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页(1 / 1)

加入书签

('

只听他道:“大总管觉得,河北这些叛军,会放萧铣南下吗?”

来护儿点了点头:“肯定会,南方人不喜北方水土,适应不了这里的气候,萧铣想要控制这支大军,就必须南下,谁挡他的道,他就打谁,前期如果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想要拦他,吃过亏之后,后面就不会有人拦了。”

费青奴道:“事情就难办在这里,现在河北是贼寇多,官兵少,而我们呢,又不能与其中任何一方有联系,恐会落个勾结反贼的罪名,换句话说,大总管只能凭一己之力,镇压这茫茫多的反贼。”

反贼之间,可以互相谈判,达成某种协议,但是官兵不行,官和匪,是势不两立的。

来护儿有心这么干,但也怕被人抓到把柄,毕竟他是在外领军的将领,跟在朝堂不一样,身边的心腹和远方的心腹,在皇帝眼中,是两个人。

所以他眼下的处境是,只要进入河北,那就是不停的征战,友军少的可怜,几乎全是敌军。

但是不能拖延太久,眼下的反贼,轻易不会去打县城,因为损失太大,大败也会影响其军心,造成内部不稳,但是时间一久,那些县城肯定是撑不住的,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说不定会直接投降叛军。

那个时候,来护儿就不是平叛了,跟攻城略地没啥区别了。

来护儿道:“张须陀知我在北,必定率军与我会合,他在山东撑不住,我在渔阳也撑不住,唯有合兵才是上策,回师的大军,有些是要回洛阳的,鱼俱罗想来已经到了,他会想办法调动洛阳大军北上,届时三家合力,先把河北镇压下去,余者便不足为惧了。”

他现在与张须陀和鱼俱罗的通讯,是完全中断的,只能靠默契,只要是个知兵的,就知道应该先打河北。

山东无险可守,留在那里作用不大,河南有洛阳,洛阳周边的关城丢不了,河南就变不了天。

只有河北,这里可是成就霸业的地方。

反贼,也是有级别的,有眼光的和没眼光的,杜伏威就是聪明人,河北我站不住脚,山东无险可守,只能跑江淮,结果人家在江淮发家了。

有些反贼呢,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过着以前没有过的潇洒日子,根本舍不得离开,像这样的,来护儿直接选择忽略,你都是反贼了,还没有上进心?

“大总管的意思是,等到萧铣走了,咱们再动手?”费青奴道。

来护儿叹息一声:“非我所愿,却是无可奈何,咱们啊,得高高兴兴的送人家走,唉……我大隋朝,怎就成了如此境地?”

第660章 将功赎罪

北征的事情,已经有了一个定论,没错,是大胜。

皇帝御驾亲征,杀突厥大可汗处罗,杀敌无数,因粮草不济,暂时退兵。

对外就是这么宣称的,老百姓信不信无所谓,反正我信了。

原本的罢朝三天,被延期了,实际上就是大兴殿的大朝会,改成了杨广在两仪殿的小朝会,参加的人不多,不足二十个,但里面没有杨铭。

既然北征已经结束,那么接下来的头等大事,自然是灭火。

半个大隋都点着了,不灭火不行,杨广还指望三巡江都呢,可是现在,他去不了。

或者说,可以去,但是代价有点大。

杨玄感这一次也是倒了血霉,已经在两仪殿跪了半个时辰了,其他人都是坐着,就他跪着。

明摆着这是要背锅了。

杨广是非常聪明的,他知道自己现在举行朝会的话,难免有一些不长眼的笨蛋站出来给他挑刺,所以要在小朝会上,提前将事情盖棺定论。

那么杨玄感肯定跑不了,他什么时候把这个锅背稳当了,大朝会就是什么时候举行。

但是他不认错啊……

所以才让他跪着嘛。

“我说玄感,有错就要认,北征大事,确实是因为你的原因,才导致我们撤的太早,难竟全功,”御史大夫裴蕴道。

玄感抬起头,直视对方:“遍地皆反,单是瓦岗贼众,就劫掠粮食达三百多万石,整条运河,全是劫粮的,我只是管督运粮草,剿贼的事不归我管,粮食我也送了,但是被劫了,失职算不到我的头上。”

