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页(1 / 1)

加入书签

('

杨茵绛不敢拦,因为独孤凤儿拦了一下,被治罪了。

被罚禁足一月。

杨茵绛一方面唆使儿子杨瑞去求情,另一方面赶忙安排宫外的族人,设法收留。

圣旨贬为奴婢,会怎么干呢?一般情况下是进了掖庭宫干苦力,但是这次不是,而是扔进城内市场,当成货物售卖。

奴婢是可以买卖的,价高者得嘛,像冯玉致这类身份,也没人敢买,你咋买啊,太子睡过的女人,你敢用?

卖不出怎么办呢?会留在官办的负责出售奴婢的衙门,继续做苦力。

冯玉致眼下已经是生无可恋了,兄弟大多都被抓进了洛阳,就等着被处死了,她这种死不了的,才是最苦的。

精神已经崩溃了,蓬头垢面跟个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了。

这样的惨事年年都有发生,华夏古代一直都是连坐。

过了洛水,冯玉致被带进了洛阳最大的南市,至于什么时候出售,还不知道。

不过已经得知消息的杨铭,派裴忠去要人了。

大隋官方负责出售奴婢的,是内侍省,因为宫内上了年纪的宦官侍女离宫后,是这个部门负责安排,渐渐的就发展成为国家级奴婢售卖机构。

归内侍省下设的外府署管理,主官可是不是宦官,在内侍省最高级别的那一帮官员,是负责伺候皇帝的宦官,中间的官员皆用士人,低级役使人员才又换成了宦官。

之所以让裴忠过去要人,就是因为外府署主官姓裴。

裴荏不敢担这个罪名,一开始不放人,挨了两个大嘴巴子,装昏让裴忠将人给领走了。

像这种事情,杨广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难道因为这么大点事,跟儿子较劲?

杨铭现在是不会见冯玉致的,对方的精神都垮了,需要一段时间的引导和安抚,甚至永远都变不回从前的样子。

杨广就算不处置冯玉致,冯玉致的心里也会出问题。

全家都死了,就她一个活着,搁谁,谁都顶不住。

“宁洄藻是怎么判的?”杨铭叹息问道。

千牛备身来宇答道:“烹杀,就在下个月十五,江都见到父亲(来楷)的时候,他曾说过,岭南本不该这样的,说到底,如果是殿下去江都,岭南就不会反,齐王这么一闹,岭南死了十多万人,唉……那地方本来就没多少人。”

来护儿对杨暕的意见是非常大的,本来大好的局势,硬是给了冯盎一个出兵的借口,冯盎是岭南少数不愿意跟朝廷做对的,你让他出兵,他来不来?

不来吧,是抗命,来吧,底下人彻底控制不住了,冯盎只能是服从多数意见,跟朝廷死磕了。

已经能下床的薛收道:“话也不能这么说,要这么论的话,河北山东,也本不该是这样的,战事结束之后,麻烦会更多,河北死人太多,有些地方闹了瘟疫,山东赋税重地,未来五年都指望不上了,接下来头疼的事情会一桩接一桩,对了,这次犒赏三军的钱,发下来没有?”

来宇摇了摇头:“都进了国库,六部正在商议怎么分配。”

薛收冷笑道:“这有什么好商议的?谁出力多,谁分的多,东宫左右卫率都是打的硬仗,襄阳水军出力最大,若是被于仲文薛世雄他们拿了大头,那可真是可笑。”

“有什么可笑的?”杨铭笑道:“左右翊卫向来都是拿大头,别看人家出力不多,但作用却非常巨大,不必发这种牢骚,给多少算多少,儿郎们不满意,从我内府调拨。”

“不能每次都是殿下吃亏吧?”房玄龄道。

杨铭笑了笑:“我以前觉得,吃亏是福,是一句糊弄人的话,但现在想想,这句话实乃智慧之言,当我们在蝇头小利中斤斤计较时,反而会舍本逐末,导致我们失去更多,吃亏是豁达、是睿智、是坦然,自然也是一种福气了。”

