审美差异

大隋出兵的消息,东西突厥都知道了,也派遣使者入京师,面见太子。

东突厥的使者,希望杨铭可以袖手旁观,不要干预始毕可汗清理门户,而西突厥的使者,则是希望大隋能帮他们抵御始毕。

那么这样一来,按照长孙晟的离强和弱,大隋应该帮助西突厥,但是杨铭暂时不打算这么做,我谁也不帮,你们俩先耗着,耗的差不多了,我再出手。

双方眼下的虽然谈不上旗鼓相当,但是西突厥完全是有一战之力的,大隋要是帮助对方,始毕这一次得灰溜溜的跑路,跑回去之后铁定会侵扰大隋北方边境。

而眼下,东北地区的靺鞨、契丹虽然归附,但还有室韦、奚、霫不愿归附,邓暠已经出兵,联合靺鞨、契丹,攻打这三个地方。

北方正在用兵,不宜与始毕闹翻,因为眼下关中走了左右武卫,杨广又将左右翊卫、左右备身府、左右御卫带去了江都,北方兵力空虚,一旦始毕回去之后率军南下,无兵可挡,总不能调动洛阳戍卫。

杨玄挺带兵从西平郡出发,赶往伊吾与李靖汇合,威定城,也就是原吐谷浑王城伏俟城,大都督王朔没有出兵,因为他得防着点南方的党项人。

党项人本来是非常老实的,在大隋的印象中,叫做: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墙。

中原称其为党项羌,属西羌的一支,他们自称为大白上国,首领是其中拓跋部落酋长拓跋赤辞,自称鲜卑族。

历史上这个人的女儿嫁给了慕容伏允的儿子,但这一世,肯定没有了。

藏西地区,眼下正在进入大一统阶段,雅隆悉补野部落首领达布聂西正在征服周边,这个人就是松赞干布的爷爷,眼下还没有吐蕃王朝,但是快了。

达布聂西的对外扩张,对党项人原有的游牧地区造成了侵扰,党项人扛不住,正在逐步往北迁徙。

他们的北边,就是原来的吐谷浑,王朔肯定不能坐视不管,已经派出使者联络对方,只要像开皇年间那样老老实实给大隋朝贡,我就不打你,否则的话,咱们真刀真枪见。

其实大隋轻易不想招惹党项,因为党项有个毛病,超级记仇,人家有个习俗,如果被外人侵犯,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复仇成功才能恢复从前。

多少沾点社会了。

高昌王麴伯雅带着五百人,跟在李靖身边,准备收付高昌,剩下的家眷都往京师去了,其中就有他的儿子,王位继承人麴文泰,以及妻子宇文玉波。

京师,杨铭夫妇接待了对方,宇文玉波现在是华容公主,高昌王后,再见到自己的亲戚杨茵绛的时候,没有以前那么多的敌意了。

毕竟异国它乡生活了这么久,见到亲戚的感觉,跟以前不一样。

“我跟你的父亲,打过多次交道,算是老熟人了,你这次来京,不要客气,朝廷会招待好你,”杨铭在东宫内,朝麴文泰笑道。

这小子在历史上也是个有趣的人,臣服大唐之后,妻子宇文氏被李世民赐姓李,封常乐公主,结果呢,他和西突厥串通,将所有西域诸国朝贡给大唐的贡品,全给劫了。

这把李世民给惹毛了,派侯君集攻打高昌,麴文泰被吓死,儿子被俘虏至长安,高昌亡。

是的,他爹死后,宇文玉波就是他的妻子了。

所有与大隋和亲的国家,和亲公主的儿子都不能成为继承人,而且大多也是收继婚,儿子能娶爹的媳妇。

麴文泰自然是连连道谢,眼神不经意的在杨茵绛身上瞥了几眼。

这就是不懂规矩,太子妃也是你能偷看的?

没见过大美女,出于男人本能偷瞄几眼,杨铭其实不是很在意,但是杨茵绛很不爽,本来还想与宇文玉波多叙叙旧,结果冷哼一声,将两人给打发了。

负责接待他们的,是梁王杨浩,地方在晋阳楼。

几天后,杨浩来打小报告了,说是麴文泰与宇文玉波之间,恐怕有点不干净。

“见怪不怪了,那边就是这个样子,我那个姨母也算是入乡随俗了,”杨茵绛一脸不齿道。

杨铭忍不住看向一脸八卦的杨浩,笑道:“你也是亲王,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也觉得新鲜吗?”

“嘿嘿,这不是跟您汇报呢吗?是您吩咐我的,事无巨细,当时时奏报,”杨浩笑呵呵道。

杨铭笑了笑,转移话题道:“你不会好端端给那个姓李的安排,说吧,收了人家多少钱?”

就在前几天,杨浩要举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在武威郡,想进当地军府当个官,而武威郡的军府,归左屯卫,因为左屯卫以前是史万岁,所以陇西以西的军府,都是归在左屯卫下面。

杨浩眼下是大将军,安排一个军府骠骑将军,还是很容易的。

“收了二十万贯,”杨浩老实道。

这下子就连杨茵绛都觉得吃惊了:“一个骠骑府将军,值这么多钱?这个人手笔不小啊?”

杨铭笑道:“这是敲门砖,杨浩举荐的这个人,本是庶人,做了军府将军,算是成功进入军方,以后的路也就好走了,人家这个钱看似在买官,不如说是在巴结杨浩,说明此人志向不小,将来肯定还会求杨浩帮他再往上走一走。”

“殿下料事如神,我也觉得这小子给的太多,以后怕是少不了要麻烦我,”杨浩笑道。

杨铭突然收敛笑容,正色道:“这个人,你给我盯紧了,如果有不老实的地方,立即拿办,不要吃人嘴软,驾驭下属,要恩威并济。”

“殿下放心,臣有分寸,”杨浩点了点头。

他举荐的这个人,是武威豪族出身,家族财富在河西一带那是相当不错的,就是历史上自称河西大凉王的李轨同志了。

不过你再有钱,你也是个商,商跟士,是两个阶层。

至于同为隋末大乱斗时期,割据河西的薛举的爹薛汪,眼下正老老实实的跟着玄挺出兵高昌呢。

杨铭平日里,除了处理国事,偶尔会带着亲眷到芙蓉园去散散心。

这一次来,他见到了服侍在独孤凤儿身边的那个高允芝,单眼皮美女,高句丽公主。

其实在此之前,杨铭已经见过对方两次,但这一次的观感有些不一样,或许是今日阳光明媚,衬托出了少女的靓丽。

“你过来,”杨铭在一处开放的长廊内,朝着对方招了招手,后者赶忙走了过来。

杨茵绛意味深长的瞥了自己丈夫一眼,笑道:“姿色只能算是中等,京师比她好看的,实在太多了。”

“高元眼下住在哪里?”杨铭随口问道。

身后的裴爽道:“辽东郡王住在南城兰陵坊,就在大兴善寺南边,陛下的意思是,让他好生向佛,以赎己过。”

杨铭点了点头,看向高允芝:“来到京师之后,是不是还没有见过你的父亲?”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