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页(1 / 1)
('
杜伏威全军覆没,冯盎战败被俘,杨铭进入江夏城。随着林士弘进入大堂,杨铭起身走下台阶,快步上前在林士弘跪地之前将人托住,笑道:“若无士弘,孤危矣,请上座!”说罢,杨铭亲自拉着对方的手,让林士弘坐在了比来护儿更高的位置上。林士弘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极为有眼光的投机者,他选择投靠朝廷的时间,堪称妙到巅毫。杨铭五万对十万,本来就处在劣势,结果岭南的六万新生力大军也上来了,要不是林士弘,他真的非常够呛。因为林士弘这一动,把来护儿给解放了出来,操师乞的大军大部分过了江,剩下的已经不是来护儿对手,被来护儿非常轻松的击溃,然后便赶紧南下支援杨铭。这一次,杨铭确实太冒险了,但这个险是值得的,如果没有林士弘,他有能力拖到李世民赶来,但也绝对会损失惨重,林士弘的出现,避免了这个损失,让胜利果实最大化,这份功劳,绝对很大。但是距离封王,肯定是不够的,萧世廉有些过度忽悠林士弘了。好在林士弘别的没有,自知之明绝对有。来护儿此时也是笑看着对方,道:“鄱阳人杰地灵,有士弘这样的人物,并不意外,老夫还要感谢你手下留情啊。”杨铭一愣:“这是怎么说?”来护儿笑了笑,才将林士弘传密信给他的事情讲了出来,长子来楷瞬间恍然:“怪不得父亲不肯离开,原来是有人给留了后路,您把我也瞒了啊?”众人顿时哄堂大笑。“士弘早已心向朝廷,这一点孤一定会奏报陛下,为你请功,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要托付给你,”杨铭道。其实他心里也清楚,林士弘的选择,背后萧世廉一定是出了大力,但事情就是这样,有些人只能是在暗中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论功不能给他论。给萧世廉论功,就委屈了林士弘,眼下不能这么干,没关系的,萧世廉是自己人,将来总会弥补。林士弘正色道:“请太子吩咐。”杨铭道:“册封你为江南东道行军大总管,萧世廉为总管长史,继续南下平叛,招抚各路叛军,功成之日,孤在京师等你。”林士弘一脸恭敬的起身道:“末将遵命。”他要是把这事给办漂亮了,就符合封王的条件。“李世民!”杨铭道。李世民起身道:“臣在。”杨铭道:“冯家已经完了,册封为你江南西道行军大总管监岭南镇抚使,即刻平定地方。”等于李世民和林士弘一东一西南下用兵,搞定南方,而李世民还有任务,那就是把岭南彻底镇压。李靖问道:“归降的叛军应该怎么处置?杜伏威部有两万三千人,冯盎部足足六万人。”来护儿建议道:“臣以为,岭南之疮,剜掉就在今日,世民想要镇抚岭南,这些叛军就不能放过,至于杜伏威麾下的降军,可以就地打散。”他的意思,岭南降军,全数诛杀。杀这么多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历史上白起坑杀赵军三十万,那也是杀了很久的。只能活埋,用兵器的话,兵器能全废了。杨铭是不想这么杀的,可是正如来护儿所言,这帮人不杀,岭南的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就像白起没有坑杀赵军的话,秦国后面干赵国哪有那么容易。那时候的赵国,有廉颇、李牧两大名将,如果兵力足够,赵王不乱来,秦国真不好对付。长痛不如短痛,李世民也赞成全数诛杀。沉默半晌后,杨铭点了点头:“这件事交给朱粲去做。”江都那边,仍然是打的热火朝天,但是江面上突然出现了一艘五牙大舰,大舰的桅杆上,绑着披头散发的冯盎。看到这一景象的冯暄部大军,顿时崩溃了,纷纷朝着五牙跪下,哭喊着冯盎。冯暄投降了,他知道自己已经完蛋了,再不投降,手下的岭南子弟会被尽数诛杀。