“太子英明,”众人道。

第729章 笨蛋也有大用处

太子进不了宫,杨广就动不了。

动不了太子,就别指望动太子的人。

为了安杨铭的心,杨广大肆册封东宫属官,但凡出门的都得了好处。

李靖出任右御卫大将军,封陇西郡公,苏烈被封为蓟县公,射杀张镇周的朱粲封为华容县侯,火烧高士达粮草的徐世绩拜上柱国,杨元庆、单雄信等等等等都有册封,被封勋爵者多达二十四人。

但是给了实职的没几个,杨广想给,但是眼下不敢给。

一次天下大乱,各地出缺非常严重,这些人都是可以往地方安排的,若是没有那场谣言,杨广也就安排了。

但是现在不敢了,这个节骨眼上,你把这些人外放出去,等于是拆解太子身边的势力,一个不好,太子立即就能反了。

现在谁也不敢说太子一句不是,就怕刺激到他。

因为太子有造反的能力,眼下洛阳的各路大军,除了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翊卫,都是习惯了太子发号施令的,如果东宫伪造调兵令,无需虎符私自调遣大军,理论上是行得通的。

虎符嘛,这玩意只有没见过的人,才不会造假,像杨铭这种把玩过很多次的,每一枚虎符上都有哪些隐藏特征,他是清楚的。

比如左武卫的虎符,右耳朵是尖的,全身共有十四处凹点等等,各有各的特征。

不过这些都是废话,因为杨铭手里没有假虎符,他不敢私铸,一旦泄露就是要命的事。

杨铭这些天一直都在思考,逼宫的时机应该如何选择,那自然是老爹最没有防备的时候,那么什么时候杨广最没有防备呢?

不好说了。

要想在紫微宫逼迫杨广退位,有几个问题必须解决,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宗团骠骑。

如今宗团骠骑是站在他这边的。

左右监门府的两个大将军,一个是陈国公窦抗,一个是独孤老四独孤藏的长子,滕国公独孤机,这个人是杨铭安排的。

窦抗跟杨铭的关系还算不错,但是不能指望人家会在逼宫这种事情上,站在他这边。

至于独孤机还是靠得住的,独孤家不受杨广待见,所以早早便投靠杨铭了,这次也进屋面对面探视杨铭,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杨铭,独孤纂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了。

那么这样一来,杨铭举事只能走右监门府控制的宫门。

至于左右备身府,那是杨广的禁卫,两个大将军张瑾、荆元恒,这都是杨广的人,两个军府整编共七万两千人,每月轮值,常驻宫内的基本是一半,也就是三万六。

剩下的可不是在城外,而是在宫外,出了皇城,就有十几个卫所,驻扎的就是剩下的那三万六。

这是拱卫皇帝的精锐,军纪严明,从上到下每天都在被灌输为皇帝效死的思想,按理说,外人是插不进去手的。

但是杨智积可不算外人,左备身府的前身,就是左羽林卫,里面可是有不少杨智积的人,这些人很多是宗室出身,后来接任的李渊和张瑾,是换不动的。

杨智积如果说,弟兄跟我走,逼昏君退位,左备身府能把他活剐了,但如果他说弟兄们跟我走,有人欲害陛下,跟我勤王去,那么这些人就能跨过张瑾,跟着杨智积走。

到时候就算张瑾说破大天,也不会有人信他,因为他姓张,杨智积姓杨。

所以说,宗室一旦抛弃皇帝,那么这个皇帝就危险了。

杨铭现在的东宫左右卫率,一大半都已经进宫,留在王府的,只有两千人,加上他的河东子弟兵,也就六千多人。

这些人就是他的逼宫主力。

干这种事情,首先要确保的,就是谁可靠,谁不可靠。

平时可靠的人,干这种事的时候,可就不一定可靠了。

所以要筛选,河东子弟兵的四千多人,由萧世廉、宋老生、杜如晦、庞犇负责,里面哪些人靠不住,要记住名字,现在不声不响,但是举事的时候不能带。

东宫左右卫率两千人,由杨元庆、杨玄挺、房玄龄、乔淳已去筛,就算只剩下几百人,都不能带那种不可靠的。

而杨铭打算逼宫的事情,至今为止,身边没有一个人知道。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