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页(1 / 1)
('
来护儿道:“你的这个想法放在平时,是有可能的,但眼下不会,至于林士弘究竟在想什么,我猜不透,他既然不动,我们也不动,他如果全力来攻,我们再撤,毕竟我军是长江南岸唯一的朝廷大军,一旦撤走,士气耗尽,再回来可就不容易了。”林士弘为什么不打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来护儿太难啃了,他损失确实太大,但主要原因,是不想弄死来护儿。因为来护儿身份太崇高,自己要是在吴郡干死对方,将来若是形势急转直下,他连投靠朝廷的机会都没有了。就算弄不死来护儿,让他逃掉,将来投降朝廷之后,来护儿也会弄死他,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给你留一条逃生之路。来护儿其实早就知道了,因为他收到了林士弘派人送来的信,不过他没有跟任何人说,也瞒着自己的儿子。要不然来护儿能不撤吗?都特么快打没了。林士弘算是叛军当中,最会给自己留后路的了,与他自身性格有关,也与萧世廉每天在他耳边忽悠有关。萧世廉是怎么说的?给他举例子,旧陈刚被大隋灭掉的第二年,整个江南全反了,结果呢,杨素用了不到半年,又给你平了。当时的造反头子,就是萧世廉的亲弟弟,萧世略,他能不知道吗?他比谁都清楚整个过程。说到底,是江南无险可守,唯一的倚仗就是长江,旧陈在拥有一半长江控制权的情况下,都能两个月被灭掉,现在的叛军,对长江是一点控制权都没有。萧铣还告诉林士弘,襄阳水军一定会救,那么等到水军赶回来的那一刻,过江的和没过江的,会是两个待遇。水军会全面封锁长江,没过去的过不去了,过去的成了孤军,除了跟官兵死磕,没有第二条路。林士弘是一个很容易接受别人意见的人,他信了,所以在吴郡攻打来护儿的时候,他也一直在拖延,要不然来护儿早就被他灭了。拖延,是为了避开北上渡江,其实就是避免将自己陷入险境。“那个万瓒也是一条好汉啊,宁死不降,我是给了他机会的,你也看到了,”屋子里,林士弘和萧世廉密语着。萧世廉笑道:“管崇虽降,但此人绝不可信,其残部六千余人,要打散分往各处。”“不好办啊,”林士弘道:“刚刚归附,我便夺其兵权,此人必有异动,我知道这个人信不过,但眼下由不得他忤逆我,先降朝廷又降我,他已经没有后路了,除了听我的,他还能干什么?”还是你聪明啊,好几条后路,萧世廉笑道:“万瓒是向太子投诚的,事后被委以重任,来护儿都不敢为难,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万瓒死得其所,若有子嗣,必有爵位。”林士弘点了点头:“你觉得水军一定会来?”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襄阳水军一定会回来,毕竟皇帝都跑了,江都都围了,不回来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这个人就是这样,瞻前顾后,自己没个主见,好在人家听劝。“一定会回来的,将军信不信,太子就在赶来的路上,不日就会抵达江都,”萧世廉道:“眼下这种局势,只有太子能救,而太子也一定救的了,只因他一到,各路兵马就有了主心骨,不会再各自为战,上下一心,杜伏威危矣,届时您若能以江南之地归附,封王都是有可能的。”萧世廉又开始PUA了。“欸~~~~”林士弘笑道:“我没那么大野心,起义也是麾下弟兄们吃不上饭,我带着大家寻条活路,我本一乡绅,家有薄田数百亩,要不是江南形势至此,我也不会起兵。”以前没野心,那是以前,现在混的牛逼了,野心自然也就跟着涨起来了。