事实上,他投降不投降,结果都是一样,不过他的投降,也导致了其它过江叛军阵脚大乱,降的降,败的败。至此,杨铭抵达江南不足两个月,杜伏威、冯盎、操师乞三路叛军,全军覆没。十一月末,杨铭进入江都城。病塌前,宇文述似乎是回光返照,脸上出现了一抹久违的红晕,握着杨铭的手,泪眼滂沱道:“江南大定,臣死亦瞑目了。”其实杨铭一直以来,对宇文述这个人,都是佩服的,厌恶的只是他那三个儿子罢了。但是如今,他对化及也恨不起来了,因为他突然觉得,历史上的化及弑君,多少还沾了点正义。就算化及不杀杨广,也会有另外的人杀,因为那时候的杨广真的是人神共愤了。杨铭拍着宇文述的手背,道:“许公要好生保重,孤希望你我,还有坐下畅饮的机会,您不是最喜欢与我席地而坐,一盏孤灯,一壶热酒,论天下英雄吗?”宇文述强颜一笑:“袁天纲还是厉害的,臣私下找他看过,他曾说老夫运起于水,必降于水,七十之后不入江,老夫今年正好七十一,此子算中矣。”说罢,宇文述召来自己的三个儿子,握紧杨铭的手道:“臣惟此三子,望殿下哀怜之……”宇文述眼眶之中,老泪纵横。杨铭想起了自己过世的师父史万岁,神情悲痛,借用了历史上杨广的那四个字,回答道:“吾不忘矣。”吊着一口气,硬撑着想要能见到杨铭,托付后事的宇文述,最后心愿得了,两滴泪珠滑下,张着嘴巴,脖子一歪,倒在了化及怀中。三兄弟顿时崩溃,嚎啕大哭。杨铭双手捂面……大业年间,唯二身负灭国之功的军方第一人,就此离世,来护儿得知消息的一瞬间,如遭雷击,呆愣片刻之后,昏倒在地。第724章 三十岁整宇文述过世,杨铭下令全军素缟,以示对这位大隋军方第一人的哀悼。江都城,是有宇文述宅邸的,人家这个级别,在洛阳、江都、晋阳等重要城市都有国家赏赐的宅邸。去世第二天,宇文述入殓,第八天封棺。他是正儿八经的鲜卑人,鲜卑人对落叶归根不是很讲究,况且宇文述是从边关六镇一路跟着北周宇文氏进入中原,在关中开枝散叶,早已将关中视为故乡,所以他的陵墓,肯定是在关中。历史上宇文述原本的墓志铭是谁写的不得而知,但后世在2006年出土的宇文述墓,墓志铭是武德八年,由欧阳询撰写。欧阳询眼下是杨铭的东宫率更令,书法已经是公认的杨广之下第一人了,由他主刀非常合适。杨广不可能给人写墓志铭。所以杨铭派人通知身在京师的欧阳询,将这个任务交给对方。至于宇文述的陵墓位置,是在后世的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绝对的风水宝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地原点,也就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就在这里。一艘五牙大舰,将会运载着宇文述的灵柩返回东都,东都将会以第一等的太牢之礼,祭奠宇文述。化及和智及因为他爹的死,已经得以免罪了,而且国公之位,肯定会袭,这也算是宇文述给子孙最后的馈赠了。一个人没有了念想,没有了盼头,整个人的精气神就没有了。来护儿眼下就是这种状态,他的后半生一直将宇文述视为对手,想要超过对方,但是很显然,他永远的失去了这个机会。所以他的一口气,泄掉了,什么都想开了,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大家该吃吃,该喝喝,许公若还活着,肯定不愿诸位如此伤怀,江南重归太平,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应该高兴才对,”说完这句话,来护儿自顾自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一饮而尽。大堂内,被贬为庶人的卫玄和韦云起,也被邀请来,参加这场没有笑容的庆功宴。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