谁让你就一个人,负责剿贼的是一帮人呢?法不责众嘛。

像玄感这种级别的,想扣帽子,你得让他心甘情愿,不能强迫,不然人家对外宣称自己是冤枉的,容易引起舆论哗然。

先不说他是礼部尚书,你得看看人家的家族。

其实这样的事情,明清时期的皇帝就很容易办了,大不了诛九族嘛,也诛不了几个人,但是玄感你诛不动,那是几万人。

况且名义上,皇帝跟他们算是一家,都是弘农杨,你不能诛自己的族吧?

历史上玄感造反,成为华夏史第一个被诛九族的,杀了三万多人,结果呢,人家弘农杨依然牛逼,不伤筋不动骨的,照样在唐朝吃得开。

杨约也反驳道:“太子日日发令洛阳,督促玄感,玄感一一照办,从未延误发粮时间,至于半路上怎么回事,你得去问沿途那些太守,他们守着粮道运河,眼睁睁看着军粮被劫,到头来罪名扣在玄感头上,怎么?难道真的是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吗?”

他故意带出杨铭,就是保玄感,只要将太子牵扯进来,玄感就不好动。

这一次,杨约可不愿意让玄感背锅了,我特么已经老了,家族全靠玄感,你们把他给我斗下去,我杨氏无人,岂不是任你们欺辱?

裴矩这个阴谋家避重就轻道:“我大隋论罪,有八议,玄感单是议贵,便可赦无罪,杨公无需担心。”

亲外孙是太子嫡长,就凭这一条,玄感的罪名也不会大到哪去,杨广不在乎别人,自己的亲孙子总不能不在乎吧?

但是裴矩这句话,等于是在说,玄感确实有罪,只要他能顶了这个罪,皇帝也不会过重处罚。

说白了,还是要往玄感脑袋上扣,但是玄感不能接,这是责任,等于北征不利要算在他头上,那可是要往史书里写的。

杨约呵呵冷笑道:“玄感一没有谋逆,二没有丢城失地,三没有临战脱逃,本公自然知道他无罪,用不着裴公提醒。”

这临阵脱逃,明摆着是在影射杨暕,于是杨暕怒道:

“丢失军粮,如同丢城失地,怎么能无罪?陛下将如此大任托付玄感,他又是怎么做的?三四个月的供给都保障不了,怪不得都说玄感是个痴呆儿,就是让一个平民做督粮官,也不会比玄感再差了。”

这话已经是非常难听了,玄感从小到大,最忍不了的就是痴呆儿三个字,为此他都跟自己的亲爹杨素吵过架,毕竟传的太广了。

当时杨素这话,是说给杨坚夫妇听的,明摆着有藏拙成分,属于自谦自贬,结果越传越离谱,甚至有人觉得,玄感的脑子真的有问题。

所以杨素后来才赶忙解释:吾儿不痴,但是已经没用了。

一句话,坏了玄感一世英名。

杨约顿时暴怒:“痴呆儿有何不好呢?没有心眼,没有诡计,做事直来直去,不会鬼鬼祟祟,行正大光明之事,虽痴,亦正也。”

“无能之辈,辜负陛下信任,正所谓贤者在职,能在在位,一介痴儿,位列八座,真是个笑话,”杨暕冷笑道。

杨约急火攻心,要不是对方是皇帝儿子,他绝对会派人阴了他。

兄长若在,尔焉敢放肆乎?

玄感内心叹息一声,只看今天在坐的这些人,大多是皇帝心腹,他就猜到这些人是铁了心要给他扣罪名。

但是他绝对不能认,不单单关乎名誉,他要是倒了,裴家一定会落井下石,到时候茵绛和杨瑞他们,恐怕也会受牵连。

历史向来如此,远了不说,旧齐高纬,也就是高玥亲爹,原配皇后,就是斛律光的女儿,斛律光被杀之后,高纬直接废了斛律皇后。

他要是不行了,茵绛不是没有被废的可能。

杨广一直没有说话,就是等着他点头呢,今天不点这个头,他想出这个殿门,可不容易。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