萧世廉之所以这么忽悠林士弘,就是想诱导对方能在杜伏威冯盎等人大败的时候反戈一击,林士弘要真有那样的眼光和胆略,你别说,是可以封王的。大隋没有封异姓王的先例,但是大隋之前,可是不少。再说了,可以给你改姓嘛。第722章 我是教不会的比杨铭先到的,是襄阳水师,因为江夏距离江南,路途并不远,何况一路都是顺流而下。水军一到,形势立即变了。正在从宣城郡渡江往庐江郡的叛军,被瞬间截断,这段水域没有多宽,是适合搭设浮桥的,而浮桥根本经不住大船的撞击。正如萧世廉描述的那样,水军一到,过去的回不来,没过去的也过不去了。李靖和麦铁杖的两路大军,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天的转战厮杀,将张善安、阚陵部彻底击溃,两人也都被生擒了。沈纶二人带回来的襄阳水军开始分散开来,七支五牙舰队封锁各个水域,一根根拍杆像是拍苍蝇一样,将江面上摆渡的小船拍的粉碎。与此同时,杨铭率大军抵达淮南郡,张须陀史怀义进入江都郡,朝廷的两支庞大援军,及时赶来。李靖在收到杨铭的命令之后,在庐江郡以南的同安郡左岸,开始搭设浮桥,杨铭会从同安郡渡江,抄杜伏威和冯盎的后路。杜伏威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紧急调动还没有过江的赵破阵、王雄诞部,布防于长江对岸,阻止对面过江。实际上,从整个形势来看,叛军基本上就要完蛋了,问题就出在襄阳水师,萧铣没能力拦住,但是他也没有派兵支援江南战局,为什么?因为李世民在荆州。进入江夏之后,李世民没有去武昌,而是直接去打江夏县,六千人啊,就去打萧铣的老巢,听起来实在不可思议。但萧铣是扛不住的,因为玄奖是从江陵郡渡江,萧铣得知消息后,把大军都调往江陵郡对岸的巴陵郡布防,他想破脑袋也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出现在江夏。因为江夏城以南,全是自己的大军,层层布防,根本就没想到会有漏网之鱼。可是他现在想要召回大军,几乎不可能了,因为李世民是清一色的骑军围城,而且是围而不打,你就算派游骑给各路大军通风报信,也送不出去了。李世民在等,在等巴陵郡的结果,那里有丘和与杨玄奖两部主力大军,如果能吃掉张镇周,萧铣就彻底完蛋了。打叛军有一个诀窍,就是一定要逮着对方主将的位置强攻,因为叛军本来就是一盘散沙,本身并不团结,只要拿下主将,余部自溃。而丘和手底下,李世民给他留了几个攻坚的猛人,单雄信、朱粲、段志玄。被围在江夏城的萧铣,久久等不到支援,决定亲率城内两万守军突围,两万对六千,优势在他,但是萧铣对李世民,那就没有任何优势了。强突了一拨,死了三千人,无奈之下又给退了回来。十月十八,张镇周于乱军之中,被朱粲射杀,巴陵郡四万多叛军半数伤亡,剩下的溃散了。十月二十五,杨玄奖和丘和的大军抵达江夏城外的时候,沈法兴带着武昌的一万两千人也来了。人家是投降来了,江夏被围的消息,他是知道的,但是没有动,因为他也在观察,如果南边的大军有回援迹象,他也回援,因为那样的话,萧铣还有的救,如果没有,那就不值得救了。李世民当时不接受投降,已经准备灭了沈法兴,好在沈光出来的及时,将太子的安排叙述给了李世民,沈法兴才得以保住小命。但是很明显,他投降的不及时,只能算锦上添花,算不上雪中送炭。李世民派人往江夏城内,要求萧铣投降,这个时候萧铣不投降,下面的将领会弄死他,困兽之斗,就不要再挣扎了。于是萧铣打开城门,带着自己麾下的文武官员,向朝廷臣服。丘和将会继续奔走各地,扫灭荆州境内余下的各部叛军,而荆州南岸,实际上已经尘埃落定了,李世民平叛荆州,大隋之乱只剩下江南了。“江南局势竟至如今地步?”李世民一脸怒意的坐在江夏城的郡守府内,表情凝重。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